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倒掉鞋子裏的沙,清掃內心的垃圾(2)(2 / 3)

第四,竭力想想你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讓你去解決的話你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然後模擬一下這樣的情景試著自己去解決,你就會發現其實你自己並非一無是處,慢慢你就可以找回久違的自信,並燃起心中對美好事物的渴求,抑鬱也將會離你越來越遠。

第五,從現在起,用積極的思想和行為正視你的恐懼心理。唯有先從內心的認識改變自己,你才能端正對待事物的態度。隻要你心中有了希望,就一定可以衝破抑鬱的陰影重新快樂起來。

7.自怨自艾,隻能加速自己出局

人生的道路一如世上的路,就算再平坦也會有崎嶇的地方,即困境和挫折。我們常常為此而傷心氣餒、自怨自艾,但懊惱和抱怨隻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不去想辦法解決,就永遠無法擺脫困境。

張亮炒股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但現在他不敢再玩股票了。在這十幾年間,他從大戶室坐到中戶室,由中戶室坐到了散戶大廳,到最後連散戶大廳也不去了。

張亮為什麼會落到“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地步呢?原因就在於他從沒有在自己的失敗中學到什麼東西。每次賠錢以後,他總是想著自己太倒黴了,沒買到好的股票。事實上是他沒有把握好買入和賣出的最好時機,才會造成一次又一次地賠錢。這樣的事情如果隻發生幾次倒還說得過去,但張亮的悲劇就在於,他每次都會重蹈覆轍,從來不吸取教訓。所以,他在股市上一敗塗地,最後都不敢再玩股票了。

生活中,多數人最終沒有成為成功者,就是因為他們在遇到失敗之後,不是積極地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是一蹶不振,始終生活在失敗的陰影裏。他們有時候也會“總結教訓”,但他們的總結方式是這樣的:“我當初要是不那麼做就好了”,“開始我要是那樣做就不會失敗了”……他們隻是著眼於過去,讓自己陷入自怨自艾、後悔不迭的情緒裏,而成功者則與他們正好相反。

一位網友敘述了自己將10萬元炒成8 000元的經曆。他在2002年7月買入一支在大跌中逆市上漲的股,先是試探性地買了2萬元的,後來股票並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上漲,而是一路隨著大盤下滑。這時候,他賺錢的信心已經沒有了,一心想著反彈解套就出來,隻要不虧損就出來。這時候,為降低成本,他進行補倉,花了2萬元。可是,股票沒有因為補倉而上漲,而是從10元跌到了8元,他一咬牙又補了3萬元的倉。

誰知道噩夢才剛剛開始,隨後股票竟然跌到了6元,跌破6元的時候,他“割肉”出來。他“割肉”後不久,這支股票居然又漲到6元之上,他忍不住又在6.6元時追進去。然後,這支股票卻又頭也不回地跌倒了2元。終於,有一天醒來的時候,這支股票被打上“ST”的標誌。

真是欲哭無淚了,想著能跑就跑出來吧,管它還剩下多少,就算剩100元也要出來,還能請兒子吃一頓肯德基呢。終於,在1.3元的低價,他帶著最後的8 000元跑了出來。再後來,這支股票停牌,出重組利好的消息,換了名字,猛漲突破18元,最高達到了23元。如果自己當初沒有逃走,自己的10萬元早就翻倍了吧。但事實是,自己的10萬元隻剩下了8 000元。

但是,這支股票的慘敗沒有將他擊倒,他開始反省自己,開始變得理性,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已經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炒股經驗,並開始能在動蕩的股市中輕鬆地穿行了。

對於成功者而言,那種經常被我們叫做“失敗”的東西,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如果把失敗理解為一種“暫時性的挫折”,並引以為戒的話,它就不會成為一件讓人感到恐怖的事情,而是一種恩賜,一隻看不見的慈愛之手,引我們避開那條更為曲折和荊棘叢生的道路。

其實失敗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人人都可能失敗。重要的是,要讓失敗變得有意義,要總結教訓,從頭再來,你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隻是一味地自怨自艾,卻不去找失敗的原因,那麼你失敗再多次也成功不了,你隻會永遠困於枯井中。

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以肯定、沉著穩重的態度麵對困境,往往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學習放下得失,勇氣、信心、希望、毅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從生命中的枯井脫困並找到出路的工具。

8.不要讓悲觀的烏雲遮住了陽光

悲觀的心態會摧毀人們的信心,使希望泯滅;悲觀的心態就像一劑慢性毒藥,吃後會讓人意誌消沉,失去前進的動力。不要讓內心悲觀的情緒遮擋了雙眼,否則,你永遠看不到灑下來的陽光。

有個男人遇事總是很悲觀,愛胡思亂想,給自己平添了許多煩惱。年終評選,覺得自己一定沒有希望,不免唉聲歎氣;早上碰見某個同事沒有向他打招呼,覺得說不定自己什麼事得罪了對方……總之,他就是對所有事都抱有悲觀情緒,精神一直處於不安當中。當他察覺到煩惱給自己帶來高血壓、心髒病時,才去谘詢了心理醫生。

醫生建議他每天寫20分鍾日記,把悲觀的情緒忠實地寫在日記裏。但在寫出負麵情緒的時候,也要寫正麵情緒。讓自己把正麵情緒留在心裏,把負麵情緒留在日記裏。

男人按照醫生說的做,堅持記日記,遇上自己愛猜忌的事,便在日記裏說服自己。他曾在一篇日記裏寫道:“今天我在樓梯上向一位同事打招呼,可他陰著臉,皺著眉頭,理也沒理我。我想他態度冷漠不是衝著我來的,八成是家裏出了什麼事,要不然就是挨了上級的批評。”

他還在另一篇日記裏提醒自己:“我翻閱上月的日記,發覺那些悲觀情緒完全是庸人自擾,現在完全消失了,我以後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

他堅持寫了五年日記,發覺自己的處世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遇事盡量不去往壞的方向想,總是告訴自己,事情有哪些積極的因素。後經醫生檢查證明,他的血壓正常了,心髒病也好了。看,這就是心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