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 知母 粉丹皮 朱茯神 銀胡 青蒿子 純嫩鉤 青荷梗 淡鱉甲 地骨皮 玫瑰花
氣虛下陷
某 勞倦內傷,久瘧不已,脈弦數而濡,治宜補中益氣。
真防黨 鱉血炒柴胡 東白芍 白雲苓 炙冬術 炙黑升麻 淡鱉甲 清炙甘草 嫩綿 新會陳皮 何首烏 生薑汁炒奎紅
暑濕泄瀉
陳(六月) 暑濕互擾陽明,又加瓜果傷脾,脾胃不和,腸鳴泄瀉,次數甚多,脘悶腹脹,口苦溺赤,脈右弦滑,治宜和中導滯。
生米仁 扁豆衣 半夏曲 白寇仁 車前草 製川樸 煨木香左金丸(五分拌) 赤苓焦六曲 廣藿香 新會皮 木豬苓 澤瀉或用胃苓湯原方亦可。
脾虛泄瀉
施 大便溏泄已稀,神色清潤肌肉漸生,脾胃元氣未複之征,脈形弦緩,治宜調中。
參苓白術原方。
景嶽五陰煎,四神丸皆可用之。
白積
程左(六月) 寒暑濕食互擾陽明,寒熱似漸漸無,汗泄邪陷成痢,痢下白積,更衣腹痛後重,脈弦滑而濡,舌苔黃膩,治宜和中導滯。
生米仁 煨木香左金丸(五分拌) 車前草 澤瀉 廣藿香 陳皮 木豬苓 赤苓 製川樸 楂炭 半夏曲或可用枳殼大腹皮以疏泄之。
或加白蔻煨薑以溫之。
按:赤白痢初起亦從此法,即胃苓合香連之變方也,以米仁代術,車前代桂通陽,餘三味合之即五苓散也。
暑濕內陷
葛(魚巷口) 瘧痢交作,此由邪陷少陽陽明,失於提解所致,脈象弦數,治宜疏解。
細柴胡 香連丸 車前草 鮮蘇葉 查楂 葛根 製川樸 青蒿子 赤苓 淡條芩新會皮 炒銀花 半夏曲
濕火紅積
卓順兄(長橋頭,七月) 暑濕侵脾,下痢紅積,更衣腹痛後重,乍寒乍熱,脈弦滑數,宜清解陽明。
煨葛根 煨木香 青蒿子 木豬苓 炒條芩 枳殼 炒丹皮 青荷梗 炒川連 楂炭 銀花或用白槿花或用白頭翁湯。
或用淡芩元明粉約三五分拌之。
赤白積煙漏
葉左(五十歲,七月二十五日) 暑濕侵脾下痢,赤白相雜,晝夜無度,更衣腹痛後重,脈小弦數,治宜泄木和肝。
生白術 東白芍 半夏曲 炒丹皮 青荷蒂 炒枳實 煨木香 楂炭 赤白苓 炒條芩 新會皮 青蒿子 白槿花幼群兄(七月) 吸煙之體,胃氣與榮氣並虛,夏秋暑濕蘊留陽明,太陰脾經失運化之權,加以食滯壅遏。腑氣轉化敗濁,下痢灰色,更衣裏急後重,晝夜登圊數十次之多。古謂痢積稱滯下是也,前醫謂其煙體,進藥一味辛燥而氣火之勢益劇,是以裏急更甚,今診脈象左右三部弦數,兼見舌苔光紅根後黃膩,以脈參症,正虛邪實難治奚疑,拙擬宣氣導滯利濕清熱,一則附方可否,請高明酌政。
生米仁 廣木香 紫濃樸 澤瀉 焦鍋巴(五錢,連蒂青荷葉包) 佩蘭葉 炒枳殼 半夏曲車前草 金斛 大腹絨 赤白苓 架楠香(二分,挫末再研極細分衝)
噤口痢脫肛
陳(五歲,七月) 痢經一月,赤白相雜,檢閱前醫數方一派攻伐,遂致肝脾營陰受傷,腸胃脂膏殆盡,氣虛下陷,圊時後重脫肛,眼眶內陷,神煩,全不思食,延成襟口重症,慎防汗喘虛脫之變,脈虛數近弦,舌苔光紅,姑擬人參石蓮飲為法,冀其轉機,附方請正。
