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內務府畢竟是衙門,基本的規矩還是很大的。其時武備院堂官姓董,又最是個守舊嚴厲之人。立字之時,對穆鐵山宣講十八斬罪之時,這頭一條便是萬不可將武備院中事情對旁人言講,倘若露出隻言片語,當定斬不赦。雍正年間,有一王姓工匠,屬山字。酒後失言,將山字中守城弩弩臂的淬火訣竅與一窯姐念叨了幾句。當晚,全家十四口連同窯姐和當時續茶的大茶壺全都死於床榻之上。王姓工匠被割舌剜眼。第二天,武備院堂官接到一紙條,隻寫了一句話:汝之六陽,暫且記下。落款為"雍邸"。堂官知道這雍邸是粘杆處的暗記,嚇得是三魂渺渺七魄茫茫,一場大病直拖了大半年。
單天忠聽罷了這掌故,歎道:“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在門中站,不知屋中事。武備院還有這等掌故。現如今這皇上都沒了,想這規矩也無人理會了。”感歎了一陣,又問道:”不知鐵山兄弟今後有何打算?“
穆鐵山歎氣道:”老哥哥問的我好難過,鐵山父母早亡,回鄉也沒什麼趣味。本原想著堂兄交遊廣闊,看看京城之中有無合適的差事,謀一個也好度日。這現如今卻不知如何是好了。真是落魄的狠了。“
單天忠勸道:”既在江湖內,就是苦命人。人有窮富,瓦有陰陽,何談落魄二字。我這邊有個差事,說與鐵山兄弟聽聽,要是合心的話,即幫了鐵山兄弟,又了了我一樁心事。“
穆鐵山聽了這話,不僅心中一喜:”老哥哥真是兄弟的恩人,真不知如何報答才好了。“
單天忠道:”鐵山兄弟言重了,不過是打漁的摸蟹,順手罷了。先莫謝我,這差事有些個古怪,你且聽聽看。成與不成咱們另當別論。“
穆鐵山道:”老哥哥請講。“
單天忠喝了一口水,卻先不說正事,隻問道:”兄弟可曾打店?住在何處?“
穆鐵山人雖實誠,卻也是個識文斷字,懂得眉眼高低之人,一望便知此事有些個幹係,不足與外人道。便順嘴搭音的回道:”來的晚了,不曾打店。老哥哥可有相熟的老店?“
單天忠心中暗歎:好通透的人,此事隻怕真要著落在你的身上了。轉身對站櫃先生說道:”今日天色晚了,約莫著不會來人了。麻煩先生,和灶上各位說一聲,都散了吧。我陪鐵山兄弟尋個住處去。“
先生笑著應了,轉身往後廚走去。二人出了合慶堂,轉過一條街,找了個看來還幹淨的客店,開了一間一明一暗的客房,讓夥計沏了壺茶。穆鐵山放好行李,打發了夥計。二人坐在八仙桌子兩邊,單天忠掏出煙袋,虛讓了一下,見穆鐵山不會,變自顧自的打著了火。
穆鐵山問道:“老哥哥說的差事,不知有何講究?”
單天忠抽了幾口煙,就這淡淡飄散的煙霧,眯著眼睛答道:“要說起來,這個差事還真是非鐵山兄弟不可。但這裏麵還有點故事,還是聽老哥哥從頭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