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
很多老師反映,課堂氣氛沉悶,使自己失去授課的激情。老師們希望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回答問題,這樣課堂才能像一潭活水,孩子們才會在課堂上找到學習的樂趣。很多父母也因為孩子不主動回答問題而擔憂,他們希望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
那天周女士收到了女兒班主任發來的一條短信: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字跡工整,聽課認真,不足之處是課堂上發言不積極。上課要開動腦筋,舉手發言,珍惜每一次鍛煉的機會。
這是周女士第二次收到類似的短信了。
周女士說,她女兒一直以來表現欲就不是很強,開學時周女士就提醒女兒上課發言要積極,可是女兒總是不屑地說:“為什麼要積極發言呢?隻要我知道答案就行了,沒必要站起來告訴老師啊!”
周女士明白,女兒的成績不錯,她不願意主動回答問題是因為她沒有意識到主動回答問題的好處,沒有認識到這一細節對她學習的幫助。於是她認真地告訴女兒課堂上多舉手回答問題這一細節對學習的好處……
生活中,不少孩子在課堂上沒有主動回答問題的意識,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們往往以事不關己的姿態麵對,隻有當老師點名讓他們回答問題時,他們才說出自己的答案。否則,他們寧願充當旁觀者。
當然了,這裏有擔心回答錯誤被同學笑話、被老師批評的憂慮,也有其他的原因,但是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認識到主動發言的意義。對於這一看似瑣碎的課堂細節,不少孩子沒有引起重視。殊不知,其中蘊含學習的訣竅。
課堂上積極發言有這樣幾個好處:
(1)上課不會走神。隻要孩子積極主動地回答老師的問題,那麼他們就必須處於思考狀態,積極地按老師的思路思考,掌握學習的節奏,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2)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是對孩子的一種檢測。如果孩子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那麼他們的自信肯定會得到提高,會對自己起一個激勵作用;當然回答錯了很正常,但孩子會對回答錯的題目印象特別深,也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3)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可以實現孩子和老師的交流。老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或把問題講得更加詳細一點,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學習知識。
一位父親問女兒為何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女兒回答說:“害怕說錯了。”這種現象很常見,孩子害怕說錯了是自尊心強的表現,父母可以教育孩子:“說錯了沒關係,課堂上說錯了,考試的時候才不會出錯。”讓孩子明白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出錯沒什麼大不了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孩子擔心出錯,可能是害怕老師批評他們,這也要求老師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多給孩子鼓勵和認可,少給孩子批評和打擊。
語文老師給學生們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他把題目寫在黑板上後,問道:“這篇文章的題目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文章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嗎?”學生遲遲不舉手,老師叫了一位前排的學生,學生回答:“這篇文章的題目用了引號,顯然是引用別人的話。”“答得真好,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舉手呢?”學生還沒來得及體驗老師“答得真好”的表揚,又被老師“為什麼不舉手”的“質問”打擊了一下。
孩子之所以不舉手,總是有原因的。這位老師的做法並不利於提高孩子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反而會打擊孩子。如果改成:“答得真好,如果你主動舉手就更好了。”效果肯定不一樣。這就告訴我們:要發自內心的由衷的表揚和鼓勵孩子,才會被孩子真正接受。
雖然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隻是一個細節,但是對孩子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父母應該努力讓孩子認識到這一細節,提高孩子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1)鼓勵孩子在家裏回答問題。在家裏,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共同學習,多提一些問題,鼓勵孩子回答。當孩子在家裏養成了回答問題的習慣,到了課堂上也就容易舉手發言了。
(2)讓孩子總結回答問題的好處和壞處。讓孩子自己總結發言的好處和壞處,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孩子通過認真思考會認識到,回答問題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
(3)成績是最好的回答。如果孩子擔心答錯了會被笑話,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答錯了能讓你記得更牢。”即使課堂上同學笑你,你掌握了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後還會有人笑你嗎?
讓孩子做好課堂筆記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此話一語道出了做筆記的重要性。課堂上隻有45分鍾,而老師要講的內容又那麼多,要想全都記住,除了用腦子以外,還需要準備一個筆記本,記下老師講的提綱以及重點內容,這樣可以方便日後複習。事實上,如今做好課堂筆記已經成為了一種學習的有效方法。
孫瓊上學一個月了,那天爸爸無意間翻開他的筆記本,發現上麵仍然幹淨整潔,根本就沒寫幾個字。於是他把兒子叫過來,問他是怎麼回事,誰知道兒子滿不在乎地說:“爸爸,老師講的內容我都學會了,何必多此一舉呢?做筆記多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