台參須 鮮佛手露 青蒿露(各一兩,代水燉衝) 江枳殼 地榆炭 澤瀉 紅白扁豆花(各十朵焙研分衝) 石蓮肉 東白芍(東壁土炒) 煨木香(真川連拌) 車前草 真野術(陳壁土炒) 真陳不臭阿膠(藕粉炒成珠) 抱木神(辰砂拌) 陳年糕片(綿包入煎)
休息痢
羅左 脾腎雙虛已成休息痢之候,由來半載之久,吸煙之體遷延非宜,所幸胃氣尚蘇不致受困,脈雙弦而濡,擬宗繆仲淳法,繆氏脾腎雙補丸四兩,每日清晨、午後空心青鹽湯送下三錢。
如酒積者,葛花解酲湯主之。
飧泄
費三和 酒客,中虛飧泄不已,補中益氣湯主之。
胃苓湯法亦主之。
脫肛
潘左(二月) 久痢脫肛,當宗東垣補中益氣法。
腸紅
某 腸紅三載,糾纏不已,肝脾營分受傷,從歸脾湯法。
痔
倪(二月) 陰虛濕火下注,肛門血痔,更衣見紅,由來日久,即《內經》所謂陰絡傷則血內溢是也。脈象弦數,擬宗丹溪槐角法。
炒槐米 黑荊芥 丹皮炒黑 赤苓 地榆炭 女貞子 淨銀花(炒焦) 澤瀉 炒枳殼 東白芍 米仁車前草血不止加柿餅炭。
內外痔俱同法,漏管者,加象牙屑。
痔漏脫肛
陳 氣虛濕熱下注,痔漏脫肛,脈象弦數,治宜調理。
水泛補中益氣丸(四兩) 加味槐角丸(四兩。二丸和勻每日清晨午後空心開水送下五錢)
血痢
何左(正月) 脾欠健運,濕熱留著陽明,加以操勞動肝,肝木乘脾,脾失統血,血痢糾纏,更衣腹痛後重,脈弦緩。治宜兩和汗脾為先。
真防黨 焦當歸 遠誌肉 東白芍 樗白皮 嫩綿 清炙草 炒棗仁 陳阿膠真於術(東壁土炒) 雲茯神 廣木香 桂圓肉 桂圓肉(一枚),苦參子(五粒)包吞。
水腫
陳小孩(二月)寒水侮脾,水腫脹滿,脈雙弦而濡,治之非易易耳。
米仁 製香附 法半夏 廣陳皮 車前子 綿茵陳 大腹絨 椒目 飛滑石 帶皮苓製川樸 地骷髏 冬瓜皮此症小兒謂之瓠白,大人謂之水腫,同一病也。
下體腫脹
許左(年三十一歲,八月三日) 傷於濕者下先受之,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失運化之權,濕熱曾著陽明,太陰陽明之脈皆從足經而起,濕熱下注其經氣絡不和,腫自足跗而起,膀胱氣化失司,腫及陰囊,小溲不利,脈象弦緩,治宜分利,方照陳孩水腫之方去香附大腹絨,加漢防己、晚蠶沙。
腳氣
如濕熱香港腳亦從此方,加萆 、漢防己、晚蠶沙。(按原稿無正方)
腫脹
張(七月) 脾肺氣虛,中焦失運化之權,濕熱蘊留陽明,三焦氣滯不和,腫自足跗而起,延及四肢頭麵,腹脹少納,四肢酸倦,小溲不利,脈右弦滑,治宜清利。
生於術 大腹絨 椒目 晚蠶沙(酒炒絹包) 車前草 炒枳實 新會皮 飛滑石 帶皮苓 製香附 法半夏 漢防己 地骷髏。
水腫
汪鴻橋(年四十六歲,七月) 寒水侮脾,水腫脹滿,前以分利不應,今已喘矣,脈形濡緩,擬宗滿生加減腎氣湯法。
大熟地 縮砂仁(四分,拌) 丹皮 懷牛膝 懷山藥 帶皮苓 車前子 陳萸肉 澤瀉地骷髏 上搖桂 熟附片(各五分二味飯丸分吞)
