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我穿著便衣,再一次去了案發現場,期望能得到什麼啟示,或是能找到遺留的凶器。在途經樂園裝飾城時,我突然被一個身影所迷惑,那是一個蹲在路邊等活的“水貓”,天津話講那些為別人打零工的外地裝修工叫“水貓”。那個裝修工長得高大魁梧,從背影看,我竟然誤以為是劉虎釋放出來了。走出去幾十米,我心中猛的一震,鬼使神差的又掉頭回來,衝那名低頭的裝修工說道:師傅!會木工活麼,我那有個櫃子要打。裝修工抬頭應了句:沒問題,我就是木工。看到他的麵孔,我再次震驚了,他的眉頭正好有一塊刀疤樣的痕跡,不過是在右側眉頭。這一係列的場景仿佛是在我以前的某個記憶中出現過,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感覺。
我帶著這名裝修工穿越黑牛城道,看到路燈即將變紅,我一個閃念劃過,對師傅喊了句:受累趕兩步,燈要變紅了。我和他一溜小跑穿越馬路,我故意和他錯開半個身子,從後麵看去,他的跑步姿態竟然十分的像一隻鴨子,左右擺動幅度很大,剛才走路時完全沒有察覺,確實是隻有跑起來才能發現。
帶著他往前方一個派出所方向走,他焦慮地問我:您家這是在哪啊,還有多遠。我笑著告訴他,馬上就要到了,這時迎麵走來幾個從派所出來的警察,其中一個人我還認識,我打著招呼:老王,今天我找個師傅給咱做櫃子,咱一起帶他去看看吧。說完我使了個眼色。老王立刻心領神會,幾個人不經心的圍在裝修工身旁。老王哈哈笑著:等你半天了,那櫃子尺寸還得請師傅重新量一遍。此時,這個裝修工已是驚慌失措,但已經騎虎難下,硬著頭皮乖乖地和我們進了派出所。他帶著顫音說著:俺手藝不行啊,還是找別人吧。老王則拍著他肩膀安慰道:既然已經到了,就看看吧。看你這樣子沒問題。到了拘留室門外,老王指著裏麵的一個小木櫃說:師傅,您看看,就照那個櫃子做就成。裝修工冷汗直流,已經邁不動步,看看眾人的表情,磨磨蹭蹭的進去了。鐵柵欄門隨即關閉,上了鎖。這麼奇特的“請君入甕”抓捕方式,也是我平生沒有遇到過的,我和老王相視一笑,就地展開審訊。
很快,沒費什麼周折,那個裝修工就交待了搶劫殺人的犯罪事實。他在深夜看到一名下班的女子,脖子上有條金項鏈閃爍,便帶上手套,上前實施搶劫,但遭到女子激烈的反抗。廝打中,他將該女子刺死,將金項鏈取走。這時後麵一輛汽車衝他鳴笛,並察覺到有人向他跑來,於是驚慌失措的逃跑。這些供述與劉虎的描述相一致。同時我們從他的工具箱裏搜到了一把作案的工具刀,繼而從他暫住地起獲了那條金項鏈。
劉虎終因盜竊未遂而被判刑,但是,他的命保住了,已是從鬼門關裏走了一圈,又被活生生的拉了出來。再次麵對他時,我告訴他:經過查證,你的殺人嫌疑被洗刷了,但你必須要為盜竊待上一段時間,這些日子以來,你承受了難以忍受的壓力,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們的苦衷,我不想放過一個罪犯,但也絕不想抓錯一個好人。同時希望你能好好改造,我會盡快安排你的兒子與你見麵。
劉虎委屈的像個孩子一樣,哽咽著對我說:警官!我雖然並不認識你,但我會這輩子都記住你,其實,當我帶上這腳鐐,我就以為我不會再活著出來,你們並不相信像我這樣的一個人的話,我也不再相信你們,但從我第一眼看到你,我覺得你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至於那5名目擊者的證詞,至今也令我無法解釋,難道說記憶真的會產生扭曲麼,與事實大相徑庭。我嚐試著做出如下的解釋
