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1 / 3)

吾友沈君仲圭博雅士也,精究岐黃,富有穎悟。複從武林名醫王香岩先生遊,盡得其傳,造詣乃益深。先生為我湖已故名醫淩公曉五之高足,淩公固儒而醫者也。當時求診之繁,及門之盛,首屈一指。而尤能博濟貧病始終罔懈,是以鄉中故老至今猶稱道之,活人術深,濟世心濃,可以為公詠矣。公晚年自號折肱老人,年七十二歸道山,惜乎。公之著作絕少流傳,今沈君慨然以表揚先哲啟迪後來為己任 將淩公遺著次第付梓,並承郵視《淩臨靈方》一冊囑為序言,堯雖不文,然聆斯舉,彌覺撫掌稱快,漱誦之餘乃益歎沈君師承有由來也。是書選案不多而皆精肯,吉光片羽珍貴奚如,愧餘筆乏生花未能為公表揚萬一,僅於公之行略及沈君刊傳之熱忱,用誌數言為讀者告。時維

黃帝紀元四六三七年歲次第七十八甲子孟夏之上浣後學費澤堯拜撰於山右旅次

風溫夾食

某左 風溫外襲,肺氣不宣,加以食滯壅遏府氣,釀痰化熱,體熱頭痛,咳嗽嘔惡,眠食欠安,脈弦滑而數,胎中白尖紅。防發風疹,先宜疏肺。

羚角片 嫩薄荷 純鉤 鮮竹茹 焦楂肉 連翹 金蟬衣 白杏仁 銀花露 牛蒡 橘紅 象貝 川鬱金

吳官(十一月) 時 未得宣達,此由風溫束肺為患,脈滑而數,治宜辛涼宣解。

羚角片 薄荷 純嫩鉤 麥芽 銀花露 連翹 蟬衣 通草 蘆根 牛蒡 丹皮 象貝 竹茹

濕溫

程(四月) 濕溫邪擾於陽明,頭痛暈眩,身熱煩渴,筋骨酸楚,暮夜神昏譫語,大便挾熱溏泄,小便短赤,脈弦滑數,治宜清解。

羚角片 薄荷梗 丹皮 益元散 牛黃清心丸(一顆) 連翹 川鬱金 象貝 銀花露 牛蒡鮮斛 竹茹 車前子

暑風兼疹

長兄(六月) 感受暑風,擾於肺胃,吐瀉交作,脘悶煩渴,身熱無休,肌膚已現風疹,未得宣達,神煩不寐,全無汗出,脈弦滑數,胎黃糙。治宜辛涼宣解。

羚角片 嫩薄荷 青蒿子 鮮竹茹 萬氏清心丸 連翹 川鬱金 純鉤 車前草 牛蒡 鮮斛 象貝 銀花露

暑濕

姑奶奶 暑風穢濕互擾陽明,升降不和,寒熱如潮,脘悶絡酸,口幹溺少,脈弦滑數,胎黃膩。惟恐汗出不徹,轉受白 之弊,治宜清解一法。

連翹 川斛 赤苓 川鬱金 銀花露 佩蘭葉 青蒿子 益元散 純鉤 牛蒡 地骨皮 杏仁 竹茹

伏暑蒸化白 未得宣達,(照前方)或可加:羚角片 綠豆衣 車前草 象貝 通草;頭痛甚者中薄荷數分;無汗加橘紅、淡豆豉;脘悶加川樸、廣皮白。

沈老潮(三十二歲大胖子,七月十六日)暑濕熱邪擾於陽明,體稟多濕多痰,痰熱阻鬱氣機,升降不宣,神煩脘悶,骨絡煩疼,頭眩支倦,紅疹已透,未得宣達,脈弦數,右寸關兼浮滑,治宜清解。

局方紫雪丹 連翹 鮮扁斛 真川連 車前草 牛黃清心丸 牛蒡 丹皮 益元散 蘆根 羚角片 佩蘭葉純鉤 鮮石菖蒲根(一錢五分,搗汁和衝) 鮮竹瀝按:痧疹已透,尚未宣達,如無刺平塌者,俗為疹子透勿出,若冒風即隱,屬內陷者危,俗為疹子回肚是也。

