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鉑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已是熟知的了。他5歲上小學,6歲開始攻讀醫書,8歲學習天文,11歲開始學圍棋,13歲上中國科技大學。他除了有非凡的理解力外,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2歲時已能背30多首詩詞,4歲時已把乘法九九表背得滾瓜爛熟。可是,人們未必知道,他還有著一個特殊的習慣:為了鍛煉記憶力,他從不依賴筆記,而是把新學的知識牢牢記在腦裏。
不可否認,人的記憶力強弱有著先天遺傳的因素。但是,後天的訓練仍然是主要的。因此,古往今來人們都想出了許許多多鍛煉記憶、提高記憶力的方法。這裏僅介紹其中主要的幾種,供家長教育孩子時參考。
積極培養對記憶內容的興趣。興趣與能否記得快、記得牢是有直接關係的。孩子對於要記憶的內容如果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印象深刻,經久不忘;相反,如果沒有興趣,或者一學習就發愁、厭惡,那是很難學進去,更談不上記憶力了。這點,對於年紀幼小、意誌力較差的孩子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可以盡量讓孩子了解所要記憶內容的意義,並用生動活潑的形式、生動可感的形象吸引他,而盡可能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無味的、不理解的東西。不過,在記憶中對於興趣的依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深入,應漸漸降到次要的位置。
記憶時努力集中注意力。前麵說的培養興趣,其目的也是為了集中注意力。當注意力集中於一個對象時,與記憶對象無關的刺激就會減少。這樣,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清晰地記住所要記的內容,提高記憶的效率,並有利於持久地保存記憶對象。除了以興趣來集中注意,還要讓孩子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並盡量減少環境因素中可能避免的幹擾。
加強記憶的目的性。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正常人未必知道自己家門口的樓梯有多少級,但是盲人卻能記得清清楚楚。這是因為盲人有明確的記憶目的,而正常人卻無此必要。有目的有意識記比無目的無意識記效果好,不但能夠記得全麵、精確、持久,而且對於學習需要掌握而自己又沒有興趣的內容也以積極主動去記憶。這是一種比無意識記憶要高級許多的記憶。培養兒童的記憶,發展這種有記憶意識的能力應作為重點。開始時可以經常給他們提出一些明確的、具體的識記任務,如對哪些字詞必須會認、會寫、會用,哪些課文要背誦或複述,哪些公式、定律、口訣要熟記等。同時要告訴他們記住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方法,由此調動他們記憶的積極性,並使他們逐漸能夠自覺主動地提出識記的任務來。還可以經常進行檢查,以此督促他們,培養他們檢查、督促自己記憶效果的習慣。
不斷提高理解記憶的能力。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對記憶內容理解得越深刻,思維活動越積極,記憶的效果就越顯著。如果對內容沒有深刻的理解,隻靠死記硬背,理解記憶的能力就難以發展和提高。由於知識經驗和思維能力發展水平的限製,幼齡兒童的理解力是比較弱的,一般以機械記憶為主。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特別是到了中學階段,就應逐步以理解記憶為主了。
善於安排記憶的材料。記憶的各部分內容之間如果有著意義聯係,識記的效果就強,同樣,識記材料如果係統連貫,也有利於記憶。因此,對於識記的材料,就要給予科學安排,合理搭配。可以通過比較和分析,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和內在聯係,並根據其性質、體係進行分類、分支、擬提綱等。同時,又要注意性質相類似的材料不宜連續學習,不然,就容易造成互相幹擾。比如,學習曆史後,不要當即學語文,而先學點性質差別較大的數理化類學科,而且中間要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以排除互相幹擾。
培養發展記憶力,還應學會掌握一些記憶的方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記憶特點和不同的記憶對象進行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