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世界上卓越的企業,都有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這些理念和方法在實踐中逐漸滲透到每個企業的細胞中,它們無形中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比如,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企業成本核算、企業營銷渠道管理、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贏利方式,等等。這些理念和方法都是一個管理者經營企業必須精通的。
企業的存在目的是創造顧客
我們的事業是為顧客服務
【德魯克如是說】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並不是由生產者決定,而是由消費者決定的;同樣這個問題也不是靠公司名稱、地位或規章來定義的,而是靠顧客的購買產品或服務時獲得滿足的需求來定義。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隻能從外向內看,從顧客和市場的角度來看的,認真對待客觀需求,其重要性不亞於銷售員的報告、工程師的測試結果或會計部門的財務報表。
——德魯克《管理的實踐》
【活學活用】
德魯克對於“事業是什麼”的思考角度讓人耳目一新,因為通常情況下,的確如德魯克所說,我們對這個概念很模糊,每天忙於事業,服務客戶,從沒有認真仔細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有時候很多企業家都在被這個問題困惑著,或許這正是企業失敗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要弄清自己的事業是什麼,就要連續問自己這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的顧客是誰?誰是我們的顧客?誰又是我們潛在的顧客?這些顧客在哪裏?他們如何購買?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些顧客?下一個問題是:顧客購買的是什麼?最後是最難的問題:在顧客的心目中,價值是什麼?顧客采購時究竟在尋找什麼?這樣,我們才能明確自己的事業是什麼,並知道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企業剛剛創業初期,創業者無暇顧及這個問題,他能和其他小公司一樣,做出果醬,然後沿街叫賣,他此時隻需要知道他的配方功效很好,能給人帶去更多美味就夠了,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去做果醬之後,他為了生存,就要決定究竟要繼續維持直銷方式,還是鋪貨到零售商店銷售;考慮應該通過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專賣店銷售,還是在以上三種渠道都鋪貨——那麼,這個時候,企業就必須提出和回答這個問題。
那麼,我們的事業應該是服務於更多的果醬需求者,而果醬的需求者更多地去哪裏購買產品?怎樣的鋪貨渠道能給顧客帶去方便?當然也有人可以回答,我們的事業是為孩子們服務的,那麼,我們就要考慮怎樣鋪貨才能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到果醬。
總之,明確了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是為誰服務的,怎樣服務才更好,我們才會更加思路清晰地往前邁步,才能穩紮穩打地走好每一步。如果這個果醬廠沒有辦法在蒸蒸日上的時候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擁有最好的產品,它仍然很快就會回到磨破鞋底、挨家挨戶推銷的苦日子中。
這個問題對任何企業都非常重要,例如,銅礦業出產銅,如果市場上不需要銅,銅礦就會關閉。但是市場上對於銅究竟有沒有足夠的需求,其實完全要看企業管理層采取什麼行動來創造市場、尋找產品新用途,並且及早看出可能創造新契機或危及現有用途的市場趨勢或技術發展趨勢。
所以,關於“我們的事業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割裂著去看,而要結合顧客,通過對顧客的觀察,以顧客為導向,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事業究竟是什麼。
顧客需要什麼企業就生產什麼
【德魯克如是說】
隻有為一種商品或一種服務付款的顧客才能使經濟資源轉化成財富,使物件轉化成商品。企業本身打算生產些什麼東西並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企業的未來和企業的成功來講,並不非常重要。顧客想要買的是什麼,他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這才是重要的,因為它決定著什麼是一個企業,它生產些什麼,它是否會興盛起來。
顧客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礎,隻有顧客才能提供就業。正是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和需要,社會才把物質生產資源托付給工商企業。
——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活學活用】
正如德魯克所闡述的那樣,顧客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隻有生產出顧客需要的產品,企業才有存在的必要。
李嘉誠就是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考慮企業經營,最終為自己贏得商機的典型人物代表。
李嘉誠在創業初期,廠子小,資金又少,為了能擺脫困境,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非常珍惜每一次與客戶合作的機會,想盡辦法留住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