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是一個橫跨30多年的“品牌”。她的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熱播於兩岸三地,賺盡了無數少男少女的眼淚。
瓊瑤(1938年~),中國台灣當代作家,原名陳喆,筆名瓊瑤、心如、鳳凰等。代表作有《窗外》、《幾度夕陽紅》等。瓊瑤生於四川成都,她的父親陳致平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母親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1949年隨家遷台灣,就讀於台北師範附小及台北一女中,期間先後發表200餘篇文章。高中畢業後未能考取大學。16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誌發表。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
在1963年至2008年間,瓊瑤共創作長篇小說《幸運草》、《煙雨蒙蒙》、《 幾度夕陽紅 》、《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在水一方》、《月朦朧 ,鳥朦朧》、《雁兒在林梢》、《碧雲天》、《冰兒》等42部。美化人生的愛情理想是她小說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鬱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因此她的言情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並有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最能代表言情小說的特征。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60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曉霜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煙雨蒙蒙》是瓊瑤二十五六歲時寫的小說。瓊瑤自稱,當時的她遭遇了太多的大風大浪,生活裏充滿了挫折和痛楚,腦海裏隻有悲劇,沒有喜劇。那個時期寫的幾部小說,像《窗外》、《幾度夕陽紅》、《六個夢》等幾乎都是悲劇,而《煙雨蒙蒙》更是悲劇中的代表。在《煙雨蒙蒙》原著中,善良憨實的如萍用自殺來解決自己的困惑,卻無意中讓依萍和書桓感到內疚、自責,再也無法麵對自己心愛的人,最終被迫分離。後來改編成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熱播。
延伸閱讀
《窗外》背後的故事
瓊瑤的《窗外》,基本上是反映她自己早年中學時代戀愛經曆的自傳,而瓊瑤當年的師生戀受到了母親的阻止,所以影片《窗外》開拍後也就受到了來自於瓊瑤母親方麵的壓力。1964年,由陸建業創辦的建業公司買下了《窗外》的電影版權,並將其拍成黑白電影,瓊瑤的母親躺在床上絕食,瓊瑤則在母親的床前跪了幾天幾夜,才將此事平息下來。沒料到8年之後,陸建業又要拿出《窗外》重拍,瓊瑤母親此時已患上了輕度精神分裂症。最後,瓊瑤同意電影公司繼續拍攝《窗外》,但禁止在台灣公映。1973年《窗外》完成後,由嘉禾代理,在香港進行了首映式,並在全東南亞相繼發行。女主角扮演者林青霞憑其清純的形象一炮而紅,最終成為一代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