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同城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草草收場後,一切都不那麼美好了,或者說失控了。
攻城哪有搶劫爽,本來就是抱著來劫掠回血目的南下的,一些中小部落開始放飛自我,四處劫掠。尤其是大同守軍閉門不出的時候,四大部落的人也加了進去,再不去搶就沒得搶了。都出去搶劫了,還有誰願意留下呢?
竭力約束的李逆,勉強圍困大同守軍的同時,以各部輪換出去劫掠的條件,才算是穩住了五萬左右的兵力時刻準備打擊大同守軍的出擊行動。
即便是留守張家口的科爾沁部,溫拿星也無法約束全體部下,搞了個輪流出去搶劫的方法。一直到被大周的夜不收幹死了數百人,這才收縮。
說起來賈璉要是果斷一點,西山大營彙合之後立刻出擊,還真不好說誰輸誰贏。
可惜,身處戰場迷霧中的賈璉,沒有衛星沒有無人機,上哪去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呢?那可是十萬騎兵,手裏這點兵力被圍住了,跑不掉的!
謹慎的賈璉采取了保守政策,對麵的李逆卻正好想法,不是不想保守,而是沒法保守。
基於現實的判斷,這幫草原來的糙漢子們就一個目的,搶夠了回家。現在還沒走是因為沒搶購,別以為白災是鬧著玩的。
一場白災下來,至少損失三成的牲畜,意味著未來一年內,三成的人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證。
什麼是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燈塔那些流浪漢們領取食物,就叫最基本的生活保證,草原最基本的生活保證層次更低,無法形容的更慘。
這種情況下,僅僅是搶劫了張家口周邊以及大同周邊不大的範圍內,僅僅能補回這次出兵造成的生產損失。
興師動眾的南下,冒著與大周撕破臉的風險,部落的生存狀況沒有任何改變,真是搶了個寂寞。
不得不說現在的局麵,太上皇有很大的責任,就是他執政期間,草原部落變得逐漸強勢起來,不再像以前拜服在地。
禮教這個東西為何隻能在中原王朝長期存在,即便是改朝換代後,再次重新撿起來,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用的統治輔助工具了。
草原部落則是強者為尊,千年跨度的曆史長河中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一旦遭遇自然災害,中原又不夠強大,大規模的南下搶劫就是必然。
中原朝廷對於北方草原的態度素來都是放任自流,隻要願意稱臣,隨便你們怎麼搞。
究其原因,麵積廣大的草原,不適合種地。尤其現在還是小冰河期的尾巴。比不了盛唐時期,北方草原的降水量要高的多。
這裏就涉及到一個詞,全球氣候變暖。地球一直都是一陣冷一陣熱的,隻不過這個【一陣】是以百年為周期的。
非要問一下全球變暖的後果,上古時代的大洪水知道吧,再通俗一點,唐朝時期的海平麵比現在要高差不多一米。
彙合溫拿星之後,李逆立刻要求了解真實的情況,他真的拖不起。大同沒能第一時間完成偷襲,短期內強攻城市草原部落不願意的前提下,隻能把時間線拉長。要做到這點,必須打掉來自京城的援兵,隻有打掉了這股援兵,才有充足的時間慢慢的選擇。
得知京城來的援兵沒有駐紮在城內的時候,李逆先是一陣錯愕,隨即又失聲而笑:“哈哈哈,確實像李偽逼出來的。”
溫拿星不懂,所以追問原因,心情不錯的李逆很有耐心的解釋:“領兵的將令主動出城紮營,與城內是否住得下無關,僅僅是因為害怕背上一個畏敵不戰的罪名。等戰爭結束了,即便李偽皇帝不想處置這個將令,也會遭到朝廷的禦史彈劾被迫下野,這是由文武相製的執政總之決定的。”
溫拿星撓了撓腦袋,有點癢癢,好像學會了點不得了的知識。哦,以前聽長輩講過,至於是哪個長輩,好像被自己砍死了。那沒事了!
中原王朝這一套對草原的統製沒啥用,草原現在就是建立一個沒有太大實權的【共主】的旗幟下,一起幹點打家劫舍買賣的大型團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