又按:痧疹有刺者佳,無刺勿起者,危。

又十七日再診原方一帖。

又十八十九日去紫雪丹加川鬱金。

又二十日紅疹已得透解,肺胃痰熱未清,肝胃氣滯不和,時有潮熱,脘悶支倦,神疲嗜臥,口苦溺赤,脈小弦數,胎黃膩,治宜清肅上中,佐以平肝。

元參 佩蘭葉 杏仁 黑梔 車前草 連翹 鮮斛 真川貝 銀花露 牛蒡 丹皮 全瓜薑 益元散又二十二日,陽明遺濕未清,心脾尚有餘熱,肝胃不和,口幹嘔酸,頭眩支倦,便解下矢堅黑,小溲短赤而澀且痛,脈弦小數,胎光紅,治宜清解為法。

元參 青蒿 生穀芽 宋半夏象貝同拌 車前草一兩煎湯代水 連翹 鮮斛 新會皮佩葉葉 童木通 益元散真西珀三分同燈心研同拌 丹皮 薑汁 焦梔

紅疹

褚阿大(木行水手,七月) 紅疹由潮透達,肺胃痰火有餘,壯熱脘悶,神煩口渴,脈弦滑數,治宜清解陽明,附方請正。

牛黃清心丸 連翹 丹皮 竹瀝 鮮細石菖蒲根(一錢五分,搗汁和衝) 蘆根 紫雪丹牛蒡 純嫩鉤 貝母 羚角片 青蒿 鮮斛 車前草按:犀角能透少陰陽明之邪,疹 當為要藥。牛黃清心丸清心包之痰火,與熱證相宜,若疹 家非其長也。

紫斑

萬(左八月) 陽明血熱遍身致發紫斑,牙齦衄血不已,大便不爽,小便赤,身疲內熱,脈弦洪數。治宜清解陽明,以搜伏邪為法。

元參 大青 人中黃 川鬱金 大竹葉 犀角尖 丹皮 連翹 黑荊芥 鮮生地 赤芍 淨銀花 天蟲按:青腿牙疳亦宜從此方,加馬勃薄腦飲之即愈。此症詳《外科金鑒》、《吳醫彙講》參看。

春溫逆入心包

曹(十七歲,二月二十四日) 春溫化斑,隱約不達,痰火自肺胃逆入心營,熱傷津液,神昏譫語,手指掣搐,唇齒燥裂出血,苔焦燥邊紅,脈弦滑數兼見,以脈參證,慎防痰升內閉之憂,擬清解為法以俟。高明酌奪。

台參須 牛蒡 丹皮 石決明 青黛五分拌打 竹瀝 鮮石菖蒲汁一茶匙和衝 烏犀角川鬱金 純鉤 人中黃 銀花露 翹心 鮮地 赤芍 珠黃散 西珀三分研同衝入

伏暑

遊左蔣杏泉診(八月) 伏暑內發,新涼外束,自肺胃幹及少陽,先起寒熱作潮,繼則壯熱神蒙,煩渴引飲,胸脘懊 ,脈來弦數而滑,兩尺偏大,兩關短數,苔黃膩,四支厥逆,兩目悶瞀,便溏溲少,以脈參證,惟恐邪鬱不達,致上厥下脫之變,擬升提陽明,宣解一法是否如斯,附方即請高明酌正。

羚羊片 葛根 川鬱金 柴雪丹(三分,衝) 竹茹 連翹 製川樸 通草 銀花露 薄荷梗 新會皮 益元散 車前草服一劑白 紅疹即透,紫雪丹易金斛。

伏暑內閉

金鬆根據(看菜園為業,年五十六歲,八月) 伏暑內閉治之非易。(先以烏梅擦牙,待牙關一開即進至寶丹一顆,菖蒲湯下)

羚角片 川鬱金 竹瀝 鮮石菖根和衝 益元散 連翹 丹皮 石決明 車前草牛蒡 純嫩鉤 陳膽星 小至寶丹一顆又次日灌藥後而內閉即開,神色時有不清,仍宗前法,照原方去至寶丹竹瀝,加牛黃清心丸竹茹。

熱入營分

錢(十一歲) 煩出於心,躁出於腎,熱邪深入營分,津液被奪,壯熱口渴,煩躁不安,惟恐熱邪從營分逆於心主,宮城激動肝風,致有痙厥之變,脈弦滑數,治宜清解為法,冀其轉機,附方候正。

元參 薄荷 純鉤 鮮竹瀝 石菖汁(同衝) 牛黃清心丸 連翹 川鬱金 石決明車前草 羚角片 丹皮 京膽星 紫雪丹

熱入厥陰

喻(年十五歲,七月十日) 病經旬餘,熱傷營陰,暑濕熱邪,深入厥陰,內熱煩渴,體力疲憊,眩暈昏黑,四支厥逆,時有潮熱,肌腠曾有白 ,未得宣達,風動痙厥,慎防厥脫之變,脈弦滑數,按之均少神韻。治宜清心滌痰兼平肝宣竅,附方請正。

