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竹(1 / 2)

有人捺笛吹竹。

是那種苦澀冷淒的聲音。

秦老人第一個有所警覺,細長的一雙眼睛,忽然睜大了。

孟天笛心頭一驚,剛覺出笛音古怪,地上被擒的半麵人已是神色大變。

無視於孟天笛比在他喉間的長劍,竟然長歎一聲,右手翻起,陡然一掌,自個擊向頂門,登時濺血而亡。

這一掌,功力內聚,極是可觀,用為“自行了結”的毒招,局外人自是無能防止。

事發猝然,孟天笛呆了一呆,眼看著半麵人坐著的身子,霍地向後翻倒,竟是七孔流血而亡。

孟天笛第二個反應,便待飄身下馬,卻為一旁的秦老人出聲而止。

“不可!”

陡然製止住欲動的身子。

秦老人冷笑道:“不要妄動。這是地久老兒的斷腸笛……哼……哼……莫非兩個老兒已經來了?”

孟天笛眩頭一驚,已覺出耳畔笛音變了腔調,極是刺耳難聽,先還不十分在意,一經留意,頓時直鑽耳膜,再想不聽,也是不行的了。

兵法有謂:“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喻之武林中的強者論戰,也為極高。是以越是功力深湛的高人異士,越看淡於刀來劍往,或“暴虎馮河”的氣血相爭。

因而,眼前的“斷腸笛”音,可謂攻心之略了。

秦老人顯然是此道的一個行家。前此對戰“銀發鬼母”已見其鋒,眼前焉得示弱?

他卻是靜靜凝神,留意傾聽。一管長笛,已在手上,卻遲遲不以就口。

那是因為對方笛音正盛,一時不易插入。

原來笛音七調,有所謂的“小工調”、“凡字調”、“六字調”等,每字之音,均有陰陽之謂,清濁之分,因其音之連貫各別,故於一念之際,各有所宜之音。

眼前來自疑為“天長地久”二老之一的笛音,並非俗下曲調,此類用之武術攻心對仗,要知皆為自創,取意天籟自然,大別於一般宮商,設非“知彼”,悉其所出,便難取勝。

秦老人之所以遲遲不與就口,其故在此。即使是極短的一瞬,也似難熬。

孟天笛猶能強自鎮定,卻已分心無能。

這時若有敵人抽劍躍出,他便萬難抵擋。顯然已處身危急之境。

偏偏秦老人苦思未果,一雙長眉,隻是頻頻眨動。自然,他定力功深,對方笛音,雖極具摧枯拉朽之勢,想要對他構成傷害,卻是不易。

敵人功力深湛,有心而探,自是出“口”不凡,一曲“上平聲”持久不易,雖有高低,盡是濁、陽之韻,秦老人幾次待要插入,都有所礙難。

驀地一隻烏鴉,翩翱眼前,發出了刺耳的一聲鳴叫——巧在音是屬“陰”。

搭上了這個調兒,秦老人陡然切入,一輪滑音婉轉而出,便解了當前的一步之危。

於是,陰、陽調和,如鳳凰之和諧,化枯澀而祥和,便自娓娓動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