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戰場之外的勝負處(3 / 3)

對於這個局麵,承輝帝果斷出手問了一句:“寧卿,左軍出兵匆忙,攜帶糧草不過全軍十日之用,請問戶部何時能將糧草運到宣化?”

寧克被點名之後,隻好無奈的站起回答:“回陛下,通州方麵已經在準備車馬,還需要三日左右,才能備齊車馬及人手,起運一次運輸大軍所需十日糧草。”承輝帝點點頭,沒說話了,無聲的用視線審視每一個內閣大臣。視線所至,群臣俯首,不敢對視。

承輝帝這才開口:“賈卿出兵之前曾言,為搶時間,神機營將士隨身攜帶以彈藥為主,幹糧不過一日之需。賈卿在宣化所為,應該是把京城各部的辦事效率考慮入內。賈卿在前方為將士們吃飽肚子擔心,各位卻在後麵忙著拆台。太平光景也就罷了,任何事情早一天晚一天不打緊,可眼下是戰時,朕問各位股肱,能不能確保前方將士不會餓肚子打仗?”

內閣諸公很想回一句,因為沒有閣臣兼任戶部尚書,導致轉運不暢。但他們更擔心的是,一旦這麼說了,承輝帝會反問一句,難道不兼任尚書,內閣諸公就不能辦事了?那為何還要設立內閣呢?直接讓各部尚書組閣就是了。

眾人都知道,承輝帝壓著怒火,這次的事件嚴重性比此前小年夜的李逆叛亂,性質要嚴重的多。

諸公也聽出了皇帝一句更為誅心的潛台詞,當初李逆大案,牽扯到那麼多文武官員,為何事先內閣一點風聲都沒有?會不會是內閣諸公事先是知道風聲的,隻是假裝不知道。畢竟無論成敗,誰當皇帝,內閣都是要有人來坐的,即便是換了皇帝被罷免,也能全身而退。

曆史上很多類似的案例,前方將令在打仗,後方京城被彈劾。

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往往不在戰場之上的將令,而是在後方。

“沒人說話麼?那朕繼續說。寧尚書,一日之內準備完畢,後天左軍所需一月糧草,必須起運。做不到現在就寫辭呈,朕立刻就批,立刻換人來做。”

承輝帝毫無感情的波動的一句話,把壓力全給到了寧克身上。

寧克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抱手道:“微臣請陛下賜三品以下先斬後奏的權利!”

一句話充分說明了,寧克麵臨的困難處境。

承輝帝看著寧克淡淡道:“朕賜卿尚方寶劍,並遣龍禁尉一隊協助寧卿辦事。”

“微臣領旨謝恩!”寧克當場跪下,以大禮謝恩。

承輝帝這才轉向內閣:“諸位愛卿,當下一切為前線讓路,打贏了,諸位愛卿都有功勞,打輸了,朕大不了親自守城。”

沒有說出來的話很明顯了,一旦到了皇帝親自上城牆的時候,內閣諸公識趣點自己滾蛋吧。

說實話,內閣諸位大臣很不適應,因為承輝帝以前不是這種風格。從之前寧克符合內閣的情況判斷,事先沒有與皇帝商量演戲的可能。

也就是說,事到臨頭,皇帝也不演了。直接露出乾綱獨斷的真麵目!

會議開到此時,正準備宣布結束的時候,一名內侍衝進來,跪地磕頭後大聲道:“奴婢該死,十萬火急,通州糧倉起火,損失不明。”

逛蕩一聲,椅子倒地,首輔孔照又驚又怒的站起,啪嗒一聲,茶杯落在官服上,次輔梁道遠顧不上了,也站了起來。

其餘各位臣子,或驚慌,或呆滯!

糧倉起火,是糧倉的官員自己放的火呢,還是奸細混進去放的火,目前都有可能。

承輝帝是最先恢複鎮定的,立刻開口:“寧克,林如海,兩位愛卿立刻前往通州,盡快控製局麵。孔相,內閣盡快商議並達成具體方案,確保京城糧食價格穩定。李鼎忠順王),通知九門鎮守軍及五城兵馬司,全城戒嚴。裘世安,龍禁尉配合禦馬監,凡有妖言惑眾者,當街拿下事後再審。總而言之,京城不能亂,糧食價格必須保證穩定,任何商販囤積居奇,一律視作謀反。”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