該母女兩人看到的是裝修工正在行凶的場景,而女兒為什麼會一口咬定是劉虎呢,我覺得是女兒從小就被灌輸老虎吃人的可怕印象,當她看到警方提供的多名嫌疑人照片時,一眼看到劉虎前臂的老虎紋身,便產生了凶惡的聯想。這個信息編碼在記憶中成為一個標簽,使他和嫌疑人的形象產生重疊,似乎嫌疑人就該長成這個樣子,於是就指正是劉虎。而母親出於某種認同女兒的觀點,連小孩子都能認出,而當媽媽的當然也能認出的動機,隨從了女兒的觀點,再加上那些照片中隻有劉虎與真正的凶手體貌特征接近,這也給母女二人一種強烈的暗示,案犯就在這堆照片中,一定要在這堆照片中找到凶手,否則就產生愧疚的感覺。並且警方同時讓母女二人辨認嫌犯照片,使得母女二人心靈上產生了互動溝通,產生了心理幹涉現象。也造就了這個疏漏。
而那名近距離看到疑凶的路人,給他的記憶刺激最深的就是那個刀疤,刀疤就是罪犯,罪犯就使刀疤,這個強烈的符號使得刀疤與罪犯劃上等號。他並沒有清晰的分辨出究竟在左側眉骨,還是在右側眉骨。鼻子,眼睛,嘴的特征全被這刀疤所掩蓋。其他的體貌特征差別將不再對他的判斷施加影響。所以,對他來說,無論刀疤在哪裏,無論鼻子如何,腦門如何,隻要是照片中有刀疤的人,必定是凶手,從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細節。就如同你能記得某人嘴邊那醒目的痣,卻不記得那人的牙齒是否黃,如果讓你回想那個人,你腦海中必定浮現出那個痣。那個人的體貌特征在你的記憶中,完全被那個痣的符號所代替。
當人們看到如此血腥的場麵,受到強烈情緒影響的時候,會對某些事物特別注意。正因為如此,他所注意的範圍就會變得狹窄。從而,人們可能會對感興趣的一些細節記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樣比較重要的細節就會完全忽略。這樣,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記憶上的錯覺。
在特殊情況下,有人甚至對眼前的事物.
“熟視無睹”、“充耳不聞”。比如探索節目中介紹到這樣一幅場景,研究員要求一些被測試的觀眾觀看一個拍籃球的片斷,並要求他們心中默數出那個運動員一共拍了多少下,當觀看完畢後,觀眾們胸有成竹的準備回答問題,但是研究員卻要求觀眾們回答畫麵中是否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觀眾們誰也答不上來,於是再次重放那個畫麵,發現在運動員拍籃球的時候,一隻黑猩猩從他的身後走過,這麼醒目而又滑稽的場麵,被在場的所有觀眾所忽略。
至於那個老大爺,則是實事求是的描述了自己所見到的經過,但是為什麼他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劉虎的照片呢?事後在和老大爺的閑聊中得知,老大爺曾經在馬路上見到過一個強壯的男子毆打自己的老婆。這樣的場麵,讓他在對案犯的回憶時,對他的記憶編碼產生了內隱聯係反應,使他本能的感覺到強壯的人很粗魯,很殘暴,最有可能是凶手。就如同我們看到鴿子就想到了和平,看到了玫瑰就想到了愛人。這樣的關聯效應造成了記憶的錯覺,下意識的選擇了同樣健壯的劉虎照片。
而更為詭異的是那名陽台目擊者,竟然無中生有,聲稱看到了劉虎揮刀殺人,並潛逃的畫麵。其實,他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凶手那名裝修工殺人的場景,他隻是看到了劉虎在受傷女子身邊救護,並逃離的場景。那個殺人場麵完全是他主觀臆測,憑空想象出來的,這完全是不存在的而又逼真的虛假記憶在作怪。人們在看到一些支離破碎的場景時,就會主觀地、不自覺地將這些片斷組合成一個很符合邏輯關係的、合理的畫麵。他看到昏暗的燈光下,劉虎在那倒地的女子身邊實施救助,在他看來更像是圖謀不軌,於是自然而然的把先前行凶的場景補充進來,使得這個場景連貫,解釋得通,隨即大腦便被補充進了那不存在的殺人場麵。逼真的如同真實發生一樣,讓他誤以為那就是當時真實的經曆。
在記憶中,我們回味過去那美好的時光。在記憶中,我們一起去海邊看那夕陽。在記憶中,你已成為我無盡的惆悵,這一切,令我神傷,這錯覺,令我彷徨。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