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戰場之外的勝負處(2 / 3)

其他官員見狀全都老實了,知府又下令,傳城內各大戶到衙門開會,不來的一律按通賊論,當場抓人那種。

估計這位知府已經憋很久了,今天終於爽了一下,發泄出來了。

賈璉想了想對柱子道:“既然做了就做絕,我寫條手令,你讓人送給張三,以我的命令直接砍了梟首示眾,派人抄家!”

柱子拿著手令出去了,賈璉隻能無奈的歎息一聲,本來不想見血的,但架不住有人在關鍵時刻不長眼,非要跳出來作對。

打仗離不開糧食,不算本地居民,單單數萬軍隊每日所需就不是個小數字。自身攜帶的糧食撐不了幾天,指望後勤走通州運過來,賈璉估計至少半個月後的事情了。把希望寄托在這上麵,不如自己動手,就地解決一部分。

“通知郭棟梁派人帶路,調一營的人馬,把所有糧店控製起來,不許閉店,不許惜售,違者按通賊論處,就地正法。”賈璉交代一句,楊統製立刻接令,見禮後匆匆而去。

郭棟梁找到知府這邊,等知府看了賈璉的報告並放心用印後,沒等送回去,就見新的命令下達。

張三接令後,立刻派人把兩個官員拖到衙門口,府丞與通判嚇的渾身發軟,屎尿齊出,尿了一地。

士兵們卻毫不手軟,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後,直接掛在衙門口。

做了這一切,張三才通報知府和郭總兵,郭棟梁還好點,知道肯定要殺人的,知府卻嚇的腿軟,直接一屁股坐地上了。

有這麼一出戲,接下來的事情效率大大的提高,賈璉是下午進城的,天黑前所有接到消息的大戶,全都表示支持賈都督的工作。

賈璉把工作交給知府去做,要求很明確,糧食必須足夠大軍吃十天的,其次就是征募城內青壯,協助守城。

知府也好,總兵也罷,還是有一會發現,他們下達的命令,得到了有效的執行。

夜半時分,賈璉還在四處巡視,規矩是他定下的,士兵沒吃飯,軍官不許吃,士兵沒睡覺,軍官不許睡。作為左軍都督,賈璉必須是除去崗哨之外,最後一個睡覺的官員。

巡視完所有營地後,回到中軍帳剛坐下,接到兩條剛送到的消息,一條來自夜不收,三十裏範圍內,並未發現敵軍跡象。此前宣化城下遊騎,應該是一股衝的太快的敵軍。另一條消息來自西山大營孫統製的後軍,目前距離宣化隻有兩天的路程,居庸關以及長城一線各關隘,發現敵人遊騎。

賈璉痛苦的揉著腦門,張家口丟的太快,所以無法判斷西邊的敵人到底是不是主力。雖說草原各部互不統屬,但是賈璉真的不敢把希望寄托在李逆不能很好的統合各部令行禁止之上。萬一草原敵軍真的像崇禎二年那樣,突出喜峰口或者別的關隘殺進中原,打下遵化威脅京城,整個戰略布局都成了笑話。從現有情況看,賈璉隻能說李逆很可能經營草原各部多年了。

至於說他傳檄各處的理由也很簡單,不是他蠢,而是希望通過這個手段,擾亂京城方麵朝廷的判斷。現在看來,擾亂的手段沒起作用,偷襲達到了目的。賈璉真的很懷疑,張家口那邊是不是在接到傳檄之後,立刻跑路了。理由嘛,這幫人更了解草原的作戰模式。

八百裏加急的好處就是快,賈璉在等待後軍抵達的兩日內,承輝帝便收到了來自賈璉的急報。

第一條問題不大,第二條斬宣化府丞及通判的消息,就讓承輝帝有點無奈了。賈璉還是殺官員了。

承輝帝倒是無所謂,殺了就殺了,戰時行軍法嘛,自然是要嚴厲的多。

但是內閣擴大會議上就不一樣了,閣臣們態度難得一致,紛紛指責賈璉肆意妄為,怎麼可以擅殺官員呢?還是倆文官!

會議上保持沉默的是林如海和忠順王,打心裏林如海也覺得賈璉做的太過分了,忠順王則是了解承輝帝,不可能開口附合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