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騎兵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隻是緩緩的前壓,保持足夠的距離,隨時後退。說出擊了吧,又沒出擊。
赤裏木很快做出了判斷,這是一支以步兵為主力,少量騎兵為輔助的援兵。
防守很嚴密,機動性不足,如果非要說弱點,自然是在城外紮營,一旦糧道被斷,將不得不出營作戰。
今天出來是查探情報的,赤裏木也沒著急走,繼續讓遊騎出動,四處偵查。
折騰到過了午時,遊騎陸續回來,帶回來都是沒有敵情的消息後,赤裏木才下令返回的同時,還留下了一千騎兵負責監視這股大周援兵。
臨行前交代帶兵的千夫長,要求他一旦周軍騎兵出擊,立刻後退不許交戰。
實際上赤裏木想多了,眼前的這波周軍騎兵屬於西山大營,比不了神機營,屬於傳統的騎兵,武器也都是冷兵器。
賈璉對於這支騎兵的定位就是一旦開戰,守住側翼即可,對他們沒有太大的指望。
現階段火帽卡賓槍產能有限,僅僅列裝了神機營和賈家的家將。相比之下,胸甲的產量還更高一些,也僅限於研發司在生產。
不是賈璉不想擴大生產,而是財力不允許,同行也未必能接受的狀態。
簡單的來說,不打一仗,別說對手了,自己人都不信。如同後膛槍出現的早期,並沒有受到各國廣泛的歡迎。
追出五裏地之後,大周騎兵不追了,赤裏木留下來的監視騎兵也不跑,相互之間隔著三裏地對峙。
天黑後過了一個時辰,溫拿星等的有點不耐煩的時候,赤裏木回來了。
詳細彙報了一天的偵查收獲之後,溫拿星不是很確定的問一句:“周軍的騎兵真的不多,還不敢接戰?”
這個很關鍵的,別說大周鼎盛時期,即便是現在,東平鐵騎的戰鬥力也吊打裝備不行的草原精銳騎兵。
“確實如此,小的留下一千騎,對麵隻是簡單的驅趕遠離,並未主動追擊。估計是擔心馬不行追不上,更擔心遭遇伏擊!”
“嗯,知道了,先派人給大同那邊的李皇帝報信,看看他怎麼說。”溫拿星輕鬆了很多,對手隻是在城外紮營守備的話,缺少騎兵沒太大威脅。
溫拿星等了一天的時間,黃昏時分等到的消息是來了兩萬騎兵的增援,同時自號【代天子】李皇帝也到了。
逃亡草原的李逆日子其實過的很一般,草原各部落對他的態度比較曖昧,四大部落的王爺們也沒給他綁了送回去,就是養著他。
四大部落的王爺們內部也存在激烈的分歧,察哈爾、林丹王兩個部落的王爺頗有進取心,過去關係也不錯,他們主張借助李逆的旗號,重現草原昔日的輝煌,不說打到中原做皇帝,好歹不要給周朝做臣子,跳出朝貢體係。年齡較長的科爾沁部與巴哈馬部則主張,先等等看看大周的意思,如果大周願意主動給出足夠的好處,獻出去一個李逆也不是不能接受,總之主打一個靈活。
年輕人總是有激情的,尤其是大周使者駕臨草原,以天可汗的姿態宣讀了旨意,要求無條件的交出李逆之後,年輕一輩草原貴族們沸騰了。
結果是兩個保守王爺被年輕人發動的政變幹死了,比如溫拿星,就是與李逆關係很好的一個,並且帶頭造反。
後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各部私下承認李逆為草原共主,借助李逆的貿易渠道走遼東大搞貿易,積蓄力量,待機南下光複代天子的政權。
其實就是雙方互相利用,草原四大部落本身,就已經不是很服氣周朝皇帝了。如果不是一場雪災,李逆還計劃繼續韜光養晦。
草原部落南下,最大的威脅就是遼東的東平鐵騎,隨時可以照著草原核心地帶來一個黑虎掏心。
李逆的使者去了遼東後,雙方達成默契,這才敢放心南下。
至於為何先打大同而不是宣化,原因也很簡單,宣化距離京城更近,獲得增援的時間更短。
很多事情理想很美好,現實比較坑爹。
李逆就是如此,他帶著草原部落南下,一開始都沒啥問題,拿下張家口之後也很順利,但是草原部落太多了,組織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