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小仲馬?(2 / 2)

的風格卻和大仲馬的迥然不同。帶著這種興奮和疑問,他迫不

及待地乘車造訪大仲馬。令他大吃一驚的是《茶花女》這部作

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兒子小仲馬。“您為何不在

稿子上簽您的真實姓名呢?”老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小仲馬

說:“我隻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老編輯對小仲馬的做法讚歎不已。小仲馬的《茶花女》是

根據自己的愛情經曆寫出來的,出版後,法國文壇書評家一致

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

爵》,小仲馬一時聲名鵲起。

1852年2月2日,《茶花女》在巴黎雜耍劇院作首場演出,

瑪格麗特由多什夫人扮演,取得了偉大成功。這次演出成了這

一世紀戲劇界的一個重大事件,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也是當

時的觀眾之一。後來又有很多著名演員扮演了茶花女的角色,

其中有羅絲·謝裏,德克萊,拉塔朗蒂埃拉和薩拉·貝納爾。當

時大仲馬正流亡在布魯塞爾,小仲馬忍不住打電報給父親報

喜:“巨大的成功,你無法想象。就像我是在參加你的作品的首

場演出一樣!”

對於兒子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大仲馬自愧不如。他既有

作為父親的驕傲和喜悅,又有身為同行的妒忌,於是,他風趣

地回複說:“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親愛的孩子!”

一次,小仲馬的友人約小仲馬一同去看戲。這場戲劇的劇

本就是小仲馬的這位友人所寫。

演出時,人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凝視著舞台,看得非常投

入。小仲馬卻反轉身來,麵向觀眾,嘴裏還不停地嘟嚕著:“一

個,兩個,三個……”

“親愛的,能告訴我您這是在幹什麼嗎?”友人感到很不解

地問道。

“您的劇本正在上演,我正在幫您算算看,有幾個人正

在打瞌睡呢!”

小仲馬一臉嚴肅

地說。友人聽了

後,什麼話也沒

有說。

過了一段時

間,小仲馬的《茶

花女》也公演了。

小仲馬也約了上

次的友人一同去

觀看。

演出過程

中,那位友人也

不停地回頭尋找

打瞌睡的人。可

是,他發現每個

人都在專心致誌地看演出,沒有人開小差。正在沮喪之際,忽

然發現居然也有一個觀眾正在打瞌睡。

友人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顯得異常興奮。他激動地捅了一

下小仲馬的胳膊肘說:“親愛的,您的《茶花女》的觀眾不是也

有打瞌睡的嗎?”說著輕輕指了一下那個觀眾的位置。

小仲馬朝他朋友指的地方望了一下,然後坐直身子,一本

正經地對他說:“沒有想到您的記性這麼不好。才幾天工夫,您

就不認識這個人了嗎?他正是上次看您的戲時睡著的那一位,

想不到他至今還沒有睡醒。”

借別人的名而出名,光環並不會真正屬於你,而你還將成為光環

下的陰影。做事情就應該踏踏實實,憑借自己的真實水平,麵對質疑

的時候,也永遠不要隻是搪塞過去。大仲馬臨終前曾深深感歎:“我

從我的夢想中汲取題材,我的兒子從現實中汲取題材;我閉著眼睛寫

作,我的兒子睜著眼睛寫作;我繪畫,他照相。”由此可見,寫作總是

基於想象和現實兩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