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從男孩到男人,年齡長了,同時見識也廣了,心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你已不再年幼無知,不再稚嫩浮躁,不再懵懵懂懂,你開始變得成熟穩重,因為你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22歲以後的男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顧成長的路,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已不再是小男孩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浮躁的性情被漸漸摒棄,人變得謙虛、深沉、冷靜了,並逐漸學會了思考人生。男孩向男人成功過渡的標誌是學會了思考和承受。如果不會思考,不能承擔責任,即使長了胡須,年齡達到了所謂的男人的範疇,心理年齡可能依舊是個少不更事的小男孩。
古羅馬大哲學家希留斯曾說過:“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但是卻有人不善於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最低,他們更喜歡淩駕於眾人之上。尤其是一些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自以為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因此難免會有些盛氣淩人,在剛剛做了一點兒事情後就開始斤斤計較,並認為索取是重要的,且是應該的,因此也日益不滿自己目前的所得。然而,即使是這樣,幾年後,他們還是沒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於是就更加不知足。具有這種心理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劉昆畢業於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在計算機方麵極具才華。他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自信,常說自己是“本科的學曆,碩士的水平”。華東某軟件開發公司慧眼識珠,把他從眾多的應聘者中挑選出來,在和他做了一番深談之後,公司老總更是對他大加讚賞,甚至直接把開發一款中型遊戲軟件的任務交給了他。劉昆是非常幸運的,他的大多數同學都還在當程序員或普通的係統工程師,他卻可以擔當大任,主持開發遊戲軟件。劉昆也決定抓住這次機遇,大幹一場。
一段時間後,老總從香港開完會回來,詢問項目進展情況,劉昆卻滿臉委屈地向老板抱怨起來:“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不配合我的工作!真人模特一個換過一個,動作設計遲遲不出,係統方麵不合作,這工作怎麼做得下去?”
公司老總大為震驚,這是公司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問題,他馬上召來了除劉昆之外的開發組成員了解情況。
第二天,他麵色凝重地把劉昆約到自己的辦公室,開口說道:“年輕人,你的才華出眾,真的很讓我喜歡!可是你知道開發組的工作人員對你是怎麼評價的嗎?他們說你自私霸道、不通人情事理,每個人都不喜歡你!你該知道團隊合作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我不能為你一個人犯眾怒,所以非常遺憾,我必須把你撤換下來,調到別的位置,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考慮一下和別人相處的問題,那很重要!”劉昆謝絕了公司老總的調職,離開了這個本來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公司。
劉昆本來擁有一次絕好的發展機會,但卻因為過分地看重自己的才能,而沒有維護好與周圍同事的關係,從而遭遇失敗。
由此可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過分強調個人才能,而應多看一下他人的長處。尤其是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言,自信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變成自負了,要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客觀看待自己的優勢,同時也不能忽略了他人的優勢,搞好人際關係,擺脫心高氣傲,走出懵懵懂懂,不然,我們很可能會在與成功隻差一步的地方慘遭滑鐵盧。
微軟公司的一位主管講述了他的一個下屬的故事。他的下屬中有一個“自覺心”明顯不足的人。他雖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隨時隨地自吹自擂,總是不滿現狀。前一段時間,他認為主管不識才,沒有重用他,決定離開原來的組,並期望在微軟其他組中另謀高就。但是,他最終發現,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裏的同事也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現實相距太遠。最後,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
看看如今的許多年輕人,他們在很多時候並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稍有一些成績就沾沾自喜,有一點優勢就趾高氣揚。所謂的夜郎自大,正是這個道理。倘若我們在剛剛踏入社會時能夠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著手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不起眼的細節,才會有無窮的動力和後勁。
任何人都沒有任何理由去鄙視那些所謂低層次的創業者們,他們的創造同樣令人讚歎,令人羨慕不已,並且他們成功的進程也是最明顯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基本上不存在心理負擔,做不好也無所謂,最多還是回到原始狀態——繼續成為一無所有的失業人員,因此他們沒有心理包袱,沒有顧慮,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最低,也恰恰因為這些,他們方得以成功。