按:菁山某亦用此方數十劑全愈,靈效非常。
寒濕氣滯
左(八月) 寒濕氣滯,肝脾不和,腹脹脘悶,四肢酸倦,氣逆痰稠,眠食欠安,脈右弦滑,治宜泄木和中。
米仁 大腹絨 炒枳殼 焦麥芽 連穗 車前草 廣藿香 新會皮 萊菔子 杏仁 製香附法半夏 赤苓 薑汁炒竹茹
濕食
僧(六月) 濕食鬱遏,腹脹不和,治宜疏化。
藿香正氣丸、保和丸各二兩,二味和勻,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單臌脹
刑雲窯 濕熱侵脾,脾虛作脹,土不生金,肺失清肅,咳嗽便溏,單腹臌脹,青筋外露,(或腹笥膨脹,青筋外露,勢成單臌之候)脈雙弦而濡,治之非易易耳。
生於術 大腹絨 陳香櫞 雞內金 小溫中丸 炒枳實 新會皮 沉香曲 楂炭便結易萊菔子 製香附 法半夏 赤苓 車前子李 單腹膨脹希冀萬一。
生仙居術(一錢) 陳新會皮(一錢五分) 二味煎湯,送丹溪小溫中丸三錢。
黃疸
王右 瘀滯黃膽,脾胃不和,脈象弦數,治在陽明。
綿茵陳 新會皮 赤苓 製川樸 車前草 連翹 宋半夏 木豬苓 地骷髏 赤小豆米仁 澤瀉 範誌曲。
風淫末疾
陸(鈕店橋) 血不榮筋,加以風濕阻絡,陽明虛不能束筋骨以利機關,手指麻木不仁,風淫末疾是也,脈小弦數,治宜和營,以祛風濕。
米仁 西秦艽 帶皮苓 嫩桂枝 川萆 全當歸 晚蠶沙 片薑黃 宣木瓜 粒紅花或易雞血藤 野桑枝
行痹
某 風濕為痹,遊走無定,即前方加(乳香七分陳酒半杯)入煎。
著痹
邱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勝為行痹,寒勝為痛痹,濕勝為著痹,足筋痹由血不榮筋,寒濕下注陽明經絡而成,脈弦數,苔薄白,治宜疏解。
米仁 西蓁艽 帶皮苓 懷牛膝 川萆 全當歸 晚蠶沙 虎脛骨 宣木瓜 粒紅花 垂下野桑枝 小活絡丹(一顆剖開用開水化服)
痛痹
康左(七月) 寒濕下注,足三裏筋絡腫痛,不能任地。《內經》雲:伸而不能屈,病在骨是也,脈弦緩,治宜和營,以逐風濕。
照邱方加熟附片、威靈仙。
半身不遂
李左(二十六歲,館前,初十) 半身不遂良由筋骨失於榮養,寒濕乘隙入於筋絡所致。
前擬進溫通筋絡法已得小動,脈弦緩,仍步前法出入。
全當歸 敗龜版 米仁 晚蠶沙 東白芍 瑣陽 川萆 製香附 虎脛骨 懷牛膝 宣木瓜 小活絡丹一顆。
又半身不遂擬進河間虎潛法已得活動,而脛骨無力,大筋軟短,猶是血不榮筋使然,脈弦,仍踵前法。
全當歸 虎脛骨 懷牛膝 製香附 東白芍 敗龜版 米仁 小活絡丹 生地根 瑣陽 晚蠶沙。
痿
欽局票 痿 成癱,治之非易。
丹溪虎潛丸(每服三錢青鹽湯送下)
風寒
風寒襲肺:杏蘇散主之杏仁 桔梗 法半夏 生薑 紫蘇梗(或用葉用子皆可) 枳殼(麩炒或用蜜炙) 赤苓 紅棗前胡 陳皮 炙甘草
風溫
風溫襲肺,即從徐姓秋燥方,同見後。
暑風
