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人馬聞訊點下三千軍馬,由宋江等二十個頭領率領,與三山兵馬會合,眾英雄齊心合力,終於取得全勝。
水泊梁山的周圍漫布著十餘支隊伍,占據著十餘處山頭。朱武等頭領占據少華山,李忠等人在桃花山,魯智深等人在二龍山,孔明兄弟在自虎山,燕順等人在清風山,呂方在對影山舉義旗,歐鵬在黃門山起義,還有鄒淵叔侄的登雲山義軍,裴宣的飲馬川義軍,樊瑞的芒碭山義軍,鮑旭的枯樹山義軍。這些義軍先後投奔水泊梁山,“宛子城中藏虎豹,寥兒窪內聚蛟龍。”
三山聚義打青州,眾多支義軍離開自己的山寨投奔梁山泊,主要是為了聯合,人多力量大,可以共同抵禦官府的進攻。各支義軍力量都不大,弱弱聯合便成了強勢,所以才能兩贏童貫,三敗高俅。
弱弱聯合成氣候的例子很多。
螞蟻是弱小的動物。非洲有一種兵團蟻,它們長相跟亞洲螞蟻相似,一樣的渺小,一樣的微不足道。但是,它們群居在一起,億萬之眾共進共退。所到之處,生靈塗炭,草木絕跡,連獅子、老虎這樣的猛獸,碰見兵團蟻,瞬間竟成一副骨架。如此渺小的弱者聯合起來,竟然無堅不摧。
清末,上海的民間秘密團體很多,但都不大,有天地會、青巾會、編錢會、百龍會、紅羅黨、小刀會等,鴉片戰爭後,這些秘密團體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戰鬥組織,這就是小刀會。1853年,小刀會在嘉定、上海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17000人。
19世紀末,國內成立了許多反清的革命團體,孫中山在香港建立了興中會,長沙成立了華興會,上海成立了光複會,武昌成立了科學補習所。1905年,孫中山從美國到了日本,他看到國內革命團體雖多,但群龍無首,力量分散,不足以對付清政府,需要把它們聯合起來,組成統一的政黨。孫中山的主張得到了各革命團體的讚同,於是建立了中國革命同盟會。幾年後,同盟會發動了武昌起義,推翻了封建的清政權。
佛經中講了一個著火的故事。瞎子、聾子和瘸子住在一間屋子裏,一天屋子外起火了,聾子雖然看見大火,但聽不到倒塌聲,不知道往哪邊跑才是路;瞎子眼雖看不見,但聽得清楚;瘸子眼明耳聰卻走不快。於是瞎子背著瘸子,聾子拉著瞎子,瘸子指路,三個人合作,順利地跑到安全地帶。
上述的例子充分說明弱弱不但可以聯合,而且可以形成整體優勢。弱弱聯合絕對不是什麼“烏合之眾”。強勢與弱勢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強弱會隨著競爭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強者能變弱,弱者也可以變強;另一方麵,強與弱是就整體而言,如果從某個局部來看,強者會有其薄弱環節,弱者也會有強的一麵。弱者能集中自己的實力於某一點,就會形成局部的強大。幾個整體弱勢將各自的局部強勢組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完全可以變成一種整體強勢。
上海有一位運輸專業戶,擁有10輛大卡車,幾年跑下來,這些車都成了破車。如果全部淘汰更換新車,又沒有這個投資能力;棄之不用,又於心不忍。後來,他將10輛破車上的好部件重新組合成了幾輛好車,車隊規模雖小,經濟效益仍很可觀,這位運輸專業戶重組破車的思維,就是“弱弱聯合”。
山東有三家弱勢企業:電子器材公司、計算機應用研究所、電子通訊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都處於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境地。他們感到再“單幹”下去必破產無疑,於是搞起了弱弱聯合,重組成了一個電子集團。有的公司原來有人才優勢,有的公司原來有廠房優勢,有的公司原來有市場營銷優勢,重組後的電子集團把各自的優勢集中起來,開發出IC卡智能管理型電話,行銷國內二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占有率達70%,一年的銷售收入達1.6億元,利稅3000萬元。可見,弱弱聯合能更有效地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本結構,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若不聯合,即使想開發新產品,“單幹戶”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小企業當然是弱勢,人們常說船小好調頭。不錯,過去很長一階段中船小確實容易調頭,轉產快。但是,小船一旦發現前方受阻,想調頭卻難找到調頭的空間,因為海洋裏的船太多了,即使調了頭進入新行業往往仍然還是小船,過不多久還需再度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