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欲收服鄰國代國。一天,他來向管子征求意見。
桓公問管仲說:“代國的特產有什麼?”
管仲回答說:“代國的特產為狐白的皮革,您可出高價收購它。”
管仲接著說:“狐腋的白毛根據寒暑變化,六個月才出現一次。您以高價收購,代國人忘其難得,喜其價高,一定會成群結隊地去獵取。這樣,齊國的金錢還沒付出,代國的民眾都會放棄農耕而鑽進深山老林之中。離枝國得到消息後,定會入侵代國的北部。離枝國入侵其北,代國必定會歸順齊國,您可立刻令手下人帶錢去收購。”
桓公說:“好。”立即命令中大夫王師北,帶領人員載著錢到代國,求購狐白之皮。
代王聽說此事,馬上對其丞相說:“代國之所以比離枝國弱,就在於沒有錢。現在齊國來用錢購買狐白之皮,這是代國的福分。你趕快下令百姓去收取狐白之皮,以換取齊國的金錢。我將用它招來離枝國的民眾。”
代國百姓果然舍棄農業,進入山林之中,尋求狐白之皮。二十四個月還湊不成一張。離枝國聽說後,則準備入侵代國北部。代王聞之大驚,隻好帶領士卒保衛代國。離枝國終於占領代國北部。代王便率領其士卒,自願歸順齊國。齊國未花一錢,僅遣使交往,三年後代國就歸順了。
管子用“障眼法”使代國掉進了自己設置的陷阱。《暗渡陳倉》中載:“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管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是以利誘之,將代國牽著鼻子走;然後等代國誤入歧途時,代國北麵的離枝國就乘機攻了代國一個措手不及;最後,齊國就坐收漁利,不費一兵一卒就將代國成功收服。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障眼法”通常為貶義詞,對它的運用甚至會受到道德因素的製約。但作為一種計謀,借障眼法以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美國費城,一位老板開了一家商店,名叫“紐約貿易商店”。不久,又來了一位老板,好像故意要與前一位老板作對似的,竟然牆挨牆地又開了一家同樣的商店,名叫“美洲貿易商店”。真是冤家路窄,兩家從開始時的互相競爭,很快演變成互相“競罵”。
“紐約貿易商店”掛出招牌:“新到愛爾蘭亞麻被單,質量上乘,價格低廉,每條6.50元。”這時,“美洲貿易商店”立即針鋒相對地掛出招牌:“隻有我們的被單才貨真價實,每條5.95元,大家要擦亮雙眼,謹防假冒。”接著,雙方對罵,然後又競相降價,最後,“紐約貿易商店”支持不住了,隻好敗下陣來。於是人們爭相到“美洲貿易商店”搶購,直到搶走最後一條床單為止。大家都以為買到了最便宜的商品。
許多年以後,其中的一位老板去世了,另一位老板也停業搬了家。人們覺得很奇怪:本來競爭對手失去了,就可以獨占市場,為什麼要停業?後來人們才知道,兩位老板是親兄弟,他們所進行的互相“競罵”原來是在演戲,所有的競爭價格都是騙人的,一方競爭失敗,會使另一方的商品全部售出。
智慧金言
兄弟倆明裏是相互競爭,而私下的目的卻是招徠顧客。他們知道,“貨比三家”。顧客都有一種喜歡比較的心理,那些便宜的、實惠的、優質的總是更能受到他們的關注和喜愛。於是,他們就主動營造了一種“競爭”的假象,這種障眼法在某種程度上迷惑了顧客的認知力和判斷力,使他們對自己的商店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