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的觀點也是正確的,但是變成老虎能夠吃到更豐盛的食物,那些貓是不懂得享受嗎?如果是我,我就要努力地去變成一隻老虎,威風凜凜的。”
“是的,你的想法是對的,但是動物的演變並不僅僅是為了吃得更好,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厲害,它們隻是為了適應新的環境。”
“是啊,如果它們不努力就會被餓死的。”
“你也要想到,老虎抓到的獵物雖然大,但是它麵對的對手也不好對付,需要更大的能量來支持,因為要得到一件東西總是必須先要付出的!總的來說,老虎要吃到一隻羚羊比貓抓到一隻老鼠要困難得多,所以,很多貓選擇變成老虎,也有的貓選擇一直當一隻貓,它們的理由都是充足的。就像我們人類有的選擇當教師,有的選擇當律師一樣,都是被允許的,也都是正確的選擇。”
“可是,誰不願意變得更強大呢?”
“強大是需要付出很大犧牲的,要和其他對手競爭。其實這也是環境所決定的,如果環境惡劣,就迫使動物必須變得強大,才能得以生存;如果環境舒適就不必那樣辛苦。”
小卡爾·威特似乎很滿意父親的回答,但是他的好奇心實在太重了,馬上又接著問:“爸爸,那到底是人強大還是老虎強大呢?”
“當然是人類了。人類是最高等的動物。”
“可是人常常會被動物傷害啊,而且一個人肯定打不過一隻老虎吧?”
“你說的對,人無法赤手空拳地打贏老虎。但是人類是最聰明的,我們會製造不同的武器來幫助我們戰勝這一切。古代的長矛、盾牌,現在的火藥、手槍都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勝敗都不光是靠力氣來決定的,人類擁有非凡的智慧,所以才得以創造出今天的文明。”
“文明?什麼是文明?”
……
孩子的思維就是這樣,他們想到什麼就會問什麼,對所有一切不懂的東西都保持著高度的熱情。他們的問題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到最後身體疲勞了,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應對孩子的各種疑問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耐心,然後真正地去和孩子討論問題。雖然孩子的一些觀點和論斷是幼稚的,但是他們看待問題是純真的,所以孩子的回答顯得可愛又寶貴。
對於一些知識點的回答,最好給予準確的答案,如果問題本身就具有爭議性的話,就要給孩子說明隻是人們的猜測和推斷,而大人講的也隻是代表本人的一些看法。不要僅僅因為要敷衍孩子就隨便亂說,因為一旦答案被孩子接受的話,他們就會銘記於心,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所以,一定要避免誤導孩子或者欺騙孩子。
孩子的探索精神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雖然僅僅是認真解答孩子幾個問題,或許那些問題真的毫無科學性,但是一定不能嘲笑孩子的幼稚,那正是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難能可貴的探索精神的體現。
其實,父母應該注重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強烈好奇心,也激發著他們的探索精神。越來越多的小發明家、小科學家的湧現,讓每一個大人不得不為這些孩子豎起大拇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環境,讓孩子有時間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引導幼兒提出問題,確定探索對象,個人探索和集體討論相結合,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鼓勵孩子多做閱讀、增長見識,讓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一座最神秘的寶庫,可以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孩子探索精神的好方法。
卡爾·威特認為,在培養孩子探索精神的過程中,下麵的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一、探索內容要與孩子的年齡、心理相匹配
幼小的孩子好奇心很強,腦袋裏天天裝的都是“為什麼”,求知欲望也很強,他們最想知道“怎麼做”,他們好問,也愛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實踐。因此,對孩子進行探索能力的培養,其探索內容的選擇應該與孩子的成長期相匹配。比如孩子所關心的“十萬個為什麼”,所熟悉的大自然和所能接受的周邊事物與現象,同時,所選擇的內容還要保持良好的趣味性,從簡單到複雜,對孩子進行階段式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