今天的多數年輕人缺乏的正是這種勇氣和重視細節的心態。無論你家世顯赫,還是出身平民;無論你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還是滿麵塵土的打工者;無論你是才高八鬥的大家,還是目不識丁的布衣;無論你是天資聰穎,還是迂腐遲鈍……倘若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則一切都會因你的好高騖遠而變得徒勞無益。
年輕人往往比其他人更熱衷於談論理想和抱負,然而理想和抱負一旦談得多了,就會對目前的狀況感到不滿意:工作不理想,領導不賞識、不重用,門路不多,局限性卻很大,以至於自己根本無法施展才華,等等。似乎這一切的現實都與理想和抱負有著太大的差距,這種思想與事實之間的落差又讓我們更加不順心,從而最終陷入了自己設定的困境中。
約翰遜也是一個剛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在他看來,外邊的世界如此精彩,他認為自己在經過數載寒窗後,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他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找工作中。終於找到了一家還不錯的公司。然而當躊躇滿誌的約翰遜真正投入工作後,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順利,公司裏有太多的局限性,而領導給自己分配的工作又是一個幾乎人人可以勝任的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這對於向來自視清高的他而言,簡直是一種屈辱,因此他失望至極。
於是,約翰遜在失望之餘開始隨時隨地發泄自己的不滿,但是無人理會他的抱怨。於是,漸漸的,他也不再抱怨了,而是開始埋頭幹活,盡管這時候他的心裏依然存有不情願,但是已不像初到公司時那樣浮躁了,他會把自己經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對於約翰遜的工作表現,領導也都看在眼裏,並一一進行肯定,於是,約翰遜的“虛榮心”逐漸被滿足,就靠著這種卑微的“虛榮心”滿足,日子還算過得不錯。
這天,他遇到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對於這位老人,他並未過多地去關注,隻是後來由於工作上的需要,與老人接觸了幾次。後來,同事告訴他,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爾先生,也就是公司總裁的父親。他在這裏幾十年來,從未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講究太多,在很多人眼裏,他是如此平常,甚至可以說是不起眼,他每天與所有的員工一樣按時上下班,風雨無阻。
約翰遜突然想起在與老人的一次接觸中,曾聽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要始終如一地做好你手頭上的事情,你就會實現你所追求的目標。”
對於這句教誨,約翰遜當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直到知道了這位老人的身份以後,他才恍然有所悟。於是從此以後,他開始真正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即使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不情願,但他還是會盡心盡力地將其完成,爾後心態也就平靜多了。
好多年過去了,約翰遜的事業已經開始蒸蒸日上了,但是他始終貫徹並執行著卡普爾先生當年教導自己的那句話。他要求自己:無論多麼不起眼、多麼煩瑣的事情,都要用心去完成。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盡管如此,做錯事可以被原諒,做錯人就會有大麻煩,很難補救。因為做錯事會因為你做人沒錯而得到諒解,但是若是因為做人錯誤,別人可能要永遠將你拋棄。沒了人脈,在這個社會上你就很有可能一無是處,而且沒有機會翻身。
做人其實就是在經營個人品牌,經商做生意是在為產品做品牌,隻有產品質量好,價格公道,樹立良好的口碑,才有品牌,才有市場。做人則需要做到誠實守信,不損人利己,體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完美的人格,才能樹立做人的金字招牌,獲得信任,我們的人生才能取得成功。
無德者和有德者都可以經商,都是為了賺錢,但他們采取的手段是不一樣的,其結果也不一樣。
無德者經商,愛耍小聰明,把顧客當成傻子,他們的產品都是以次充好,以此欺詐消費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盤算著怎麼去騙錢搶錢,眼睛裏盯著錢,心裏想著錢,殊不知經商有商道,違背了商道,經商就不會取得成功。顧客會上當,但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當,所以他們的顧客會越來越少,沒有了顧客,經商者就沒錢可賺了。
有德者經商,則不會把顧客當傻子,隻會把顧客當成上帝,當做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們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產品令顧客滿意。他們經商也是為了賺錢,但他們會通過正當的手段,用心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服務態度,精益求精,去滿足顧客,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顧客,獲得利潤。
無德者經商,整天奉行的是愚蠢的愚人主義,做人出現了本質上的錯誤,經商隻有失敗一條路,最終會走進死胡同。有德者經商則不同,經營的是他的人品,用產品的信譽贏得顧客的支持,做人有品牌,經商有信譽,一切水到渠成,財富滾滾來。
一個人的人品不僅對經商有影響,對其他一切事情都有影響。無論是社會交際,還是工作求職,都與人品有關聯。
一個名叫熱佛爾的黑人青年,他在很差的環境——底特律的貧民區裏長大。由於童年缺乏愛撫和指導,他學會了逃學、破壞財物和吸毒。
他剛滿12歲就因為搶劫一家商店被逮捕了;15歲時因為企圖撬開辦公室裏的保險箱再次被捕;後來,又因為參與對鄰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裝打劫,他作為成年犯被第三次送入監獄。
一天,監獄裏一個年老的無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壘球,便對他說:“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機會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棄!”
