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產生婚外戀的人內心經常處在掙紮、煎熬之中。其實,假如與自己的伴侶已毫無感情可言,那麼是完全可以離婚的。由此可見,追求婚外戀的大抵都是既不願離婚,又想尋找新的感情支點的人。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另一半仍有親情和溫情的懷念,潛意識裏不想傷害家人。因此,他們不得不編造、杜撰善意的謊言和故事,小心翼翼地在生活的陰影中艱難摸索,婚外戀的感情也隻能偷偷摸摸地存在於見不得天日的角落裏。他們的內心深處承受著良心與道德的譴責,分外辛苦地經營著自己的感情,生怕一步走錯,就會傷害到自己的家人。
社會輿論也會給婚外戀的人帶來無窮的煩惱與憂慮。婚外戀應該算是個人隱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不需要顧及別人的看法與感受。然而對於一些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素質修養的人來說,尊重傳統社會習俗和兼顧旁人感受是他們的做事原則。他們無法抵抗自身生理與精神方麵的情感需求,又不能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視而不見。因此,越是講道德、有素質的婚外戀者,越會因為麵對輿論的壓力而感到痛苦、煩惱。
婚外戀與一般男女的戀愛相比,還多了一種痛苦,而這種痛苦無疑是由於人們的觀念造成的。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婚外戀人群內心所產生的掙紮與痛苦,以及社會輿論帶給他們的壓力之苦,隻是對那些有“道德感”的人才有一定的影響。事實上,一個沒有絲毫“道德感”或自詡為“思想開放”的人,根本不會產生任何痛苦或壓力之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那些人,在明明知道婚外戀會帶來無數痛苦的情況下,對婚外戀仍舊趨之若鶩呢?
(1)好奇心理。
有的夫妻感覺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就像白開水一樣,而電影、電視裏的主人公們卻生活得刺激有趣,瀟灑自在,恩愛纏綿。於是,在也想要體驗一把的好奇心驅動下,就產生了婚外戀。其實,建立一個家庭,隻要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山那邊的風景也未必會比現在看到的風景好。
(2)享樂心理。
隨著社會的開放,西方所謂的性解放思想,以及黃色書刊、影視的傳播,會使一些人產生貪圖享樂的思想。他們認為人生在世就要趁著年輕及時行樂,注重身體肉欲的享受,從而產生婚外戀。其實,性解放及淫穢影視書刊,對於人們來說就是慢性毒藥,對此,每個人都應該自覺抵製,不能錯把砒霜當白糖,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去追求那些優秀且高雅的東西。
(3)相悅心理。
有些男女之間因為朋友關係或者工作關係,經常互相幫助、扶持,長時間相處,就容易導致雙方產生好感,進而兩情相悅,產生婚外戀情。其實工作上的好搭檔,未必就是生活中的好伴侶,既然雙方能夠在工作上互幫互助,相互扶持,那麼如果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豈不更好?
(4)補償心理。
夫妻二人長期分居兩地,或者是其中一方有生理缺陷,夫妻關係緊張,感到寂寞難耐。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就會主動地尋找其他戀情或接受別人的示愛,從而形成婚外戀。其實夫妻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單純由性生活聯結的。隻要夫妻之間感情良好,多加溝通、經營,生活一樣會充實且充滿樂趣,又哪裏需要什麼補償?
(5)欠情心理。
有些有情人因為家庭的阻撓未能成為眷屬,一旦機緣湊巧,情人之間就很容易舊情複燃,從而產生婚外戀。既然雙方都已各自成家或一方已成家,兩人就應該麵對現實珍惜自己與伴侶的感情,在一方生活有困難或夫妻感情不和的時候,更應該堅定立場,全力相助。假如與之發生婚外戀,說是在幫對方,其實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害了對方。
(6)報複心理。
夫妻一方出軌,另一方規勸不行,為了報複對方,於是主動尋求第三者。其實,既然明知對方出軌是錯誤的,自己為什麼又重蹈覆轍呢?這樣不但不會給自己帶來愉悅的感受,還會從心底裏加深自己的仇恨意識。況且,婚姻是自由的,假如雙方感情已經破裂,毫無挽回的希望,那麼不妨大家好聚好散,做朋友也比滿心仇恨的好。
(7)貪財心理。
有的人為了物質上的享受,不顧自己的人格,主動委身於對方,以換取金錢和物質上的享受,從而形成婚外戀。其實,錢財乃身外之物,為了享樂,丟掉自己的人格,是萬萬劃不來的。另外,財產富裕的人一定切記,如果明知對方隻是貪圖錢財和你在一起,就應該趁早放棄,否則一旦產生真感情,卻又被對方傷害,就實在是勞財傷人,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