明太祖在位期間,對佛教實行既整頓限製、又保護提倡的政策。這一宗教政策的實施,使得明初佛教迅速恢複和發展,促進了佛教諸宗的融通,奠定了後來僧寺分立製度。

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為僧,他對佛教也的確有感情,他建立明朝後,對佛教采取了保護措施,在朝廷設僧錄司官,統領全國佛教,促進了佛教的發展。

傳奇皇帝朱元璋

在中國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的、最正宗的、和尚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出生也是充滿傳奇,母親懷他時,是神受丹而孕。生下時紅光滿室,鄰居還以為朱家失火了呢。《明史?太祖》(本紀第一)記載:“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裏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傳說隋文帝楊堅有帝王相貌,朱元璋更不簡單,“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意誌廓然。人莫能測。”

因為貧寒,朱元璋17歲便出家皇覺寺。但不多久,因為災荒沒吃的,寺內也呆不下去了,隻好出去化緣。在化緣的路上,朱元璋得了一場大病,險些死了,幸好得到仙人的指點幫助,才免去災難。對於朱元璋的這段經曆,《明史》記載:“逾月,遊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曆光、固、汝、額諸州三年,複還寺。”從《明史》中可以看出,對自己出家當僧人的曆史,朱元璋並不覺得丟人,但他神化了這段曆史,虛構出“二紫衣人”出來。

大興佛教助王政

明太祖朱元璋以皇覺寺僧而成帝業,對佛教不僅崇信,而且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登基伊始,就在南京天界寺設立善世院,建立僧官製度,下令免除憎人的度牒費,並召集東南名僧到南京數建法會、校刻藏經。

朱元璋深知佛教有導愚化頑輔助王政的作用,對佛教實行了扶植、保護、利用的政策。因此他於立國不久,就製定了嚴格、完善的宗教政策,推行了嚴格選任寺廟主持,對僧人進行業務考試,建立度牒,僧籍製度,控製寺院數量等一係列整頓措施。不久,又頒布了《申明佛教榜冊》,要求僧人各歸本宗,各事其職,並專門成立了主管佛教的政府機構——僧錄司,把佛教活動嚴格控製在政策管製範圍內,從而形成明代寺廟建設的突出特點:大寺統中寺,中寺統小寺的行政管理係統。在這個係統下興建了數量眾多的寺廟,僅南京一地就有大小寺廟300餘所,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朱元璋並禦撰《集注金剛經》及《釋道論》、《三教論》、《習唐太宗聖教論》、《明施論》《心經序》等有關佛教的文章,並通令全國僧尼講《心經》、《金剛經》、《楞迦經》三經,分寺院僧為禪、講、教三類。

由於明太祖及帝後的帶頭崇信,熏陶感染,其後諸帝無不奉佛。成祖、宜宗、英宗、憲宗、孝宗、神宗及慈聖李太後等,都特別崇奉佛教,大力提倡佛教,興建寺院,廣做佛事。

明成祖為了紀念生母,下令在南京建報恩寺,前後曆時19年,花費白銀3000萬兩。報恩寺富麗堂皇,儼若王宮,且擁有田地塘蕩上萬畝,經濟實力十分可觀。諸王大臣也爭做護法敬僧、祈福延祚、弘法布道的善事。

延伸閱讀

朱元璋與童謠

據《元史·五行誌》記載:朱元璋是安徽濠州(鳳陽)人,家境貧寒。至正四年,在濠州鍾離鄉的皇覺寺裏當了和尚。此後他隨郭子興起義,一步步成為該軍統帥,終於於公元1368年攻克了大都,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名政權。其實早在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就流傳著一首童謠:“一陣黃風一陣沙,千裏萬裏無人家。回頭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馬。”三眼和尚,指朱元璋,三眼寓意為超常;瞎馬指遍體鱗傷的元朝,因蒙古人被稱為馬上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