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爺抵京(1 / 2)

老太爺在傳了那一封訊息後就再沒了音信,京城這邊根本不知道他們幾時抵京,隻能是自己盡快地完成該做的準備。

剛進入十二月份,正好在家休息的梁大人收到了一封驛站轉來的信件,見信封上是自己兒子的筆跡,趕緊拆信,上麵寫到他們一行人已經到了直隸地麵,最多三天就可進京,並告訴父母他們將會從哪個城門進來。

梁儉德掐指一算時間,寫信時人在直隸,驛卒出發送信要一天,那估摸明後天就該到了,他連忙叫來梁一夏,讓他從明天起就派人到城門口守著。

梁夫人得知家人快到了,吩咐丫頭們再去那兩路院子檢查一遍,尤其是箱櫃裏的被褥衣服等物,是不是都齊全了,還有沒有要添置的。

第二天上午,梁夫人又收到女兒的來信,問祖父弟弟他們有沒有與家裏聯係,幾時能到,她想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梁夫人回了信,讓女兒再耐心等三五日,祖父祖母弟弟弟媳和侄兒長途返京,總要先休息幾天才能會客。

再次日的下午,在城門口等著的梁家家仆們接到了梁家老太爺和少爺一行人,連人帶行李一共四輛馬車。

梁家下人接到人後,立刻派了一人趕緊回府通報,其他人慢慢地往回走。

京城常見這種數輛馬車的車隊,民眾早就見怪不怪,沒有引起任何圍觀,直到駛進了那條街,才有一些好奇的百姓張望了幾眼,不過車簾蒙得嚴嚴實實,啥也沒看到,人家也就不在意了。

梁夫人收到消息,趕緊把外院的四個婆子和四個小丫頭各分一半到東西院子幫著安頓回來的老太爺和少爺,李文芳在中院等著少爺一家三口,然後她還要等老太爺和老太太那邊安頓好了,通知夫人過去請安。

馬車來到兵部尚書府的西邊門暫停,車夫換成年輕小廝,然後四輛馬車直接通過西邊門駛入三丈巷,先經過西院,兩個婆子兩個丫頭以及新買的小丫頭迎出來,後麵兩輛車停住,車上下來一群仆人往院裏搬行李,婆子丫頭們趕緊上前搭個幫手。

前麵兩輛車繼續走,在中路正院第二輛車停住,一直候在二門上的李文芳步下台階,兩個小廝一人撩著車簾,一人放下梯凳,李文芳伸出手扶著少爺少奶奶和孫少爺下車,然後領他們進內院去見夫人。

第一輛車此時已經來到東院門口,梁老太爺和老太太在眾人攙扶下下車進屋休息。

梁夫人激動不已地見到了久違的兒子兒媳和從未見過麵的小孫子,聽著兩歲左右的小男孩用稚嫩的嗓音叫自己奶奶,梁夫人抱在膝上一口一個心肝寶貝舍不得放手。

閑聊幾句,進了些茶點,李文芳又進來報告,老太爺老太太那邊都安頓好了,梁夫人趕緊帶著晚輩們過去請安見禮。

幾十年前梁老太爺因病辭官,這麼多年下來,雖然中風的後遺症依然存在,但在多方治療下,除了右臂僵直手指扭曲右腿微跛外,就沒有別的大礙了,思路和說話都很正常,在拐杖的幫助下也能四處走動走動,對中風患者來說這就算是恢複得比較好了。

老太太一頭銀發,將近七旬年紀,精神和氣色以她的歲數來說都算不錯,一看就是個養尊處優的太太,她從夫人在身邊坐下手就一直牽著她的手拉家常,問些家裏這麼多年的景況,畢竟再頻繁的家信也不可能麵麵俱到。

聊著聊著,就不可避免地問到了梁大人三年前犯的那個錯誤,事情起因很簡單,兵部想研究新武器,國庫給錢支持,但大量的錢投下去沒有一點成果,這就捅了戶部尚書錢鑫的馬蜂窩了,他參了一本後,梁大人就從一品堂官變成了八品兵曹。梁大人當官多年,知道自己必須得有個交待,提前把家人都安排好,承擔了一切懲罰。

梁儉德回家時,已經從管家嘴裏得知父母到家了,當他來到三丈巷看到二門上候著的李文芳,從她那裏又知夫人和少爺他們一直在東院跟老太爺老太太一塊,他顧不上先回房更衣,轉身就奔了東院。

梁大人與父母也幾十年未見了,父親在老家養病不便遠行,梁大人公務繁忙不能經常回老家看望,隻能靠家信互致問候,如今再次相見,都激動得難以自抑,手帕上都濕了幾塊。等回過身來看到三年不見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他又笑得合不上嘴,把小孩子抱在懷裏親了又親。

老太爺見兒子還穿著官服,讓他先回去更衣,一會兒過來全家吃個團圓飯。

夫人衝房門口喚了聲,“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