年輕人反複思索老囚犯的這席話,他突然意識到他具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為惡棍,他能夠重新選擇以後的路——當一個壘球手。
5年後,這個年輕人成了全明星賽中底特律老虎隊的隊員。底特律壘球隊當時的領隊馬丁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熱佛爾假釋出獄。不到一年,熱佛爾就成了壘球隊的主力隊員。
這個青年盡管曾陷於生活的最底層,曾做錯了無數件事,並且已經淪為階下囚,這時的他完全可以推脫說:“我做了太多錯事,這已成定局。現在我在監獄裏,我能選擇什麼呢?”灰心失望和破罐子破摔也未嚐不可。但他卻說:“我能夠做出決定。”結果,他痛改前非,不再重複以前的錯誤,最終給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天的人們,更加關注那個在壘球場上英姿颯爽的熱佛爾,而他年輕時做的錯事,卻很少被人提起,即使是提起,也是作為知錯能改的典範而被人們津津樂道。
二十幾歲的男人,年輕氣盛,難免會因一時衝動或考慮欠佳而做錯事,正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做錯事不一定是百分百的壞事,因為錯事能讓你頭腦更加清醒,從此不再犯同樣的錯。
所以說,年輕時不怕做錯事,因為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改正,且很快就能改正。一旦改正了,便沒有人再去計較你曾經的錯事。做錯事,隻是影響一時,但是,如果做錯人了,則會影響你一生。
事關美國總統克林頓的萊溫斯基事件是克林頓政府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頁。
1996年大選結束後,由於白宮正處於選後的放鬆狀態,而當時共和黨的國會為了預算問題也正在與白宮抗爭,凍結了聯邦開支,使得許多政府雇員暫時不用上班,因此,造成了包括白宮在內的許多政府機關空蕩無人。此時的克林頓沒有嚴於律己,和白宮的一個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發生了性醜聞。
結果,被政敵抓住了小辮子,給他扣上刑事偽證罪的帽子,並對他提出了彈劾。於是,克林頓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雖然最後罪名不成立,但克林頓本人也承認是咎由自取,他說是他“給了政敵們一把刀子,而他們把刀子刺進了他的心髒”。
為了滿足一己私欲,克林頓讓自己的政黨和整個美國人民遭受損失,更給自己的仕途帶來了災難性的一擊。這是做人的失敗,這種失敗給他的政治生涯抹上了不該有的汙點。
由此可見,做人是關鍵,但同時也最難。因為人人都有一定的私欲,而這個世界又有太多的**——金錢、美色、地位等,一旦稍有疏忽,就可能釀成大錯。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做人有汙點,會很難改正,甚至需用一生的時間來修複。而這種修複卻永遠不能使其如初般完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麵對各種**,各種困難,各種未知,在嚐試成功的過程中,在摸索人際關係的過程中,總會犯下一些錯誤。但是,真理就是在一個個錯誤發生後顯得更加清晰,前進的方向也更加明確。由此可見,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更可怕的是拒不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錯了並不可怕,隻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過自新,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於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才能名垂青史。
齊宣王修築大宮殿,整整三年過去了,還沒有建成,極大地損耗了齊國的國力,但是卻無人向齊宣王進諫。一天,一個叫春居的士人冒死進見齊宣王,他說:“如果國君做事不考慮百姓的死活,那麼這個國君算得上是賢明的君主嗎?”齊宣王說:“算不上。”春居又說:“現在您修建大宮殿,麵積過百畝,共有三百個門,我們齊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建了三年還沒有建成。百官無一人進諫,請問大王算得上有臣子嗎?”齊宣王沉思片刻,說道:“沒有。”春居說:“我請求回避了。”說完掉頭走了出去。齊宣王大悟,忙起身叫道:“春子,請回!你為何這麼晚才來勸阻我?我馬上下令停修宮殿。”並轉身對史官說:“將此事寫入史書:我喜歡修建大宮殿,很不賢德,是春子阻止了我。”
古人雲:“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一旦一個人能夠感覺到有愧於心,則說明此人是個明智的人。相反,倘若一味自以為是,跳不出“私”和“自我”的圈子,則必將成為孤家寡人而自食其果。
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智者能夠真正做到不單單停留在悔恨上,更不會文過飾非,而是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並且做到改過遷善。這對鑄成大錯的人來說,意義尤為重大。中國曆史上不乏這些能夠正視自己錯誤的君王,齊宣王如此,其實可以說是“子承父業”,齊宣王的父親齊威王在被鄒忌指出錯誤後,馬上下令:“全國大小官吏,平民百姓,但凡可以當麵指責我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以書麵形式來勸諫我的,給予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入我耳朵裏的,給予下等獎賞。”一時間,群臣紛紛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後,還不時會有人前去進諫,但是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隻有正視並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會使自己日趨完善。但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同樣是國君,專橫跋扈的周厲王就恰恰相反,他不但不改正自己的錯誤,還要鉗住萬民之口,派人員監視民眾,有誰一旦帶出指責之意,必定會被置於死地,致使出現“道路以目”的怪象。但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三年後,國人忍無可忍,聯合圍攻王宮,連衛士都不願保護他。最終因眾叛親離而被流放。
由此可見,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不認錯。
二十幾歲的男人,麵對太多的未知,勇於嚐試就難免會犯錯,但是不嚐試就永遠不會成功。所以,就算會犯下錯誤,也要勇於嚐試。嚐試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更要勇於承認,從而總結經驗教訓。犯了錯誤沒關係,及時糾正,使自己的雙腳踏上人生的正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那麼,怎麼處理自己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