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錢”,我的美麗理想
一天,班主任為了看看孩子們對未來有什麼想法,於是,就讓同學輪流發言,說說自己未來的理想是什麼。班上的小同學們紛紛舉手,想第一時間說出自己的理想。
“我想當科學家!”
“我想當球星!”
“我想當明星!”
“我想……”
……
班上的同學們回答都很積極,這讓老師非常高興。可是,等到其他同學們都逐個發言完畢後,老師卻發現無雙遲遲沒有說話。於是便問道:“無雙,你怎麼不和同學們一樣,也說說自己的理想呢?”
這個時候,無雙才慢慢悠悠地站了起來,說道:“他們的那些理想都太不切實際了,什麼科學家、球星的,根本都不現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有錢!我希望將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錢!”
老師聽到這裏,不由愣住了,而同學們更是笑成了一團。
無雙看著同學們的模樣,不由生氣地說:“你們,你們笑什麼笑!將來你們就明白,現在我的選擇才是對的!”
老師不知道該如何與無雙溝通,於是,就把她的爸爸叫了過來。當著老師和家人的麵,無雙依舊是趾高氣揚:“同學們都笑我,那是他們笨!現在這個社會,哪個環節不需要錢?爸爸,你和媽媽聊天時,不也總是說沒錢買這、沒錢買那嗎?還有老師,你上課時不也說,沒有錢,這個學校都沒有辦法繼續維持?所以,我覺得,其他的理想都沒有用,隻有錢,才是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
在無雙的心裏,除了錢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東西能夠鼓勵自己奮鬥了。可以說,無雙的這個樣子,是典型的“早熟”,但是認知又不那麼全麵,因此便認定了錢是自己最終目標,所以才出現了案例中的那一幕。
對於無雙這個樣子,父母該如何處理呢?誠然,在現實生活中,讓孩子及早了解錢的實際價值,這本身並沒有錯,所以,無雙認為錢很有用處,這說明了她已經有了經濟意識。
但是,無雙此時卻陷入了極端的境地:隻認為錢好,錢是萬能的。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父母和老師平常說話中的不經意,讓孩子記在了心裏,因此才出現了那樣的拜金心理。
所以,父母應當明白,讓孩子明白金錢的重要性,更要塑造孩子健康的金錢觀,了解金錢的嚴肅性,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父母應當讓孩子知道,金錢的重要性。可以說,在當前這個社會中,金錢是社會運轉的潤滑油。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有一個生動的比喻:金錢對於社會的作用如同機器上的潤滑油。正如機器要運轉、汽車要跑路,離開潤滑油是不行的,但潤滑油不是他們追求的目的。機器運轉,生產產品,汽車到達目的地,這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金錢有用,不等於萬能。教育專家警告父母,要告訴孩子,僅僅成為一個富人還不夠,還要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一個有人格的人。
一個小笑話說:一位身穿毛皮衣服的婦女,推著坐在輪椅中的孩子招搖過市。“孩子都這麼大了,還不會走嗎?”行人關切地問道。“當然會了,”這位媽媽神氣活現地說道,“但真得感謝上帝,我這個幸福的孩子不必自己走路”。
這則小笑話讓人更多地感到悲哀而非好笑,也給那些認為自己應該給孩子提供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家長們傳遞了一種批評信息。那些家長們時常會為自己嬌慣孩子的做法辯解說:“我們隻是想讓孩子生活得幸福些。”“孩子現在年齡還小,不能讓他吃苦。”可是家長們應該知道,為孩子們做得太多,而不讓孩子們懂得勞動的意義與金錢的價值,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害。
曾有報載一名初一學生,因大便時沒帶手紙,於是當著好幾個同學的麵,從自己的皮夾內接連抽出4張100元麵額的人民幣當手紙用完後往下一扔,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廁所。
不知道這位學生的家長會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行為,那些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及其父母看到這則報道又會作何感想。現在像這樣不懂得珍惜金錢的孩子不在少數,出現這種狀況,是社會影響的結果,也是家長溺愛的結果。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以後能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的風風雨雨,能很好地應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挑戰,從而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也進一步說明,現在的孩子多麼需要塑造一個健康的金錢觀。
孩子們需要親身實踐,方可懂得怎樣才能掙到錢,以及如何精明地使用錢。如果家長不讓孩子懂得這些道理,那麼實際上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自立能力。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及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勞動觀,那無疑是贈給孩子一件珍貴禮物:一把自給自足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