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在日記上,寫下了自己的心裏話:“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大家都躲著我走,好像我會搶他們的錢一樣。我明白,我借錢的事情在年級裏已經傳開了,所以,她們怕我也來借錢,這才躲著我走。可是,我也不想這樣啊!我今年已經16歲了,我到了愛美的年齡,難道我虛榮一點是錯嗎?我當然需要友誼,可是,我也需要美麗!”
在小倩的心裏,她認為美麗就是穿著時髦,因此,不惜想辦法借錢,也要給自己買衣服、買手機,哪怕是損失一些“友情”。在她的眼裏,友情固然重要,但是自己的虛榮心也實在萬難丟棄。所以,當小倩過度愛慕虛榮時,自然友誼就會流失,可是到這個時候,她依舊沒有意識到虛榮心的危害。
所謂虛榮心,是指一個人追求一種表麵上的榮耀、光彩的心理,是一種問題情緒,是一種不良的心理。虛榮心嚴重的人常常將名利作為支配自己行動的內在動力,總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生存,一旦他人有一點兒否定自己的苗頭,自己便認為失去了所謂的自尊,就受不了。孩子有了這種虛榮,父母要給予重視,幫他克服虛榮,讓孩子認清真實的自我。
綜觀如今的青少年,虛榮心是很多孩子都共有的毛病。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並不是建立在獨立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而是源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便精神振奮、幹勁十足。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否定、消極的評價,便垂頭喪氣、沒臉見人。
如果孩子的虛榮心到了一定程度,那麼,他就會為了得到別人的表揚而不惜撒謊,希望能夠長期隱瞞某種真相或某種弱點和缺點,唯恐被人發現後破壞或影響過去已經樹立起來的形象。既然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假的,人就會心虛,總是擔心別人識破自己的騙局,終日處於緊張的防禦狀態,就有可能形成鬱悶、多疑等不良心態。
上麵例子中的小倩之所以陷入了“危機”,就是因為虛榮心到達了一個嚴重的地步。想要幫助孩子擺脫虛榮心的困擾,父母就必須教會他做到以下這幾點:
1.敢於暴露自己的不足
孩子總是那麼虛榮,關鍵原因就是不敢麵對自己的不足,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放下心理包袱。如果孩子曾因為擔心暴露自己的不足而去隱瞞或說謊的話,那麼從現在起,教育他最好不要再向他人隱瞞,索性把真實的自己全部暴露給他人。
當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缺點,那麼,父母就不應擺架子,要給孩子創造自我批評的機會,讓他敢於麵對不足,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不足。孩子過去總是處於緊張的防禦狀態,生活得一定很累,現在好了,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來後,曾經弄虛作假的孩子反倒會重新擁有安全感和快樂感。
2.教育孩子不斷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是克服虛榮心心理的基本途徑。所以,父母應當教育孩子經常問自己:“我現在各方麵表現如何?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較哪些方麵有進步?哪些方麵有退步?我該怎麼辦?我有決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嗎?我是否應該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是否應該征求老師、同學的意見?”同時,教育孩子在班上給自己尋找榜樣,看到別人的長處。
一個孩子如果能經常這樣去想問題,虛榮心心理就會慢慢淡化,變得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客觀地評價別人。
3.要有平常心
父母要教育孩子,讓他明白,人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學習和工作,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擺脫虛榮心的幹擾。隻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常心,就能克服虛榮。
4.引導孩子廣交朋友
父母應讓孩子更多、更充分地與融入集體之中,和同伴一起遊戲、繪畫、跳舞、聽音樂,使孩子接受集體的熏陶,了解在一個群體中,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能力。他們或能給大家帶來美好的享受,或能幫助別人排憂解愁,這樣也有助於孩子客觀地認識世界,打消虛榮的念頭。
5.教育孩子承認差異,奮進努力
父母應教育孩子現實中的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麵,就是表現在那方麵。一個人承認差異就是承認現實,要使自己在某方麵好起來,隻有靠自己奮進努力,嫉妒與虛榮心於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鬥精神。我們應該把“努力不斷進步”作為正確的指導思想。家長千萬不可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與虛榮心,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小倩讓我看了她的日記後,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一段她總是悶悶不樂。她對我說,自己想改掉愛慕虛榮毛病。從今往後,我要讓她學會如何客觀地認識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人和事,更要讓她明白,人生在世,重在不斷地自我完善,而不是追求毫無意義的虛榮。我相信,要是孩子能做到這些,那麼,她的朋友還是會回到她的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