陳(七月) 感受暑風,擾於肺胃,咳嗽潮熱,脘悶口渴,脈象數,治宜清解。
老蘇梗 薄橘紅 竹茹 冬瓜子 薄荷梗 白杏仁 通草 焦麥芽 連翹 象貝 益元散 青荷梗
濕氣
王 濕鬱氣滯,肝肺不和,咳嗆氣逆,宜用清泄。
米仁 旋複花 路路通 絲瓜絡 冬瓜仁 生蛤殼 赤苓 車前草 白杏仁 炒白蒺 通草兼肺熱合瀉白散。
如麵黃加茵陳。
如脹加萊菔子。
風燥
徐 秋燥風溫,治宜清肅。
元參 橘紅 丹皮 竹茹 蘿卜汁 薄荷 炒牛蒡 象貝 通草 連翹 栝蔞皮 純嫩鉤 赤苓此方餘在蔣永生家得來,不知是何人手筆,因屢試有驗故錄之。
生米仁 全栝蔞 竹瀝(一兩) 淡薑汁(三滴和衝) 冬瓜仁 海石粉 黑山梔 蘆根白杏仁 青黛 炒兜鈴如痰火阻肺絡,聲嗄者亦效。
傅左 寒水侮脾,土無堤防,水氣泛濫,始起咳嗽,繼則遍體浮腫,腹脹氣逆,脈象沉細,治宜溫中利水,症虞喘促之變,附方請正。
生米仁(三錢) 薑半夏(二錢) 生薑皮(六分) 白杏仁(二錢) 熟附塊(六分) 廣皮(一錢) 椒目(一錢) 炒蘇子(一錢五分) 帶皮苓(四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冬瓜子皮(各三錢)
(此方係餘診因有驗故附此)
傅左次診,腫已漸消,惟腳腫未已,脈弦滑而緩,照前方去蘇子加米泔製茅術漢防己旋複花。
濕疥瘡懸擬方,餘擬疥瘡有濕燥之分,屬濕者應用此加減。
草 廣皮 黑山梔 綿茵陳 帶皮苓 蒺藜 忍冬藤有熱疼痛,加連翹、大腹絨、晚蠶沙、黃芩。
胃咳
李官官(三歲,三月) 胃咳則蟲動,蟲動則嘔,非比痰阻肺氣為咳,讀《內經·咳論》自知也,脈右弦滑而浮,治宜降氣平肝理胃。
炙桑皮 新會皮 旋複花 烏梅肉 薑汁炒竹茹 地骨皮 宋半夏 紫石英 焦麥芽杏仁 赤苓 炒蘇子 左金丸膽咳之狀,咳嘔苦汁,亦從此方。
三焦咳
許左(八月) 脾虛留濕,濕痰阻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浮腫,脈象弦數,治宜降氣豁痰。
炙桑皮 帶皮茯苓 薄橘紅 瓜瓤(四兩代水) 地骨皮 葶藶子 象貝 冬瓜皮 萊菔子 路路通如水飲者或用小青龍湯原方。
木火刑金
邱左(鴻橋,八月) 木火刑金,肺失清肅,咳逆痰稠,脘悶支倦,脈弦數右浮,治宜清肅上中。
南沙參 真川貝 地骨皮 炒白蒺 梨汁(一杯衝) 炒蘇子 旋複花 赤苓 玫瑰花杏仁 生蛤殼(五錢,青黛五分拌打) 通草 鮮竹茹
金水雙虧
史左(四月) 金水雙虧,肝陽浮越,不潛木火,上刑肺金,肺失清肅下行,潮熱咳嗽,咽幹目眩,脈象弦數,治宜清肅。
悉尼膏 西洋參 真川貝 炙冬花 朱茯神 百合(須白花者佳黃花不堪入藥 或用)天冬杏仁 生蛤殼 枇杷葉 官燕根 炒蘇子 丹皮 玫瑰花
肝氣痰飲
王(八月) 脾肺氣虛,中焦留伏痰飲,加以操勞動肝,肝氣橫逆,挾痰飲上犯於肺,氣逆脘悶,咳嗽痰稠,脈左弦右滑,治宜降氣豁痰。