台參須玫瑰花三朵同燉衝 純嫩鉤 青蒿子 竹瀝 牛黃清心丸 真滁菊 石決明真川連三分拌 川鬱金 膽星 丹皮 朱茯神 薄荷益元散(方中有膽星牛黃川連可勿用也)

又次日厥逆已平,喘汗已止,而肺津胃液已被熱邪劫耗,潮熱未退,大便挾熱旁流,左脅痞痛拒按,神疲支倦,不饑不納,脈虛數近弦,苔黃糙。治宜滋清以撤餘邪,還須節食避風,勿使反複,另紙錄方請正。

台參須玫瑰花三朵同燉衝 東白芍 青蒿子 車前草 小青皮 連心麥冬 左牡蠣丹皮 生穀芽 金扁石斛 淡鱉甲 純嫩鉤 朱茯神。如舌胎黃糙,遺邪尚未清淨,參麥滯膩用宜斟量,見症不饑不納,膩補更宜加意審辨為重。

按:上方及此方即複脈之變方也。

熱邪消爍津液

某(七月) 體稟陰虛,感受酷暑熱邪蘊留陽明,加以風食擾動,始起頭疼惡寒,煩渴嘔惡,繼則身熱脘悶,熱甚神昏,肌腠曾現紅疹白 ,漸次透達,病經一月之久,肺津與胃液已被熱邪消爍,前治一派蠻法,遂致陰分日耗一日,所謂奪汗則無血也,今診脈象弦滑虛數,按之均少神韻,唇焦口燥,以脈參證再延恐有喘脫之虞,姑擬扶正化邪,冀其轉機附方請高明酌正。

台參須玫瑰花(三朵同燉衝) 天花粉 石決明 真川貝 珠黃散 大連心麥冬 鮮金斛朱茯神 竹瀝菖蒲汁一茶匙同衝 鮮生地 丹皮 連翹 益元散真西珀(三分研同衝)。

迭因前治進滋膩收澀之品,擬用花露以滌腸胃。

銀花露 青蒿露 佛手露 玫瑰露 鮮穀子露 杷葉露按、此即甘露飲法。

陰虛陽浮

葉左(七月十三日,燈下) 二年前曾經咯血,火升咳嗽由來日久,陰虛陽浮不喻可知。入夏以來感受暑濕熱邪,自陽明擾動肝陽,潮熱來時於火妄動遺精走泄,小便短赤,口渴津煩。前醫竟作溫熱論治,甚至服二角二鮮紫雪至寶之類,津液從此暴脫,唇灰燥裂舌起白屑,大便泄痢不止,內熱而飲不解渴,脈細如絲,將有喘脫之虞。勉擬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法,然鞭長莫及矣。附方請高明酌奪。

台參須玫瑰(三朵同燉衝) 女貞子 鱉甲童便炙 炒秫米 車前草 麥冬米炒 東白芍青蒿童便炙 鮮蓮子 霍石斛 左牡蠣 生熟穀芽(各四錢) 半貝丸又(十四日次診) 大便已結,內熱亦減,精神漸旺,而腰膂痛楚,脘窒少納,眩暈體疲,此陰虛也,脈尚濡小而數,兩關近弦,舌邊微紅,中後白屑已退而微黃,治從前法略為損益,附方請政。

台參須 左牡蠣 地骨皮 生穀芽 車前草 金扃斛 淡鱉甲 朱茯神 生米仁 東白芍 陳青蒿真川貝 鮮蓮子

陰斑

某(初平診) 春分節後肝木犯中乘脾則瀉,犯胃則嘔,病起夜半,肢厥脈伏,喘汗發斑,慎防閉脫之變,勉擬附子理中為法或可挽回萬一,另請高明酌政。

高麗別直參玫瑰花(五朵燉衝) 左牡蠣 熟附(五分同煮去附入煎) 宣木瓜 生仙居術 淡幹薑 新會皮 清炙甘草 東白芍 左金丸(三分拌入) 煎朱茯神複診昨擬進人參附子回陽法今吐瀉已止,知饑能納,微有嘔惡眩暈,正氣雖得克複,而肝胃氣尚未和也,脈形緩弱右寸兩關重按見弦,治擬兩和厥陰陽明法,還須節食避風,勿使反複,附方候政。

