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自信而成功的。”自信是一種潛伏在人的意識中的能源,一旦開發出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自信就像人身上的發動機、推進器,總是不斷給人提供前進的動力。自信也具有感染力,所有和自信的人有過接觸的人都將受到積極的影響。當自信成為習慣時,那實際上已經為成功做好了準備。
在許多偉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他們不是從未被擊倒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高舉自信之劍,繼續為成功打拚。正是在這種自信心的驅動下,他們敢於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並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任何幸運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光臨。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堅定信念。沒有什麼比自信更能改變人的處境,信心就是人生最好的觀音,擁有自信就等於擁有無限的可能。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擁有自信,人們就能在千百次失敗中,重新築建起自己的人生樂園。
而缺乏自信的人,多是瞻前顧後,拿不定主意的人。他們往往以缺乏經驗為理由,或以曾經失敗過為借口,給自己製造前進的障礙,束縛自己的手腳,使自己寸步難行。其實,在人的一生中,很多工作都是無經驗的嚐試。如果人們相信自己,就會發現成功並非遙不可及。嬰兒出生後,什麼都不會,但他卻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甚至唱歌、跳舞。在學會之前,他們從來沒有搖擺不定,想過自己是否能,還是不能。他們要做的就是嚐試,摔倒了,爬起來;說錯了,重新試一次。試想,除了有生理殘疾以外,又有哪個孩子沒有成功呢?
自信對孩子的發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麼他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嚐試,樂於接受挑戰;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麼他就會在任何事情麵前表現出柔弱、害羞、恐懼的心理,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從而失去了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而且,長期缺乏自信會讓孩子產生“無能”的感覺,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那將是很可怕的。
現在,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卻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挫折教育,忽視培養孩子正視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例如,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還沒開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擔心,或是尚未進行實踐活動,就自以為不行而放棄嚐試。有的學生代表本校外出參加學科競賽,準備了很長時間,卻在臨賽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卻因事先在心理上認定對手比自己強,因而從主觀上放棄拚搏,這事與願違的結果令不少家長困惑不解、苦惱不堪。
一次對全國各地1000餘名6至12歲孩子所作的專題調查表明,40%的人自稱對自己“至少一兩個方麵完全喪失信心”。他們有的對自己的外貌、身高、體重等生理條件沒有信心,有的則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運動水平和交友本領感到悲觀。而進一步的調查卻證實,實際這些孩子往往不論在外貌還是能力上,都不比一般孩子遜色。
激發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應盡之責。有一句教育名言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不比別人差!”“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