粉沙參 新會皮 紫石英 赤苓 炒蘇子 宋半夏 炒白蒺 八月紮 杏仁 旋複花玫瑰花 薑汁炒竹茹
肝氣擾動痰飲
朱左(年五十餘,菱湖) 吸煙之體,脾肺自虛,中焦留伏痰飲,加以肝氣擾動,痰阻肺氣,咳逆痰稠,潮熱腹脹,糾纏不已,脈右滑左小數而弦,治宜調理。
東洋參 麩枳殼 赤苓 戈半夏(五分) 生於術 真紫沉水香(三分,刮片另燉分衝) 新會皮旋複花 炒白蒺 玫瑰花 紫石英 東白芍 薑汁炒竹茹
痰阻氣絡
劉(太和坊,正月) 《巢氏病源》雲:脅痛左屬蓄血,右屬痰飲,見症右脅引痛,氣逆痰稠,明是痰阻其氣絡,不主宣使然,脈右弦左小弦數,治宜泄木和中。
旋複花 全栝栝蔞 宋半夏 赤苓 新絳 川鬱金 炒白蒺 玫瑰花 青蔥管 新會橘絡 絲瓜絡 薑汁紗竹茹某,懸飲內在脅間,按之漉漉有聲,宜三子養親湯。
風熱致衄
沈右(年二十五歲,二月) 感受風溫,擾於陽明,頭脹身熱,脘悶咯痰,血自鼻孔中流出,《傷寒論》所謂紅汗而解也,脈弦數而浮,治宜清解。
元參 黑山梔 丹皮 鮮竹茹 銀花露 薄荷尖 橘紅 象貝 方通草 連翹 川鬱金 懷牛膝 白茅根暑風鼻紅宜從此方,多搗荷葉汁生地汁茅根汁為妙。
鼽衄
沈(二月) 《內經》謂春善病鼽衄,良由氣火偏旺,風熱外襲,風火相煽,陽絡多傷使然也。治宜黑參犀角湯法。
元參 東白芍 焦山梔 荊芥炭 犀角盤 丹皮 連翹 白茅根 生地 懷牛膝 淨銀花 薄荷梗 鮮竹葉。
胃血上吐下利
某(三月) 酒客多濕,濕熱內擾,酒性 悍,致傷胃絡,絡血上溢下注遂致吐血便血,脈右芤大,治宜清解。
犀角盤 茜根炭 丹皮 玫瑰花 鮮地 淡芩 懷牛膝 藕汁 黑梔 東白芍 絲瓜絡 車前草。
胃血
費(東街,年三十一歲,三月) 肝火衝激胃絡,絡血不時上溢,脈弦數,治宜清絡。
小薊炭 鮮地 懷牛膝 麋銜草 藕節 蒲黃炭 東白芍 絲瓜絡 仙鶴草 茜根炭丹皮 玫瑰花 白茅根甘心服童便終身無恙;常服藕粉大佳;心肺火甚加連翹,黑梔,犀角;陽明胃火加淡芩,製軍;肝火甚加青黛,石決明;腎火甚加女貞,旱蓮草;血虛加阿膠,生地。
牙衄不止
高(新市西河頭,年三十一歲,巧月二十四) 少陰不足為病之本,陽明有餘為病之標,血不足氣有餘,有餘便是火。齒是腎之餘,牙齦又屬陽明經脈所注,火犯陽經,血熱妄行,血自齒縫中流出,甚且牙衄不止,去血過多而營陰受傷,內熱神疲,四肢酸倦,脈左小弦數,右寸關弦數而芤,舌胎光紅甚且起有火溝,治宜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法。
米炒西洋參 東白芍 懷牛膝 鮮佛手 黃衣 米炒大麥冬 左牡蠣 連翹殼 玫瑰花大生地 粉丹皮 銀花露 鮮穀芽 帶心竹葉
離經之血未淨
臧左(環域,三月) 努力傷絡,絡血上溢盈碗,離經之血未淨,咯痰見紅,兼有咳嗽,五內煩熱,良由操勞動肝,肝火激動胃絡所致,脈弦數,治宜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