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無法讓人相信,就是在這樣一個郵票大小的地方,誕生了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福克納!這是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一個極為普通的小鎮,叫奧克斯福。鎮的中間有一個麵積不大的小廣場,廣場中央塑有一位出生在這裏,在南北戰爭時期叱吒風雲的南方將領的雕像。以廣場為中心的十字街上,都是很低矮的歐式建築,學校、店鋪、餐館、書店,房子都是淺綠色和米黃色的,間或也有一兩棟白色的房子,最高的建築是兩層樓的法院。如果不是與著名的密西西比大學牛津分校比鄰,這裏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口不足萬人的鄉村小鎮。但是,因為有了大學,就有了許多人氣和文氣。
福克納一直把自己生活的小鎮描繪成“郵票那樣大小的”,他說他一生都在寫一個郵票大的地方。相比美國遼闊的國土,奧克斯福的確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但是,即使是這樣小的地方,福克納也不是住在城裏的。在城南,有一片茂密的柏林,有一條鄉間公路從小鎮通向那裏。柏樹林麵積很大,古木參天、灌木叢生,許多林間小徑蜿蜒曲折。就在這密林深處,有一棟白色的小木樓,就是福克納的故居。小木樓被一圈木柵欄圍繞著,院子裏長滿了不知名的野花。福克納一生都生活在這裏,直到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沒有離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小鎮旁,在這樣幽深寧靜的密林深處,躲開了生活的紛雜和喧囂,福克納用一生的時間思考著所處的世界和人生,給我們留下了18部長篇小說,12部中短篇小說和詩集。
如果去小鎮拜訪福克納,你現在自然會得到巨大的禮遇。小鎮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自動當導遊引導你走向柏樹林,告訴你福克納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作家,並不厭其煩地給你講述著福克納的趣事。但是,在福克納成名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當他的小說《聖殿》出版以後,小說風靡了美國,可是小鎮上的人還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作家。一位從紐約遠道而來采訪的記者,為了表示自己對作家的尊敬,特意去小鎮的理發店休整頭發。他發現理發師也姓福克納,就問理發師和威廉·福克納是什麼關係。結果,理發師感覺是很丟臉的事情,就說,那個遊手好閑的二流子,是我不爭氣的侄子!
小鎮上的人們這樣認為福克納是有原因的,在成為一個作家以前,福克納所做的很多事情的確有些匪夷所思。他最早在附近的大學郵局裏找到了一個分發信件的工作,結果他對於偷拆信件很感興趣,他每天偷拆很多信件,閱讀後就扔進廢紙簍裏。人們自然很快就發現了,他就被開除了,也因此在小鎮上名譽掃地。他開始琢磨應該怎樣才能恢複名譽出人頭地。他發現去當兵是條好路子,如果混個將軍就什麼名譽都有了。但是,因為他個子太矮體檢時就被刷掉了。這個時候,他對於當將軍已經魂謎心竅,他就私自跑到加拿大,沒有多久就拄個拐杖回來,說自己在那裏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自己在戰鬥中從飛機上掉下來摔傷了腿而成了英雄。盡管小鎮上的人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鬼話,但是他依然每天拄著拐杖在街上招搖過市。後來,他感覺這樣假裝瘸子充當英雄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就扔掉了拐杖又開始在奧克斯福健步如飛起來。
不甘平庸的福克納最終走向了安靜,走向了思考。他的身影從酒吧裏消失了,從遊手好閑的人群裏消失了,從奧克斯福的廣場上消失了。他回到了密林深處的家園裏。他叼著煙鬥,白天在密林的小徑裏徘徊,夜晚就仰望璀璨的星空,同時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那些優秀的著作。他從此很少走出柏林,很少走出那棟小木樓。在此後的時間裏,他在這裏創作了大量反映美國南方白人、黑人、印地安人生活命運的小說,嫻熟地運用意識流和象征手法,開創了美國鄉土小說的先河,他的作品直到現在依然被西方文壇視為現代經典。
成為一個作家之後的福克納,把時間和安靜看的更加重要。他不媚權貴,對於虛榮和熱鬧更不感興趣。總統邀請他去白宮參加宴會,他不去。他說:為了吃飯去白宮實在太遠了,我年邁體衰,不能長途跋涉去和陌生人一起吃飯。他對人們說:我不是一個文人,我不過是一個農民。
就是在這個柏樹林中,在福克納66歲那一年,他在騎馬的時候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去世了。這個給了福克納寧靜,給了他靈感,給了他藝術生命的柏樹林,最終又接納了他的靈魂。這個柏樹林和小鎮,從此成為了美國南方永恒的精神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