高麗別直參 東白芍左金丸(三分拌炒) 純鉤 澤瀉 米炒大麥冬 廣皮 石決明生熟穀芽(另煎代水) 原株金斛 半夏曲 朱茯神

伏暑夾食

龔左(十九歲,九月四日) 伏暑內發,新涼外束,加以食滯壅遏,腑氣升降不和,吐瀉交作,脘悶口渴,甚且厥逆不省人事,支厥脈伏,喘汗不止,舌苔白膩,以脈參症,慎防厥脫之虞,勉擬參附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出入為法,然恐鞭長莫及矣,附方請高明酌奪。

台參須 龍骨 東白芍 左金丸(二分同拌) 天生術(五分) 左牡蠣 熟附片(五分煮去附入煎) 嫩桂枝(五分) 炙草 朱茯神 戈製半夏(五分) 來複丹(五分) 新會皮

霍亂夾食

鄭(六月二十六日),暑寒濕食阻鬱陽明三焦,氣滯不和,脘悶支倦,症起腹中絞痛嘔吐泄瀉,名曰霍亂,繼則身熱憎寒,口苦溺少,轉防瘧痢兩端,脈弦滑數,舌苔黃膩,治以正氣法加減。

生米仁 新會皮 丹皮 赤苓 車前草 廣藿香 半夏曲 純嫩鉤 木豬苓 製川樸 青蒿 建神曲 澤瀉

霍亂

施左(五月) 寒暑穢濕互擾陽明,清濁升降混淆,霍然吐瀉交作,脈形沉弦而滑。治宜和中為先。

生米仁 老木香左金丸(三分同拌) 查炭 木豬苓 青荷梗 廣藿香 半夏曲 六神曲澤瀉 製川樸 新會皮 赤苓 車前草徐,霍亂轉筋治之非易。(照施氏方加木瓜鉤藤)。

遺濕

顏(八月) 瘧後遺濕未清,脾胃不和,脈象弦數,治宜調理。

生米仁 新會皮 綿杜仲 川斛 車前草 佩蘭葉 宋半夏 川萆 生穀芽 赤苓 川斷肉 澤瀉 鮮佛手

風斑

淩(五月) 脾欠健運,濕熱留著陽明,現值太陰濕土司氣,又加風邪擾動,風濕客於皮膚,汗出不徹致成風斑,搔癢無定。經謂:汗出見濕,乃生痤痱,痤即風斑也,脈弦數。治宜調理祛法風濕。

稀 草 新會皮 丹皮 連翹 帶皮苓 生葛根 宋半夏 川萆 淨銀花 蟬衣 東白芍 晚蠶砂 綠豆衣

寒水襲肺

某(七月三十日初,平診) 夏秋陽氣發泄,皮毛疏豁,偶逢豪雨寒水之氣內襲太陰,咳逆痰稠,遷延日久,邪鬱化火。釀痰,痰青咽痛是其候也,脈右鬱滑近弦,病本在肺,何乎竟從肝腎主治耶,擬從麻杏甘石湯法加味度中肯綮。

水煮麻黃 炒兜鈴 炙紫苑 白茯苓 白杏仁 清炙草 薄橘紅 冬瓜子 冰糖水炒石膏 旋複花 絲瓜絡

內燥

高右(八月十五日) 體稟陰虛,水不涵木,肝膽氣火偏旺,木火淩金,肺失清肅,時在燥金司氣,加以秋燥,風邪乘虛襲入,風燥相搏,金受火刑,咳嗽見紅,咯痰色青,胸脅引痛,乍寒乍熱,內熱為甚,今但燥咳烘熱汗溢,明是陰虛陽浮之征,脈濡小數右寸關獨大於諸部,舌苔光紅中後微有黃胎。以脈參證恐其陽絡血溢,現近霜降節候,慎防加劇,謹擬喻氏清燥救肺出入為法,冀其退機,附方請政。

西洋參 杷葉 炙甘草 冰糖水炒石膏 玫瑰花 連心麥冬 真川貝 陳阿膠 鴨血炒絲瓜絡北杏仁 火麻仁 東白芍 經霜桑葉

冬溫痰火

笑山兄(十一月) 冬溫燥邪自肺胃擾動肝陽,痰飲加以食滯,壅遏腑氣,升降不和,始起寒熱如潮,頭脹眩暈,骨絡煩疼,口幹嘔惡,繼則身熱無休,咳唾濁痰,神疲嗜臥,氣逆脘悶,時有譫語。良由痰熱自肺胃墊於心主宮城,心經受其客熱,清明主氣為邪濁所蒙也。

