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運權:能做表率,當仁不讓(1)(2 / 3)

由於統治者采用了對人才的感情投資,那麼人才也往往能夠受人點滴,報之湧泉。

三國東吳的周泰是位武將,因勇敢善戰戰功卓著而很得孫權喜愛。建安二十三年,孫權留平虜將軍周泰為鎮守重鎮主將。孫權借到前線視察的名義,來到前線,置酒宴款待眾將。席間,孫權乘眾人酒酣耳熱之際,讓周泰脫去上衣,露出身上的累累傷痕。孫權指著周泰身上的傷痕一一詢問是哪次戰鬥中留下的,周泰逐一作答。最後,孫權拉著周泰的手流著眼淚說:“將軍臨戰勇如猛虎,從不計安危,以至數十次負傷,我怎麼能不像親兄弟一樣對待你,把重任托付給你呢?孫權的一番表演,使周泰感動的一塌糊塗。”

古代時,孟嚐君為了其政治抱負,廣羅天下才士供養起來,叫作門客。馮諼初到時被視為門客中的最低層一類。手下人隻拿粗茶淡飯招待他。馮諼倚靠著柱子用手指彈著劍唱道:“劍呀,我們回去吧,這裏吃飯沒有魚!”有人將此報告了孟嚐君,孟嚐君吩咐說:“將他的飲食水準提高到門下檔次。”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又彈劍作歌道:“長劍呀,我們回去吧,出入沒有車可供乘坐!”其他門客都取笑他,把這事又告知孟嚐君,孟嚐君說:“為他配備馬車,檔次提高到門下車客。”於是馮諼得以乘車弄劍。可是不久,他又故態複萌彈著劍又唱開了:“長劍呀,我們回去吧,這裏沒有什麼可養家的!”其他們客都厭惡他,認為馮諼貪婪不知足。孟嚐君得知他家有老母,就派人不斷供奉食物。這樣,馮諼就不再唱歌了。馮諼試出孟嚐君是個大度之人,有容人之量,才決定留下來為他賣命。正因為深知了孟嚐君的為人,馮諼才能在後來鬥膽私自作主借孟嚐君之名燒掉大量借據,為主買義,從而收買了人心,為日後孟嚐君落魄取得一塊容身之地和得以東山再起的基地。

從現代企業的用人實踐來看,要使人才人盡其用,首先要讓下屬喜歡你。例如,對如何識別和使用人才,李嘉誠自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都自己親曆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得他們安心工作,那麼,你就首先要讓他們喜歡你。”

他指出,業務發展愈是龐大,就更要懂得用人之道,獨具慧眼。而李嘉誠那份“慧”是出於一份“心”。一位長江實業的司機跟采訪李嘉誠的記者說:“我們真是很喜歡我們老板,他對我們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積金投資在外麵遇金融風暴損失很多,老板填了那筆數,不讓員工的公積金受損。”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所麵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由於當時社會的綜合因素,工人文化水平低,多數人隻有小學文化程度,技術管理方麵的人員更是奇缺,那些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元老重臣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水平達不到企業發展的要求,麵對越來激烈的商業競爭,要靠這樣一支隊伍創出佳績顯然是不可能的。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業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幹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員,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製訂了若幹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這些措施深得員工們的歡迎,使他們更加喜歡自己的企業。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傳授知識,並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裏,既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洋人。可以這麼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團能成為縱橫東西的跨國集團,是和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膽起用洋人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在外,尤其是在西方,是他集團進軍西方市場的向導。其中傑出的代表為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現任副主席英國人GeorgeCMagnus,他是一名現代企業管理大師,70年代加入長江實業後一直追隨李嘉誠左右,為“長江實業”的發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勞。另一名為李嘉誠十分器重的英人是SimonMurry,他是李嘉誠遠征西方的代表。

1986年李嘉誠與SimonMurry策劃,買下了英國一家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全部出售,獲利2400萬美元。此外他們還相繼收購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份,使李嘉誠的勢力逐漸向國外大集團滲透。

精於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裏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傳李嘉誠左右手與“客卿”並重,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過人,集律師與會計師於一身的李業廣和叱吒股壇的杜輝廉。由於李嘉誠對他們十分信任和尊重,也換來了他們對李嘉誠的敬重和對公司盡心盡力的奉獻。如杜輝廉為李嘉誠在股票發行、二級市場上的收購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1987年香港股災之前,為李嘉誠的集團成功集資1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