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期,我需要理解和支持(3)(1 / 3)

3.遠離刺激源

父母應該注意使孩子遠離不必要的性刺激。比如說,房間裏頭的溫度不要太熱,晚飯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孩子的衣褲不要穿得太緊,給孩子準備一套寬鬆的、棉質的睡衣褲。如果孩子發生遺精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一條小單子,或者一條幹淨的內褲,放在他的枕邊,再有就是準備一些手紙。晚上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太興奮,這些都可以預防孩子頻繁遺精。

也怪我和亮亮的媽媽一直操心工作,沒發現孩子出現了遺精,從而讓孩子變得擔驚受怕。現在我知道了,就要告訴他:遺精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不僅不醜惡,而且還是男孩子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隻有孩子能夠認識到這是個正常現象,那麼,他才不會每天都想這些事,給生活帶來壓力。

第六節青春期的煩惱——我自慰,我內疚

大碩今年16歲,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平日裏,大碩喜歡踢踢足球,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這一天,大碩突然很神秘地把母親拉到一旁,滿臉通紅地說:“媽,不知道怎麼回事,我下麵怎麼流水了。”大碩的母親一開始也沒弄清楚大碩到底說的是什麼,過了好半天終於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大碩的母親或許是沒在意,或許是也有些不好意思,隨口對大碩說道:“你淨瞎想什麼呢,準是看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才會這樣的。”

就這樣,母親把大碩打發走了。不過盡管如此,大碩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法。大碩悄悄地問了班上的同學,同學故作神秘地對大碩擠眉弄眼,把他拉到一個網吧,上了一個黃色網站。

赤裸裸的畫麵使大碩看呆了。從此,大碩每天都回去網吧瀏覽色情畫麵,回家之後就關在屋裏不出來。大碩的母親起初還以為大碩是在那裏用功學習,直到有一天,母親撞見了大碩正捧著色情讀物躲在屋子裏自慰。大碩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兒子會“變壞”。

站在媽媽的麵前,大碩羞得連臉也不敢抬起來,隻是在心裏不斷地嘀咕:“對不起媽媽,我不想變壞的,可是,我總感到身體裏有什麼東西在亂動,它攪得我渾身非常難受。尤其是看到那些色情網站時,我的那種感覺更加嚴重了。我不想讓自己難受,所以,我隻好選擇自慰,因為隻有那樣,我才能感到舒服。媽媽,我現在徹底沉迷在那份快感裏了,我是不是有罪啊?可是,我真的沒辦法!”

在青春期,隨著少男少女們生理發育的逐漸成熟,產生性欲望、性幻想、性衝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並不意味著不道德或者是“變壞”,這是一個人生殖係統發育開始成熟的標誌,也是人類繁衍後代的本能反應。所以,大碩有這樣的心態,其實是“無罪”的。隻是媽媽沒有合理地引導,才讓他感到了自己的行為是“罪惡”的。

前麵說過,孩子自慰,這說明他長大了,已經有了性衝動。青少年有性衝動、性欲望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自慰這件事,並非真的如同他們想象的那樣,是一件罪惡。父母必須要讓孩子了解到這點,這才是化解他們心結的關鍵。

事實上,自慰並不是一種壞的、髒的行為,而是一種正常的宣泄性衝動的途徑,和道德無關。許多家長認為的是壞孩子的“專利”,好孩子就不會這樣做,實際上這隻是家長的主觀臆想。一些家長之所以認為自慰的孩子是壞孩子,隻不過是因為孩子自慰這種行為本身,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接受能力。在這裏要告訴家長朋友,不要簡單地把自慰看成壞事,因為性和吃飯一樣,是人體必需的。對青少年來說,在不能進行性交行為的情況下,自慰是唯一可以采取的性行為。

對於青少年而言,由於對自慰缺少了解或存在著錯誤認識,導致自慰使自己產生很重的心理負擔,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可恥,認為自己比別的同學“髒”,怕家長責罰、同學恥笑。此時家長若站出來以否定批判的姿態來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無異於告訴孩子他們的錯誤認識是對的,這不但不利於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而且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了沉重的“犯罪”感和“墮落”感,使他們感到恐懼、驚慌、自卑、精神負擔沉重,甚至使孩子否定性欲,對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反過來,從心理特點上來講,青少年正處於一個叛逆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對一切未了解的事物都充滿好奇,而且越是遭到禁忌的東西,他們就越願去冒險嚐試。家長對待自慰“嚴堵”,隻會導致孩子愈發想嚐試。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真正了解這種行為,並給其一個客觀、正確的評價。如果孩子能夠以充沛的活力迎接每一天,並能以坦然的態度接受這種行為,家長就可以順其自然,隻要不過度,就不必強迫他們戒除。此外,廣泛流傳的“自慰危害論”的說法,也是家長站出來對孩子的自慰行為進行“嚴堵”的原因。其實,隻要注意衛生,並注意節製,自慰行為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那些視自慰為正常行為並能理智地掌握自慰頻率的孩子,就不會出現什麼異狀。所以,青少年發生自慰的行為,父母不要大發雷霆,要明白,這是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已經成熟後的一種正常的表現,它說明青少年具備了產生性衝動的心理和生理條件。身為父母應該去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在這裏給父母們提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