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交際:八麵玲瓏,左右逢源(1)(2 / 3)

宋江叩頭稱謝,執笏啟奏說,宋江本是一個芝麻大小的押司,因為誤犯了刑典,流放到江州。在江州喝醉酒,口出狂言,罪刑罪加一等。當開刀問斬,被晁蓋等人救出,無處逃避,隻好上了梁山泊,苟延小命,所犯的罪惡,萬死難逃,今天承蒙聖上寬恤收錄,赦免本罪,宋江披肝瀝膽,也不能報答皇上之恩。今天奉詔破遼,怎不竭力盡忠,死而後已。

天子大喜,再賜禦酒,叫人取來金鵲畫弓箭一副,名馬一匹,全副鞍轡,寶刀一口,賜予宋江。

宋江叩首謝恩,帶了天子禦賜寶刀、鞍馬,弓箭回到營地,傳令諸軍將校,準備行裝,起程破遼。

宋江在取得征方臘、滅遼國等巨大戰功之後,宋江自己不僅沒有得到皇帝的嘉獎和封官晉爵,反而,導致最後被奸臣在禦酒中下毒身亡的即悲壯又慘烈的結局,主要原因就是宋江在名節與權利麵前過於執著固執,缺乏那種方方圓圓、做人有度靈活與技巧的最佳狀態。之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聰明的女人懂得適度地打扮自己,一個成熟的男子知道恰當地表現自己。美酒飲到微醉處,好花看到半開時。這就是方方圓圓,做人有度的最佳狀態。那麼,商業競爭中當代企業家與商人又該如何做到方方圓圓,做人有度呢?商業競爭,隻有先做好詳細計劃,才不至於出現打“舍命戰”、“糊塗戰”的情況。無論是創辦公司也好、興建工廠也好、公司擴大規模也好,都必須在實際操作前做詳盡規劃,如果不詳細規劃與分析市場的銷路、競爭者的虛實、消費者的偏好、成本效益等,盲目投資或推出新產品,就有可能招致失敗。

台塑集團就有過這方麵的沉痛經驗教訓。該集團在前進鎮有一個分廠,占地約二十甲(甲是台灣的土地單位),可在建廠之初,集團領導人並未想到公司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那塊地是向台糖公司購買的,當時,這二十幾甲地下放給農民用於耕種。為了取得這塊地的使用權,台塑集團請政府出麵,又花了五十多萬元才使農民放棄優先權。當時另有兩個公司要求分得一塊地皮,台塑的領導者認為自己辦廠一甲地就夠了,就讓出了部分土地。盡管當時台塑地契上寫明,讓出的這些地不得轉賣,不得作其他任何用途。結果那兩個公司在買得土地後,還是把地分售給別人,完全不顧台塑的要求——而這些地是台塑花了五十萬買的優先權。後來台塑的這個工廠生產規模有了發展,一甲地遠遠不夠,公司又花大價錢從那些人手中買回土地。在這件事中,錢是另一個問題,關鍵是做事沒有計劃,沒有遠見,就要花冤枉錢。事先製訂計劃,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兩手準備,處變不驚。

在這方麵,日本人可以給我們以啟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石油危機共爆發過三次,每一次都給西方國家以沉重打擊,日本是一個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可日本多數企業卻少有損失,因為它們麵對危機製定了兩手計劃。一是通過各種途徑和石油大亨們搞好關係,以保證石油的來源;二是另辟蹊徑,抓住人們對低消耗產品的需求,大力開發節能型產品。當這些低價的節能產品投入西方市場時,引得消費者的爭相購買,巨額利潤流向日本。計劃周全不僅沒有使日本像其他國家那樣被石油炸彈打垮,反而處變不驚,亂中取利。

2.目光遠大,周全計劃。

上麵提到台塑的例子,其實也是一個計劃要有長遠眼光的問題。做計劃要考慮市場今後的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現在。

3.全麵計劃,整體周密。

要做計劃的時候,千萬不能隻把眼光盯在一處,而要看到事情的方方麵麵,力求整體周密。這方麵生態農業給我們以啟示:這種農業和傳統農業不同,不是單純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或是牲畜的飼養,而是將這二者看作一個整體,統籌計劃。它主要在中國南方存在,農民們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養牛、養鴨、養魚。牛、鴨的糞可用來肥田,也可流入池塘,為浮遊生物提供孳生條件,為養魚提供良好條件。養魚也不是傳統的方法,而是把整個水麵看作一個整體,綜合計劃。采用立體的方式,上層養青魚,中下層養鯽魚,充分利用水麵。這樣單是養魚就比一般方式養魚利潤高出兩倍,再加上養牛、養鴨、種植的收益,利潤就比傳統農業高出幾倍,且有利於環保。

4.從最容易做的地方開始做計劃。

做計劃要從最容易做的地方開始。不論大小公司,開會都是經常的事,通常情況是從上午九點開到十一點,疲勞轟炸,非常辛苦。這裏不是說開公司就不能開會,開會能起到上情下達,溝通思想、交流信息的作用,但如果想收到好的開會效果,會議主持人事先必須做好計劃、準備。

【智慧金言】

綜上所述,由於君子愛名,小人愛利,人一旦為名利驅使,往往身不由己,隻知進,不知退。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總是春風得意。人生最風光,最美妙的往往是短暫的。因此說方方圓圓,是做人有度的處世藝術。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樣。與人相交,不論是同性知己,還是異性朋友,都要有適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勢盡人疏,利盡人散之結局,同時友誼也隻有在平淡中方能見真情。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越會反目為仇。古人告誡說:“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手休。”在人生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起承轉合過程中,人應隨時地恰如其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時就是隨時,中就是中和,所謂時中,就是順時而變,恰到好處。鑒於人的情感和欲望常常盲目變化的特點,講究時中,就是要注意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退而求其次,並不是懦弱畏難。當人生進程的某一方麵遇到難以逾越的阻礙時,應善於權名通達,心情愉快地去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去追求,這事實上也是一種進取,是一種踏實可行的以退為進。這也就是當代人適可而止,見好便收的方方圓圓,做人有度的處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