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一生創作的武俠小說多達六十餘部,稱他為“武俠小說巨匠”一點也不為過。古龍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成就在中國的文學界與影視界都堪稱偉大。
古龍(1938~1985年),台灣武俠小說家,本名熊耀華。祖籍江西南昌。幼時曾住過漢口,後經香港赴台,1985年9月21日病逝於台北。
1950年,古龍隨家人定居台灣。先就讀於師院附中(今師大附中)初中部,1954年秋考上成功中學(高中)。才華洋溢的古龍在這段時間大量寫詩投稿。
古龍讀成功中學時,父親熊飛(熊鵬聲)因外遇拋棄妻兒,不久古龍亦離家出走,獨居於浦城街,一度加入幫派,刀疤累累。高二時(1955年),這個叛逆少年在《晨光》雜誌發表小說《從北國到南國》,筆名古龍,開始了他的職業寫作生涯。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純文學作家,但最終卻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
古龍為人豪爽灑脫,嗜酒如命,愛交朋友,性情中人。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下午六時不治,享年47歲。出殯時,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友人在他的棺材裏放了48瓶XO陪葬。喬吉為他寫了一副挽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至今猶為人津津樂道。
古龍的童年缺少溫暖,年輕時嗜色如食,嗜酒如水,使得他的個性敏感而孤單。這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的尤為嚴重,多情,卻更重朋友情,在他的代表作《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李尋歡可謂其自畫象,愛著林詩音卻為了兄弟之情果斷退出,雖退出心中卻仍然深愛,想愛而不能愛,愛了不敢愛,離開放不下,可謂多情。
他的多情也表現在友情方麵,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古龍是一個友情寫手,《楚留香》中胡鐵花為了楚留香可謂把自己像火一樣燃燒來照亮楚留香的路,自己卻甘願做綠葉,在人前不斷暴露甚至誇張自己的缺點以反襯楚留香的優雅。《絕代雙驕》中小魚兒為了花無缺默默退出鐵心蘭的世界,燕南天為了兄弟一諾,極盡一生困苦,可謂情重泰山。
古龍筆下的人物多是矛盾的組合體,他寫的人物多是孤僻荒誕甚至輕浮,卻並不讓我們討厭,因為總會慢慢發現他們中是有閃光點的,如他筆下的第一大美女林仙兒,古龍在書中無疑是把她描寫成了一個壞女人,一個蛇蠍美人,她人盡可夫,然而卻在深愛她的李尋歡麵前裝作清純少女,她深愛著李尋歡卻被那個人不斷的鄙視算計,於是她又要找人殺了他,一個得不到愛的可憐女子,擁有美貌卻守不住自己的愛,心藏野心卻又沒有絲毫背景,她是個壞女人,可是又是一個活生生有性格的女子,一個愛恨交纏的女子,到了最後,我們總是感到可憐,她的美她的壞她的愛,無人能知。
古龍很早就嚐試電影與文學的互動,如將蒙太奇筆法及結構運用到武俠小說,開辟了武俠創作的新天地;又從事編劇,並自創寶龍影業,把武俠文學的獨特意韻與曲折故事帶入電影,最終成就奇情武俠電影20世紀數十年的輝煌,並深遠影響幾代人。
與譽滿天下的古龍小說相比,古龍影視也是魅力非凡,20世紀70、80年代的港台電影界就有“楚原+古龍+狄龍=賣座”的說法,古龍作品的改編電影也多次獲得亞洲影展及台灣金馬大獎。
延伸閱讀
古龍小說與金庸小說
金庸小說的深度,體現在作家對具體曆史文化問題的理性思考,讀者獲得的理性啟迪,是一種理性的深度;古龍小說的深度,則體現在作家對人生殘酷性純然感性的把握,讀者獲得的感情衝擊,是一種詩性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