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慢慢把家庭學習進行到底 08-06(1 / 2)

1、對於不聽話、無理取鬧的孩子,你要認清他違逆的根本原因在哪裏,然後設法對症下藥。2、孩子慢吞吞,每天上學都令你氣急敗壞,結果引發更多難題。那麼你要弄清楚狀況,針對需要協助他。3、疏忽孩子是忙碌現代人的共同現象,許多情緒困擾和偏差行為,都是從這裏滋生出來的。4、父母性子急,對孩子的管教往往過或不及,如何拿捏,要有清楚的認識。5、孩子上網、看電視,必須要有適當的指導;上網聊天和看電視過多、過久,會造成心智成長上的障礙。6、不打罵是創意管教的基本要求,但怎麼要求改正錯誤,怎麼獎勵改過遷善,必須要有好點子。以上是本篇提出的幾個主題,後麵將以實例說明怎麼應用創意,來解決管教孩子的問題。孩子們生活在這自由開放的社會,有諸多誘惑,有種種衝突,更要麵對許多疑惑和挑戰。他們要努力讀書,勤奮協助做家事,也學習娛樂、休閑和興趣的培養。他們有諸多好奇和嚐試的衝動,也有其能力的極限,因此免不了會犯錯,會養成偏差的習慣;相對地,有許多正確的行為、規範和學習態度有待養成。父母親給孩子一些約束,避免養成偏差行為;給他們一些生活規範,幫助他們學習做正當的人;或者禁止再犯同樣的錯,幫助他改過遷善,這些都屬於"管"的部分。至於"教"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從經驗的累積和情緒的陶冶中,發展他們的創意。所以,父母不能規避管教孩子,而是要用創意來規範和啟發他們。時下有許多人,一談到管教,就以為這是落伍的觀念,而一味執著於啟發。事實上,缺乏一定程度的管理,就難以產生啟發的效果。現在,我們看到青少年偏差行為逐年增加,飆車、偷竊和暴行屢見不鮮,他們顯然在童年時代缺乏接受創意的管教。創意的管教不是高壓的管理或威權的控製,而是有效地教導孩子,並達到矯正偏差行為、培養正確習慣、啟發心智成長的目的。有創意的管教孩子,可以避免親子衝突,不致增強叛逆的行為,亦能避免被動性、壓力和退縮的副作用。它的目的在於教導孩子心智成長,發展品行和開展精神生活。孩子不聽話而采取敵意和拒絕的態度,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都會為之頭疼。管不來,教不動,常常使父母親憂心如焚。多年來的經驗使我發現,親子或師生之間會弄到這種僵局,常是累積許多不當管教所造成的。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破碎家庭和單親家庭會導致孩子諸多偏差行為。但現在我們卻也發現,許多雙親俱在,甚至夫妻相處和睦的小康家庭,一樣會教出偏差行為的孩子。於是,許多研究又證實,父母的管教方法和態度,才是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創意的管教是一種經過思考,以心理學為工具,為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做出有效的響應。管教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你的創意。身教重於庭訓,示範代替責備。孩子不聽話、經常搗亂、不守規矩,父母往往被惹得動起肝火,把孩子訓斥一頓之後,才告平息。不過,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不禁暴怒:"你快把我惹瘋了!"教訓、打罵和指責,不但沒有讓孩子學乖,反而讓他們更情緒化。不安分守規矩的行為似乎越來越多,親子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管教不聽話的孩子時,父母很容易犯錯。最常犯的錯有二個:其一是斥責太多,造成親子關係的僵化:其二是大人所做的,正是教訓孩子不該做的行為,造成錯誤的示範。孩子不聽話,犯錯連連,你會心煩氣躁,以為事態嚴重,其實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瑣事。