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是社會的動物(2 / 2)

集鎮的差吏把這件事報告了州官。州官又報告給府官。府官召見了區寄,不過是個幼稚老實的孩子。刺史顏證認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區寄不願意。刺史於是送給他衣裳,派官吏護送他回到家鄉。

鄉裏幹搶劫勾當的強盜,都斜著眼睛不敢正視區寄,沒有哪一個敢經過他的家門,都說:“這個孩子比秦武陽小兩歲,卻殺死了兩個豪賊,怎麼可以靠近他呢?”

表麵上看,這就是一個描述這個孩子用計殺死了兩個強盜的故事,這其實就是博弈了,是這個孩子和兩個強盜之間的博弈,從開始來看,是這兩個強盜占了上風,似乎是不可逆轉的大獲全勝。

沒想到的是區寄居然會“扮豬吃象”,騙了兩個強盜的感官,然後各個擊破,利用他們的利欲熏心和放鬆的警惕,解救了自己。博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都是向著自己的利益出發的,不管是做什麼,都是要采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措施的。

博弈是一種智慧的體驗,也是生活中的常事。出租車漲價了,打車的人都會掂量一下,還要不要打車呢?聽說牛奶要漲價了,電費要漲了,排隊買奶粉、買電的人是不是排成了長龍呢?你在買菜的時候,還要貨比三家的時候,賣菜的大嬸趕緊說:“還不放心呀,我可是天天都在這兒賣的,大家都知道我的菜最好了”,於是你也就買了。

這些其實都是一種無意識的博弈了,它不像上麵區寄的故事那樣故意絞盡腦汁,也不像談判一樣激烈,隻是一種很簡單的、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其實人的一生可以看成是由無數的博弈組成的,上哪一所大學,選擇什麼專業,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與什麼樣的人合作,甚至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和誰結婚等都是一個博弈,而這些隻不過是人生中的幾個重要事件而已,其他的博弈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每天早上我們幾點起床,要不要吃早飯,走哪一條路線上班,要不要微笑麵對工作中的問題,要不要快樂地生活,這都是一次博弈。

實際上,這種有利益的爭奪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礎。在現代經濟學上,對此都有專門的研究,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經濟人的效用最大化,參與博弈的博弈者正是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爭鬥。而對方也為了在社會上生存,大家就形成了一種對抗的關係,以爭取己方的效用最大化,而一定的外部條件又決定了競爭和對抗的具體形式,這就形成了博弈。

所以說,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要為著生存而不斷地進行著與人、與環境的抗爭活動,從出生的哇哇大哭到死後還要占有一席之地都是如此。而在活著的幾十年裏麵,如果不和社會上的人、環境聯係的話,它是活不下去的。因此,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也同時和社會進行著博弈的。

每個人都要像區寄一樣,學會用自己的智慧來生活,讓自己在社會上活得更加的出色,在博弈組成的人生中贏得更多,效用最大。我們沒有辦法脫離社會,那麼能做的就隻有融入社會,做一個強大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