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新的實驗(1 / 3)

梁夫人為了小外孫的生辰忙著準備禮物,女兒已經來信要請母親過去聚聚,但男人們那天不會在家,因為那天正是冬狩日,文武百官要隨皇帝一塊出城去皇家獵場圍獵。

李文芳織的圍巾手套在府裏已是大大的出名,有些仆婦看著手套圍巾稀罕,想到自家年幼的孫兒們,就有來求一副的,李文芳正籌劃織毛衣呢,不過既然人家願意付錢買一副圍巾手套她也就不介意賺些零食錢。

香姨也來找李文芳,想跟她買些圍巾手套,李文芳自然爽快答應,暫停了給人家的活,先完成了夫人的活。

同院的丫頭子們沒事就纏著李文芳想學這毛線活,李文芳也答應了教她們,她在街上買到合適的竹棒,順便又去鐵匠鋪裏買了一斤黃銅,訂做了一套三支的鉤針,剩下的銅料則全部做回形針,能做多少算多少。

梁一夏管家向李文芳要了幾盒火柴,說是冬狩那天帶去用,並調侃說,要是那些有煙癮的大人們識貨,沒準李文芳又能多條財源。

對這調侃李文芳隻是一笑了之,她當人家說笑話。

可等李文芳回到房間織毛衣時,好好地思維來了幾個大跳躍,從構思用棉紗鉤織幾塊紗罩紗墊一下子跳到了幹鍋上,中間沒有一點過渡,李文芳自己都愣愣地怎麼會想到幹鍋,莫非是自己嘴饞了?實話說,來到這個世界這麼久,是沒吃過一次幹鍋呢,這大冷的天,來一盤麻辣口的幹鍋菜,再配上小酒,爽啊。

思路一來到了幹鍋,就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幹鍋的主要燃料——固體酒精。

李文芳眯起眼睛笑了,新的實驗靈感有了。

民以食為天,為了吃才弄固體酒精,雖然理由很囧,但這也算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推動科技進步嘛。

李文芳給自己找了個活動大腦和手腳的好理由,當天下午她就在街上找陶飛。

做固體酒精的方子有好幾個,李文芳找了個最方便的,都是在這個世界順手就有的原料,就是製取酒精的工具不太好找,她要一個大蒸餾器,這不是像做蒸餾水那樣的小器皿,這次她要一個大家夥。

陶飛是她最好的供料源。

這種實驗李文芳前世沒有做過,畢竟那時隻在飯館吃飯時才會見到固體酒精,現在得自己親自動手,就得多做實驗控製工藝,不然劣質的固體酒精可是會有危險的。

這年關將近,正是賺錢的好時機,陶飛幾乎天天都在這幾條街上轉悠,不賣報的日子他就給人背貨,不太好找,好在李文芳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在回京後的第一次見到陶飛,就跟他約定了一個固定的見麵地點,是一個從早到晚營業的熱食攤子,攤主是個中年寡婦,陶飛幫這寡婦跑腿買過些東西,算是熟人了,李文芳要見陶飛跟攤主說一聲,就能在約定時間裏看到陶飛了。

李文芳去接弟弟們的時候跟攤主打了招呼,等她接了弟弟們回來,陶飛果然在攤子上等著了。

李文芳給弟弟們各叫了一碗餛飩,就跟陶飛在另一張桌子談事,把清單交給他。

陶飛一一問清清單上的那些物品的用處,再跟自己的常識掛鉤,搞清了李文芳到底要的是什麼,就把清單揣進懷裏讓她放心。

回到府裏後,李文芳也沒閑著,把跨院的空屋又打掃了幾間,請花匠老劉在其中一間屋裏砌了個灶,灶才砌完,陶飛就送來了第一件東西,就是她要的發酵蒸餾用的大蒸鍋。這東西一般隻有製酒和製糖一類的作坊才有,陶飛給她弄來個二手的,洗刷得很幹淨,也沒別的毛病,原主人淘汰的原因是想來年擴大生產,要換更大的鍋。

這麼大件東西,小廝們又扛又提地從東邊門一路送進二門內,一路上成了被圍觀的對象,好在鑒於買家是李文芳,下人們也就沒太驚訝,似乎早就認可了她好做實驗的習慣,最多猜測一下這回她又是要做什麼而已。

梁儉德和夫人得知李文芳又買新東西了,很關心她這次要做什麼實驗,白天夫人問了一道,晚上梁大人又把李文芳叫進去問了一回,李文芳再三保證絕對不是火藥,隻是一些生活用品,實驗過程也不產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