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皮膚“吃藥”的養生治病方法(2 / 2)

人們很聰明,把穴位貼敷與現代科學結合,創造了很多新的貼敷方式。比如艾灸,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溫熱刺激穴位,從而達到調整身體功能的目的。在家自己用艾條灸穴位,有些人覺得麻煩。怎麼辦呢?人們就用穴位貼敷的方法,把藥貼上加入化學發熱劑,貼到穴位上後,不用管它,自然發熱,又舒服又方便,還能起到艾灸的效果。

穴位貼敷在國外也逐漸興起。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部就根據穴位貼敷的透皮原理發明了避孕藥貼,把它貼敷在腋下能夠起到理想的避孕效果;日本大正株式會社研製的中藥貼膏深受日本人的歡迎,如溫經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防病治病的直達列車

經過曆代醫家的不斷實踐,穴位貼敷防並治病的優勢日益顯現出來。比如打針、紮針、吃藥會有痛苦,穴位貼敷既無創傷,也無痛苦,特別適合害怕打針吃藥的人。穴位貼敷的療效很快,由於所用的貼敷藥物大多具有開竅、活血、通絡的作用,所以穴位貼敷能夠刺激穴位,直達病所,跟我們現在的Z字頭直達列車相似,中間不停靠。穴位貼敷也很安全,不用擔心吃錯藥。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穴位貼敷變胃腸吃藥為皮膚“吃藥”,不會損傷脾胃,不會增加脾胃負擔,副作用很小,特別適合體質虛弱的老人、小孩。還有就是取穴少,一般用一兩個穴位就行,而且多用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特別適合對穴位知識了解較少的人。

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人也能自己做穴位貼敷

怎麼做穴位貼敷呢?方法再簡單不過了。

你把從藥店抓來的中藥按比例搭配好,然後研碎成顆粒或者粉末,直接把這些粉末撒在普通的黑膏藥上貼敷,或者直接把粉末撒在穴位上用膠布固定,這樣就完成了穴位貼敷的工作。也可以在研碎的中藥粉末裏加入麵粉、蜂蜜等黏稠物,把中藥調成泥狀,把藥泥貼敷在穴位上,然後用膠布包紮起來。還可以把研碎的藥粉加入雞蛋清、醋、白酒等調成糊狀,塗抹在穴位上,然後用膠布包紮好。還可以把藥粉加入醋、白酒、凡士林、蜂蜜等熬製成藥膏,把藥膏貼在穴位上後用膠布包紮。總之,方法多樣,完全可以靈活掌握。隻要能把中藥固定在穴位上,你使什麼招兒都行。

女孩子們愛美,衣服穿得比較少,身體容易受寒,很多人都有虛寒型痛經的毛病,用穴位貼敷的方法就很管用。可以取食鹽250克,蔥白250克,生薑125克,把蔥白和生薑切碎,然後與食鹽一同在鍋裏炒熱,然後迅速裝進布袋子裏熨下腹部,藥涼了再炒熱再敷,每次半小時,每天做兩三次,效果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