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從外麵進來,“夫人。”
“服侍大人回房更衣,再吩咐他們把晚飯送這來。”
“是,夫人。”
李文芳跟著梁大人走了,前後露麵不過幾個呼吸的時間,但梁老太爺的表情卻變了,像看到了故人的那種驚喜。
“就是那丫頭,沒錯,是她,是他們老李家的孩子,鼻子以上的部位跟他們家的孩子一模一樣!”
“公公不用著急,她就在這,一會兒吃飯時她還要在這伺候,有什麼話等飯後再說不遲。”梁夫人用眼神示意香姨把茶碗放在老太爺手上。
老太爺喝了一大口茶,還是有些激動,“信上隻說找到了李仲唯一的孫女兒,但他們是怎麼碰上的,媳婦知道不?”
“說來是個緣分。老爺與程將軍先一步微服到濱州府,賃了個小院,當晚就有小偷進來行竊,他們聽說有個擅長做機關的女孩子就找上了門去,誰知那孩子就是小小,當時她叫李小丫,後來老爺收了她做丫頭就給起了個大名叫李文芳,到了府裏我又給起個小名喚她小小。但真正知道她是李仲的孫女兒還是因為她隨老爺從清泉府回來後交給老爺的一本手劄,說是她祖父留下的唯一遺物,老爺手下的一個書吏長發現筆跡竟然是李仲親筆。”
“巧,真巧,天意啊,天意要還李仲清白啊。那個書吏長是韓山吧?當時他在書庫也就是個普通書吏,但他與李仲關係好,每回李仲寫的什麼東西都是他來謄抄,他對李仲的筆跡最為熟悉。沒想到他如今是書吏長了,時間過得快啊。”
“這位書吏長可立大功了,想當年李仲出事時,他不過是個普通書吏,卻硬是冒險把李仲留下的所有文字都保管了起來,直到如今。聽老爺說,那些紙張除了泛黃外沒有一處損毀髒汙,正是有了這些東西,才能在第一時間查到那本手劄的來曆,確定作者的身份。”
“好啊,幸好有韓山,要是換了別人,這本手劄的秘密就無人發現了。”老太爺很欣慰。
“聽老爺說,那手劄是李仲一生的心血經驗結晶,隻可惜,被大火燒壞了三分之一,丟失了很多文字,小小說她隻能幫著補齊圖畫,其它的無能為力,老爺現在寄希望翻案後,能從李仲以前的文字中找到相關內容把手劄修補完整。”
“哦?那丫頭懂得冶煉上的事?李仲對這孫女兒下了一番苦心啊。”
梁夫人搖頭,“公公,小小不懂冶煉的事,手劄上畫的是槍械的部件圖,小小說她能補齊這些。另外,李仲雖是金牌冶煉師,但公公也知他擅長的並不光是冶煉,到了金牌那個地位的工匠對相關技藝都涉獵很深,李仲當年提出的設想不就是說金屬冶煉與武器製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麼,現在造槍炮用的精鐵再過百來年就不適用了,這是他當年說的話吧?”
“嗯,是他說的,就為他這話,他提出了一個完整的設想,甚至提出了槍支的發展方向,應該朝著更輕、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更易攜帶的要求上走,兵部現在用的槍,幾十年後就將被徹底淘汰,根本支撐不到百年。這是他說的,皇上還為此給了他嘉獎。大概就是這樣才惹怒了很多人,繼而有了後麵的不幸。”
“那麼公公認為,李仲說的有理沒理呢?”
“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尤其是當他這個設想出來後,就越來越覺得,兵部現用的那種槍真是不好用,缺點比優點多,可不論怎麼砸錢,火器師就是拿不出新槍的方案,還指責冶煉師煉不出好鋼才轉移矛盾,禍水旁引。”老太爺爆了個小料。
“這麼說,冶煉和火器這兩處人馬,其實早就是水火不容了?而李仲就正好做了犧牲品?”梁夫人很吃驚。
“是的,這個也可以算是一部分原因。”換了身半舊便衣的梁儉德邁進門來時正好聽到夫人這句話。
梁夫人和兒子兒媳趕忙起身。
老太爺見兒子一人進來,不滿地向他身後張望,“那丫頭呢?”
梁儉德馬上轉頭喚李文芳進來,讓她給眾人見禮。
李文芳來到老太爺跟前依序行禮,孫少爺旅途勞累開始犯困,早早地由乳娘抱下去了。
行完禮,老太爺特意把李文芳叫到跟前,仔細地左看右看,那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孫女一般。(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