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孩子所犯的過幾乎一再重演,如果你能善加預防或處理,不聽話或犯過的情形就會減少。父母可能一再怒斥孩子關門的噪音,其實你隻要加個軟墊做緩衝,讓音量減小,指責他的次數也就相對減少。若孩子一再把鑰匙弄丟,你可能會光火地罵他"粗心!"其實該做的是用一條夠長的細繩,把鑰匙係在書包裏。兄弟姊妹經常吵架告狀,該檢討的是父母的態度,有沒有引致孩子們爭寵的人際失衡。父母要極力避免的事情是:拿孩子的好成績或好行為,批評另一個孩子的缺點;對老大親熱談話時,卻疏忽了一旁的老二;他們起爭執時,你忘了指導如何處理衝突,讓雙方從溝通中學會處理糾紛的方式。父母該教導孩子怎麼處理糾紛呢?最好是仿真解決問題的情境。重新演習在學校裏與人爭吵的情境,教會他處事的正確態度,而不是一味地責備他。把握以上的原則,就會減少孩子犯錯,因為教訓、斥責和打罵所造成的緊張氣氛也會減少:孩子得到鼓勵的機會便相對增加,其自動自發的態度,也就能自然的培養起來。另一方麵,當孩子犯錯,或有不當行為舉止時,父母要避免憤怒、講情緒化的話,或者在盛怒時體罰孩子。父母的激怒,令孩子驚嚇;惡言惡語,令孩子自尊受損;失態的言行,等於做了錯誤的示範。孩子從父母那兒所受的創傷,或學到的錯誤行為,往往深入其心,牢固而不易改正。時日既久,親子雙方都以情緒化的態度相互對抗,家庭開始解構,於是陷入更嚴重的困境。教孩子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彼此要講理,才能思考、解決問題。所以要跟孩子一起學習平心靜氣之道,要彼此鼓勵。"孩子!讓我們一起靜下來,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吐氣,這能讓自己靜定。"研究指出,以小腹深呼吸,能令人鎮定,從而做清醒的思考和反應。對付不聽話的孩子,不宜采取高壓、動肝火加以痛斥或打罵,要平心靜氣,檢討原因:要避免錯誤,勇於改正教導的缺失,這樣才會奏效。不受孩子要挾,也不要當眾責罰孩子。你帶孩子上百貨公司購物,要先講明白:"爸爸媽媽帶的錢有限,先買吃的、用的、穿的和其它必要的東西,然後才可以買玩具。我們可以預留一些錢買玩具,但要買我們買得起的。如果價錢太高,我們可以用儲蓄的方式,來買心愛的玩具!要講理,要知道想辦法,而不是胡鬧。你們做得到,就一起去購物,如果做不到,那就在家裏陪阿嬤。"事先講好,孩子有所遵守,就不會胡鬧。帶孩子出去旅遊、到朋友家做客,乃至在家裏舉辦招待親友的活動,都要事先講明白,以防範無理取鬧。如果表現良好,事後應予獎勵或表示讚美。如果孩子耍賴,無理取鬧,要告訴他:"這不講理,我不能接受。"如果孩子鬧情緒,你可以把他帶到一邊,告訴他:"你可以在這裏安靜一下!想通了,就告訴我!"要避免當眾責罵或體罰,這對孩子的自尊傷害強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堅持對的,改正錯的:獎賞正確的,提示改正錯誤的,孩子自然不會無理取鬧。孩子在六歲以前,就應該開始學習講理。基本的自律是從訓練大小便開始,漸漸學會自律,學習如何適當表達負麵的情緒,如憤怒、攻擊、破壞等等。學齡兒童已經學會相當程度的自我控製和主動進取的能力。不過,許多孩子因為被保護太過,父母親替孩子做得太多,或者縱容不管或缺乏學習的機會,從而抑製了自律習慣的養成。於是,在兒童階段,仍然保存了無理取鬧的行為。學齡前的孩子與同伴或兄弟姊妹玩耍時,如有侵犯別人、攻擊、粗暴、不守遊戲規範、霸占玩具等行為,父母應該及時叫停。如果有糾紛,應該解決紛爭,指導他們如何解決問題,例如怎麼輪流玩,怎麼約定遊戲規則。提示他們"要講理"、"一起想辦法解決"、"協調能讓大家玩得更高興"......然後,幫助他們厘清問題,處理爭議點,讓他們能繼續玩下去。一味責備和體罰,忽略怎麼協調和解決問題,既無法學會自律和講理,卻給了孩子無理取鬧的示範。父母平常生活講理,懂得協調和自律,孩子自然比較不會無理取鬧。如果發現孩子就學時仍有無理取鬧的現象,建議你采取以下的策略。1、凡事先講明白,防範無理取鬧在先。2、耍賴時,不能讓他得逞。3、管教時,其他家人不得介入阻攔。4、要告訴他錯在哪裏,正確的作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