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愛因斯坦的“蠢事”?(1 / 1)

5.愛因斯坦的“蠢事”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取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希望。

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發現,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3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嘉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起來。直到10歲,他們才送他去上學。

可是在學校裏,由於愛因斯坦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嗬斥、罰站。而且,他的手工課成績也不好。有一次,老師要求同學們做木頭板凳。等到大家都做完了,老師就從中挑出一個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並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

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是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看到如此“愚鈍”的學生,老師頓時目瞪口呆。

在譏諷和嘲笑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當地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時,他愛上了數學和物理。於是,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兒……很快,他在數學和物理領域的才華開始展現出來。

一天,他對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和光一起向前奔跑,能不能看到在空間裏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眼神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極大的震動。

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6年,他考入了蘇黎世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裏。同學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的書、做和考分無關的實驗,都覺得他非常蠢。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經濟危機爆發了。為了生活,他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在這段時間裏,愛因斯坦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他寫出了九千多字的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正是愛因斯坦的不懈努力,使現代物理學又向前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