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襲擊珍珠港時采取了十分陰險的計策,用中國兵書上的話講,就是用了“瞞天過海”之計。
首先,由於美國當時的全球戰略方針著重點是對付德國法西斯,因而極力避免短期內在太平洋地區可能發生的戰爭,竭力製造出一種和平的假象,而日本正是利用了美國的這種心理,於1941年8月7日主動提出:希望日、美首腦在火奴魯魯直接會談,以解決兩國爭端。8月26日,日本內閣又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日本渴望維持太平洋的和平”,並再次希望日、美首腦會晤,“闡明雙方見解”,以便消除相互間的猜疑和誤會。11月4日,又派出特使來棲前往華盛頓,協助日本駐美大使野村與美國政府就和平解決兩國爭端問題進行談判。直至12月4日,日本政府仍命令野村、來棲將談判繼續下去,還特別警告他們不能使美方產生談判將會破裂的印象。
然而,就在這一片和平的氣氛中,日軍正緊鑼密鼓地策劃著巨大的軍事進攻陰謀:11月5日,日本天皇召開禦前會議,預定12月8日以襲擊珍珠港為起點,正式對美國開戰。接著,日本內閣就任命大將山本五十六為偷襲珍珠港聯合艦隊最高指揮官。11月15日前後,規模龐大的日軍聯合艦隊采取化整為零、分散行進的辦法進行結集;以“赤誠號”旗艦為首的4艘大型航空母艦分別駛離基地,按照不同的航線,向單冠灣悄悄進發;與此同時,準備攻擊珍珠港的機動部隊也陸續開往單冠灣待命。為了防止艦隊的行蹤被暴露,在行動中,各艦都選擇遠離商船航道的航線,同時,在艦隊已經到達單冠灣後,又故意派出一條靶船向西南群島方向行駛,收發模擬的無線電訊號,給人們造成日艦沒有離開日本海的錯覺。
當然,日軍這一係列隱蔽的軍事行動也並不是完全不能察覺的。比如,12月2日早晨,美國駐菲律賓的海上偵察機就曾在中國南海上發現過日本潛艇,並在金蘭灣內發現大型日本運兵船20餘艘。美國政府還曾為此向日本政府提出質問,要求其說明在印度支那增兵的理由。日本政府便欺騙美國說,增兵是為了“防止中國軍隊在中越邊境的活動”。又比如,12月6日上午,美國駐英大使又傳來一份英國海軍部的重要情報,說是發現一支龐大的日本艦隊,由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護航,正穿過暹羅灣駛向拉克地海峽,如此等等。盡管日軍入侵行蹤一再暴露,但因美國政府始終對日本政府抱有幻想,輕信其和平的謊言,因而喪失了警惕,甚至到12月7日(即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羅斯福還致電日本天皇,“希望美國總統和日本天皇共同驅散天空的烏雲”。但實際上,這時日本的特遣艦隊、機動部隊已經“瞞天過海”,逼近珍珠港的所在地——瓦胡島了。
1941年12月8日上午7時40分,這是一個令美國人民永世難忘的時刻。日軍第一批183架攻擊機從特遣艦隊的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到達瓦胡島上空,拉開了偷襲珍珠港的序幕,緊接著又是171架水平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的輪番轟炸。當天正是星期天,駐島美軍毫無戒備,損失極為慘重:4艘主力艦中1艘受重創,3艘被炸傷;10餘艘巡洋艦、驅逐艦,以及其他艦艇被炸沉或炸傷,188架飛機被炸毀。陸海軍官兵死傷達4500餘人……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僅這一次美國海軍所遭到的損失就遠遠超過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受損失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