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釋譯】
任何人都不肯輕易傷害自己,一旦受到傷害必定會令人深信不疑;假的可以變成真的,真的也可以變成假的,真真假假相互並用時,離間的計謀就能夠得以實現了。要善於像欺騙幼童那樣迷惑敵人,也是順勢而為的手段。
【計名由來】
苦肉計源自《吳越春秋》卷二《合廬內傳·第四》:要離自願斷右臂,取得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的信任,得以接近慶忌,最後將其殺死,為吳王闔閭除去一大障礙。這是典型的以自殘、自害的方式,取“信”於敵,進而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古時還有王佑斷臂和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故事。
苦肉計的特點是:為了取“信”於敵人(其實是欺騙敵人)而進行自我殘害,以奪取戰爭全局性勝利。
【古今戰例】
殺慶忌要離獻計
春秋戰國時期,姬光利用專諸殺死了吳王僚,自立為吳王,這就是闔閭。吳王僚有個兒子叫慶忌,行走如飛,異常勇猛。父親被殺後,慶忌逃亡在外,他尋找一切機會,招攬人馬,準備報殺父之仇。
闔閭為此憂心忡忡,想派人去行刺,可一時又沒有合適的人選。闔閭的大夫伍員最後找來了要離。闔閭見要離高不足五尺,腰大貌醜,不禁大失所望。伍員介紹說:“要離雖然其貌不揚,但機敏過人,且對吳王十分忠誠,是可以重用之人。”闔閭相信了伍員的話,與要離密談。闔閭問要離有何妙計刺殺慶忌,要離自信地說:“慶忌正在招納亡命之徒,為其父報仇,我打算詐稱是‘罪臣’去投奔他,但為了使他相信我,請大王斬斷我的右手,殺死我的家人,這樣就能取得慶忌的信任,我也就可以乘機行刺了。”
闔閭起初不忍無故斬去要離的右手,也不忍殺死他的家人,但又看到要離的態度十分堅決,考慮再三,覺得除此以外別無良策,於是便同意了。
第二天,伍員與要離入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保薦要離為將軍,率軍攻打楚國。闔閭聞奏,怒斥伍員:“你保薦的這人身矮力微,怎能帶兵打仗。”要離當麵頂撞闔閭:“大王真是太忘恩負義了,伍員為你安定了江山,你卻不派軍隊替伍員報仇。”闔閭大怒:“此人竟敢當麵頂撞,羞辱寡人。”遂命人將要離的右臂砍掉,關入大牢,並扣留他的妻子。伍員歎息而出,群臣一時也莫名其妙。過了幾天,伍員悄悄叫人放鬆對要離的監視,讓要離趁“機”越獄逃跑,闔閭隨即下令把要離的妻子斬首示眾。
要離逃跑後,四處鳴冤叫屈。聽說慶忌在招收各路兵馬,便跑到衛國去求見慶忌。慶忌疑他有詐,不肯收容,要離便脫掉衣服給慶忌看那隻被斬斷的右臂。正當慶忌將信將疑之際,慶忌的心腹又來報告要離妻子被斬的消息,慶忌這才完全相信要離與闔閭確有深仇大恨。
要離向慶忌表示自己與他一樣有複仇的決心,並願意充當向導。還說伯嚭是無謀之輩,不足為慮;伍員雖智勇雙全,但他之所以幫助闔閭,是想借兵伐楚,以報父兄之仇。眼下,闔閭安於王位,從不提為伍員報仇之事,所以伍員與闔閭已有隔閡,隻要慶忌報仇後肯為伍員報仇,伍員願為內應……如此等等。一席話說得慶忌深信不疑,立即派要離訓練士卒,修整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