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李嘉誠準備第二天去見約好的訂貨商。這個訂貨商對他來說,是個大客戶,訂貨商想要他生產塑料花。他權衡了一下,目前市場上有賣塑料花的,但價格都很昂貴,自己也抬高價格,事情成功,自己就可以一時獲得更多的利潤回報。但是,訂貨商可能會考慮去其他家訂購,因為自己的廠子不大,資金不足,還沒什麼名氣。而自己如果多讓利給訂貨商,再保證產品質量,那麼,就一定會和訂貨商順利合作,而自己薄利多銷,銷售得多,並且還能打響知名度,占有市場份額。他敏感地預測到如能與這位訂貨商達成協議,自己的長江工業公司不但能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在香港取得相當有利的競爭地位。
第二天,他們在一家咖啡館見麵了,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幾秒鍾,他們都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品嚐著咖啡。接著,李嘉誠從手提包裏拿出八種塑膠花,放到外商麵前。然後,誠懇地告訴外商:“先生,這八款塑膠花是我和公司設計人員昨晚一夜沒睡按您的願望設計出來的,有五款我想基本符合您的要求;而另外三款,因為我考慮到您的訂貨是為聖誕節準備的,所以,我在您要求的基礎上,又把一些東方民族的傳統特色融合進花的製作中,我認為或許您會喜歡,所以全部拿來,供您挑選。”
李嘉誠明白自己資金不足的劣勢,但他看準了這次薄利多銷的機會。因此,在設計產品時,他費了一番周折,仔細考慮了客戶的需求,他認為,隻有讓客戶獲得最大利益,自己才能獲得利益。
李嘉誠接著說:“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十分希望能夠長期與您合作。長江目前雖然資金不夠充足,也沒有擔保,但是我們卻可以給您提供全香港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質量、最美的款式,並保證在交貨期按時交貨。而且,這八款塑膠花樣品,如果您覺得滿意,我願意送給您,隻是希望有機會跟您合作。”
這位訂貨商聽完李嘉誠的話非常驚訝,沒有想到他竟然能在一夜之間設計出八種款式的塑膠花供他挑選。訂貨商仔細地欣賞這八款塑膠花,非常滿意,他用欽佩的目光注視著麵前這位華人企業家,高興得情不自禁地握著李嘉誠的手連聲說:“了不起,年輕人,我同意跟你合作,我相信你會幹好的!”
這次成功合作,最終讓長江實業公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能力。
李嘉誠站在顧客角度考慮問題,急顧客之所急,充分考慮顧客的利益,這樣才留住顧客,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可能。但有些企業家一味地生產自己喜歡的產品,並且主觀上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應該是顧客喜歡的東西,這樣想就有些主觀臆斷了。企業想要穩步成長壯大,就要切實站在顧客的角度,通過係統的調查研究顧客的需要,調整生產的產品,這樣才能在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也獲得自身的發展壯大。
企業也要學會創造顧客
【德魯克如是說】
企業的存在目的在於“創造顧客”,事實上,企業的目的必須在社會之中,因為工商企業是社會的一種器官。企業的目的隻有一種適當的定義:創造顧客。
潛在的顧客可能並沒有感覺到需要。在靜電複印機或電子計算機出現以前,誰也想不到他需要一部複印機或計算機。在企業采取創新、信貸廣告或推銷等方法創造出人們的需要以前,可能需要並不存在。以上講的每種情況,都是企業的活動創造出顧客。
——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活學活用】
正如德魯克所言,市場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各種經濟力量創造出來的,而是由工商人士創造的。當顧客在獲得能滿足他所需要的事物以前,企業所能滿足的需要可能已經被顧客感知到。好像饑荒年代中的食物一樣,這種需要可能在顧客的生活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並在他有意識的時候常常想到它。但是,直到工商業人士把這種潛在的需要變成實際的需求之前,它始終隻是一種潛在的需要。隻有在把它變成實際的需求以後,才會出現顧客和市場。
有時候,顧客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的需求還沒有被自己發現,作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的企業,就要替顧客考慮,發掘顧客身上潛在的消費需求,不斷創造顧客,也創造企業的奇跡。
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雞連鎖餐廳。20世紀30年代中期,熱衷於烹飪的山德士上校(Colonel Harland Sanders)經常嚐試用各種各樣的調味品進行配方。當他發現用10種神奇香草和香料配合的麵粉裹在雞塊上烹炸後,他的聲譽漸漸提高。然後,在一個星期天,當他正準備為遊客們烹製炸雞時,他增加了第11種成分。山德士上校說:“用我發現的這第11種配方使我擁有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