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有人緣才有競爭力,讓孩子掌握與朋友相處的細節(2)(3 / 3)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導者、示範者,當孩子與夥伴發生摩擦時,父母要做到公正對待,不能簡單地說教,更不能一味的偏袒自己的孩子。否則,隻會不斷激化孩子間的矛盾。那麼父母怎麼教會孩子克製自己呢?

第一,降溫處理。

當孩子和夥伴因為小摩擦發生糾紛時,父母應該及時製止他們,然後讓自己的孩子靜靜地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時候最好不要急不可耐地批評教育孩子,更不能袒護孩子。這種降溫處理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意識到剛才的摩擦中自己的不對,從而平靜下來。

當孩子的情緒慢慢緩解時,父母再讓孩子把自己反思的講出來,並針對孩子的話作出回應。如果孩子反思得很好,應該給予表揚。這樣能強化孩子正確的認識,幫助他提高自我製約能力。若孩子具有闡述自己理由的能力,你可以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幫助他分析。相信這樣下去孩子會逐漸成為一個懂道理、有理智的孩子。

第二,曲線幫助。

在家裏營造民主的氣氛,給孩子提供協商家事的機會,比如商量周末的安排、外出去哪裏等。當有了不一致的看法時,要讓孩子學會用言語協商。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明白言語溝通的力量。當他在人際交往中和別人發生摩擦時,他就不會貿然出口傷人、出手打人了,而是懂得和別人協商,和別人講道理。這樣的話,孩子就不容易衝動。

第三,率先垂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非常大,父母之間遇到分歧時若能平靜協商,而不是大動肝火、大發脾氣,那麼孩子會將這種處事方式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並在實踐中運用。一個懂得擺事實、講道理,懂得克製情緒,不亂發脾氣的家長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人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從家長身上學會的是克製和理智。

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在沒有搞清楚原因之前,不要輕易批評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而應該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平靜地向孩子問明原因,這樣就不會因為衝動而誤解孩子,就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了。如果你沒有克製自己的脾氣,說出了傷害孩子的話,事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衝動是沒有意義的。這樣不但會贏得孩子的敬重,還會使孩子在與人發生摩擦時學會克製,保持理智。

別讓孩子成為霸道專橫的“小皇帝”

如今有些獨生子女,在家裏是不折不扣的“小皇帝”,有爺爺奶奶寵,有爸爸媽媽哄。孩子要什麼,父母幾乎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逼迫家長妥協,而很多家長往往是言聽計從。這就使得孩子霸道無禮的行為愈演愈烈。

“張老師,成成搶我的奧特曼。”

“張老師,成成推我。”

“張老師,成成搶我的手槍。”

……

整個上午,接連幾個小朋友都來報告小成成的霸道表現,這引起了老師的關注。

成成表麵看似文文靜靜,卻非常霸道。剛入園那陣子,成成看見小朋友手上有玩具,就去搶,看到小朋友手裏有好吃的,就去奪,弄得全班小朋友都怕他,不願意接近他。

在不少家庭裏,孩子是“小皇帝”,父母及爺爺奶奶都圍著孩子轉,這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不斷膨脹。在學校裏,有些孩子自私霸道,不僅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零食,還經常霸道地搶小朋友的東西。孩子這種不良的思想會嚴重影響他的人際交往,使他讓別人敬而遠之,沒有朋友。如果孩子有霸道的表現,不但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還會使父母的形象受到影響。

孩子的霸道是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形式之一,很多父母都為孩子的霸道行為而大傷腦筋,這裏介紹一些教育有霸道毛病孩子的具體方法。

(1)不予理睬。當孩子霸道無禮時,父母首先要婉言相勸。如果沒有效果,那麼不妨對孩子來個不理不睬,在不會使孩子太難堪的情形下,堅決采取這個行動。

(2)引發孩子良好的行為。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有不好的行為表現時,父母有必要設法引發孩子另一方麵好的行為。當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為時,父母需要鼓勵、讚許孩子。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當霸道的孩子表現出禮讓溫和的行為時,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獎賞和鼓勵。

(3)設法讓孩子發泄過剩的精力。父母平時多帶孩子從事體力方麵的活動,並給予適當的輔導,使孩子過盛的精力得以發泄,同時還可以引導孩子閱讀書籍、聽音樂,熏陶孩子的性情,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4)讓孩子飼養小動物。孩子在喂食、撫摸小動物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起愛憐弱小之心,這樣孩子的霸道之氣會逐漸減弱。

(5)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霸道的孩子認為霸道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父母不妨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玩,如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等,同時告訴孩子懂禮貌、講道理的孩子是受人歡迎的,讓孩子意識到霸道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