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托爾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出生於圖拉省
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今屬圖拉省曉金區)的一個貴族
家庭,1844年進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
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
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製的
嚐試。1851~1854年在高加
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
1854~1855年參加克裏米
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使他
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為此
後寫下了一部部不朽的世
界名著打下基礎。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
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
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20
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
82歲。
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複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
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
也創作了大量童話。托爾斯泰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
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
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
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複雜
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
清醒與軟弱、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托爾斯泰的作品
中縱然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他已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的文學泰
鬥之一。
理性人生
一天,列夫·托爾斯泰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靜靜地走過
來,看著他。在釣魚方麵,托爾斯泰技巧純熟,沒過多久,就釣
了滿滿一簍子的魚。托爾斯泰見這個小孩異常可愛,便打算把
這簍魚送給他,誰知小孩卻搖了搖頭,說道:“我不要。”
托爾斯泰感覺很奇怪,就問小孩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托爾斯泰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
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托爾斯泰又問:“你會釣魚嗎?”
小孩子自然是不會釣魚的。於是,托爾斯泰向他講起了釣
魚的道理,他說:“你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漁竿是沒用的,因
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托爾斯泰喜歡步行。從莫斯科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大
約有200多公裏的路,他通常都是步行。托爾斯泰背上搭個口
袋,與沿途流浪的人們結伴而行。這些路一般需要走5天,沿
途食宿經常在車馬大店或隨便一個住處就地解決。如果趕上
火車站,他便在三等車廂的候車室歇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