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麵對青春期的子女(1 / 1)

子女進入青春期,父母可以說是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男孩子長得越來越帥,開始有點男子漢的氣概,女孩子長得亭亭玉立,招人喜愛。但是擔心孩子出什麼“問題”,就是怕孩子“學壞”了,不能用理智冷靜處理青春萌動中出現的情感問題。

這種擔心不是無中生有。據調查,中學生出現對異性愛慕之情的現象越來越早,也越來越普遍。對異性愛慕之情是青春期青少年異性相吸現象,它不等於戀愛,卻常常被扣上“早戀”的帽子。愛慕之情不是戀愛,但又是戀愛的“潛伏期”,引導不好極可能發展成早戀。

對異性的愛慕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種正常表現,是性心理成熟的流露。可是,由於中學生的道德發展落後於性心理的成熟,這就容易導致異性交往的性心理偏差,這是家長特別要注意的。

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愛慕或是被異性愛慕之時,心情特別緊張,擔心孩子出問題,就采用壓製、禁止的做法,結果使子女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你不讓我和他(她)來往,我就偏要和他(她)來往;不能公開來往,就采取“地下活動”,隻要不在家裏出現,家長就難於察覺。而所謂的“地下活動”有時會更容易導致行為的偏差。

與上述家長的表現相反,有的家長對子女與異性的交往則采取非常“開放”的態度,甚至還為子女被人愛慕、追求而感到驕傲。有位長得俊俏的女孩,不僅被一些男生所愛慕,甚至還被社會上的小青年所追求。這位俏女孩在家長的放縱之下,交際廣泛,應酬不斷,哪裏還有時間複習功課呢?當老師在家訪時談到這個問題,當媽媽的卻說:“現有的女孩子哪個沒有幾個男朋友?孩子長得俏,多幾個男朋友是很自然的,有些女孩子還找不到男朋友呢!”這位女孩後來被媽媽偷偷地帶去“人流”時,還搞不清楚對方是誰。這個教訓不能說不深刻吧!

家長麵對青春期的孩子,既要看到他們的性心理正常發展的一麵,也要注意他們性道德還不成熟的一麵,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既要防止“男女授受不親”的陳腐意識,又要注意“男女有別”的性別界限。男女同學之間,由於性格、興趣、誌向相投,出現密切的友誼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是公開的,坦然的,那是應該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不應橫加指責。但與此同時,家長應適當暗示或婉轉地提示孩子,不要混淆了友誼與情愛的界限,不要過早地、草率地陷入戀愛的圈子。

當孩子出現對異性愛慕或表現出力圖吸引異性的關注、愛慕時,就應該特別加以注意,尤其是孩子出現濫交異性朋友時,更應該提高警惕。由於有的父母忽視或者無視子女的這種異常表現,孩子就容易出現早戀或行為偏差現象。家長這時如果對子女不理解,進行粗暴幹涉,也往往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速事態的發展或者使孩子感到“失去生活樂趣”而自我封閉。正確的辦法是耐心疏導,加強子女如何度過閑暇時間的指導,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活動,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他們的情感。疏導時,可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談話或提供有關的書刊文章給孩子閱讀,讓他們獨立地分析、體察。家長必須做個“有心人”,遇到情況要冷靜,不要置若罔聞,也不要神經過敏采取過激行動,要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