按脈弦滑數兼見左小弦數,舌胎黃糙,上 滯膩濁痰非白屑也,現屆冬至大節,平素操勞,心營自虛,以脈參症如能痰氣順利,邪熱減退,即是轉機,否則慎防喘脫之虞,姑擬清心滌痰平肝降氣,一則附方請政。

西洋參 炒牛蒡 竹瀝菖蒲汁和勻同衝 羚角片 川鬱金 炒白蒺藜 連翹 旋複花 牛黃清心丸按此方本有杏仁川貝丹皮青黛石決明霍斛絲通草以其繁雜,故不錄也。

暑風化瘧

慶侄 暑風化瘧,寒熱交作,頭脹脘悶,氣絡不舒,脈弦滑數,治宜疏解。

連翹 川鬱金 建神曲 益元散 廣藿香 青蒿子 新會皮 青荷梗 白杏仁 地骨皮 半貝丸 鮮佛手吾師雲:寒濕瘧,日日作,藿香正氣散為主。

無汗加蘇梗,豆豉,杏仁;寒多加草蔻,生薑;熱多加青蒿,地骨皮;腹脹加枳實,大腹絨。

又雲:不可用扁豆,用之必複發也。

愚見如正瘧者宜當詳考《金匱》論諸條,柴胡湯等法,又不可廢也,亦不可拘處暑之前柴胡不可用。

陰瘧

阮左(九月八日) 夏秋暑濕留伏陽明,近加新涼擾動,邪自肺胃幹及少陽,寒熱間日而作,咳嗽痰稠,四肢酸倦,便閉溺赤,口苦脘悶,皆由此致,脈弦滑數,舌苔黃膩,陰虛體質,治宜清解。

鱉血炒柴 胡 知母 金斛 炒竹茹 淡鱉甲(防柴胡無鱉血拌故用此) 地骨皮 杏仁路路通 青蒿子 淡條芩 半貝丸 車前草。

又潮有餘波,胃納欠醒,眩暈肢倦,口苦溺赤,此陰虛留濕未清,脈小弦數,治宜清理。

元參 新會皮 鮮佛手 車前草 佩蘭葉 宋半夏 地骨皮 生穀芽 金斛 青蒿子 澤瀉 鮮糯稻苗葉

肝胃

沈太太(五十九歲,六月二十九日) 肝升太過,胃降不及,平素操勞,肝胃兩虛,肝膽氣火偏旺,氣滯不和,又加感受暑風,自肺胃擾動肝陽,肝胃氣失通調,脘痛脅脹,身熱煩渴,口幹嘔吐,骨絡煩疼,眠食欠安,《內經》謂:陰氣先傷,陽氣獨發,瘧自陰來者,謂之癉瘧。又雲:厥陰之為病苦寒熱是也。脈弦滑數兼見尺部濡數,舌苔黃糙少潤,脈證互參切忌怒,怒則氣逆陽升,防有肝厥之虞,治宜清解暑熱,兩和肝胃法,冀其退機。另紙錄方請正。

連翹 青蒿 東白芍 川鬱金 車前草 銀花露 地骨皮 朱茯神 玫瑰花 鮮金斛淡鱉甲 純嫩鉤 薄橘紅陳少雲(五十二歲,南潯,三月二日) 肝陰素本不足,肝膽氣火偏旺,操勞動肝,肝木與心火相為煽動,肝與胃髒腑相對,一勝一負,肝善升而胃少降,激動肝中濕濁,痰飲加以食滯壅遏,府氣始起,寒熱脘悶,繼則左脅引痛,咳嗽身熱,骨絡煩疼,大便秘結,此病本在肝胃,而標在肺經,所謂厥陰之為病苦寒熱是也。脈氣六陽,按左弦數而濡,右寸關弦滑數,兼見舌苔黃膩尖邊紅。治宜清熱豁痰平肝降氣。附方請高明政之。

西秦艽 青蒿子 赤苓 玫瑰花(二分挫末再研極細分衝) 淡鱉甲 地骨皮 方通草 東白芍 半貝丸 銀胡 金扁斛 絲瓜絡 枷楠香

癉瘧

孟右(六月)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瘧自陰來,但熱無寒者謂之癉瘧,脈弦數,治宜銀胡清骨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