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孩子的性衝動表現不要大驚小怪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意識產生,性器官發育成熟,性激素急劇增加,自然會出現性衝動。現代科學認為,自慰是排解性衝動的一個安全途徑,對健康無害。隻要不是自慰無度,就不會帶來其他副作用。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過自慰行為,他們在各方麵都能得到健康發展,所以,家長對於孩子自慰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應認真對孩子的性教育負起責任
父母應首先承擔起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不能隻依靠學校和社會。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也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同時,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最方便的,因此,父母要首先破除陳腐的性觀念,勇敢地承擔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這樣才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3.要消除誘發孩子性衝動的因素
一個人的性衝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潛伏狀態得,隻是在受到了一定誘因的影響或者是在一定的時期才會表現出來。因此,家長應該盡力去消除種種可能是孩子產生性衝動的誘因。具體的做法有:不要讓孩子穿緊身三角褲衩兒睡覺,以減少對陰部摩擦;睡覺時室內要通風,被子不宜太厚;睡覺時最好不要總采取仰臥姿勢,而要側臥入睡;睡前不要看帶有性暗示的電視、書刊或談論有關性的問題。
我和醫生朋友進行了溝通,這才知道,孩子手淫不是什麼大事,這在青少年群體中很普遍,並且,也屬於正常行為,根本不值得我大呼小叫,更談不上認為孩子變壞了。當然,孩子總是瀏覽色情網站,這我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就是因為我的教育不當,才讓他沉迷其中。今後,我一定不會再對性這種事情遮遮掩掩了,我會和孩子主動進行溝通,這樣,他才能一步步走向健康的生活!
第七節我的未來是個夢
小智家最近出了一件大事,引得街坊鄰居議論紛紛。
一天中午,小智的爸爸因為有東西落在家裏,所以急忙從單位趕回。當他剛進屋時,突然聞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他屏住呼吸,在屋裏走了一圈,這才發現,原來廚房的煤氣不知為什麼被打開了,屋裏全是濃濃的煤氣味。小智的爸爸嚇壞了,趕忙關好煤氣、打開窗戶。然而接下來的事情更出乎他的意料:他在主臥室的床頭櫃上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幾行字:“爸爸,我活得好累,沒有一點兒力氣了。兒子對不起你,先走一步了。小智。”
看完這張紙條,小智的爸爸嚇得險些癱倒在地上。他急忙踹開了小智的房門,發現他已經昏迷不醒。爸爸急忙打電話給醫院,經過10多個小時的搶救,小智的命這才算保住。
躺在醫院裏,小智依然不開心,他隻是冷冷地看著窗外,想著自己的心事:“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救我?對於這樣的世界,我真的一點兒興趣也沒有了。學業、考試,這些壓得我喘不過氣,而你們卻又對我寄予如此多期望;愛情也丟失了,我那麼喜歡的女孩,卻因為我沒錢和我分手了。生活裏還有那麼多的煩心事,沒有一件能讓我高興。爸爸媽媽,這就是成長的代價麼?如果生活真的是這麼痛苦,那麼,我情願放棄生命!”
小智的極端表現,在同齡人中當然是少數,但是這種現象卻也不容忽視。近年來,青少年自殺常見諸報端,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值花季年齡,為何要走上絕路?仔細分析起來,原因千差萬別,根據國內學者庫少雄先生的研究成果,在這裏對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誘發青少年自殺的因素
庫少雄先生經過了很多年對青少年的分析,從分析中得出結論,影響自殺的危險因素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生理危險因素、心理危險因素、認知危險因素、環境危險因素。
表麵上看,這四種因素分別指向了孩子的不同狀態,但是,它們之間卻可能發生相互作用,一旦綜合作用達到了個人承受能力與應對技能的極限,自殺意念就有可能產生。當自殺意念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可能以預警信號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可能因觸發事件而得到加強,最終導致自殺行為。
下麵,專家針對這四種因素,作出了相應的分析:
1.生理危險因素
所謂生理危險因素,它包括遺傳因素和個體的生理因素的差異。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也許是抑鬱症的重要原因,從而成為自殺的間接原因。
2.心理危險因素
綜觀目前青春期少年自殺現象,由心理危險因素導致的自殺行為占有很大的比重。心理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抑鬱的情緒、絕望和無助的感覺、不良的自我概念、不良的自我防禦機製與應對反應,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懷疑。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需要引起父母以及老師的格外關注。這其中尤其需要家長關注的是青少年的絕望心理,青少年在生理、心理的各方麵都尚不成熟,他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必須受家長和學校的約束,受同輩群體的壓力,必須尋求社會的接受並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必須努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有時,他們的努力會遭遇嚴重的挫折,這可能讓他們絕望——一些在成人看來並不嚴重的問題卻足以使青少年感到傷心絕望,這些令他們絕望的因素中又以繁重的學業(特別在父母過高的期望下)、情感問題(往往缺少父母老師的指導以及與自己的溝通)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