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站在對方立場看世界
你要知道別人有什麼需求,就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加以揣摩、觀察。那麼,當你有意識地這樣做的時候,你已經學到應酬學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
宋江等好漢被朝廷招安後,打的第一場戰役就是對付來犯的遼國。兩軍還未交戰,遼國兩番派來使者,招降宋江。
宋江對前來使者歐陽侍郎說:“這裏也沒外人,對你也沒什麼隱瞞的。前番你來,軍中皆知詳細,其中有一半人,不肯歸順。今天,若我宋江隨你朝見狼主,副先鋒盧俊義必然引兵追趕,若互相廝殺起來,也就傷了兄弟的和氣。”接著,宋江建議說:“眼下我打算先帶心腹之人,不管哪個城池,先躲躲。盧俊義如果引兵趕來,我也好回避他,若他不聽,再廝殺也不遲。如果他不知我等下落,必回報朝廷,必然節外生枝,屆時我等朝見狼主,引領大遼軍馬,與他廝殺,未為晚矣!”
歐陽侍郎聽了宋江這一席言語,心中大喜,便介紹霸州讓宋江安身。霸州乃遼國國舅把守,宋江可與國舅同在那裏,以觀這邊情況。宋江於是說:“既然這樣,我就星夜派人回家,把父親搬來,以絕根本。”
經過一番策劃,宋江等好漢將計就計,智取了霸州,為大宋江山收服了第一方失地。這個例子,宋江就是很好地通過了水轉圓,心轉方,變為通,通為靈的技巧,幾乎兵不血刃就達到了收複失地的目的。可見,人不可拘泥於一種思維,隻有變才能通,通才能靈。
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的需求,在社會上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不多,這是人人怕吃虧的心理造成的。
你要知道別人有什麼需求,就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加以揣摩、觀察。那麼,當你有意識地這樣做的時候,你已經學到應酬學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
那個被稱為辯證法的始祖,希臘的蘇格拉底教育他的弟子說:“好的應酬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任何時候,忘記了這個原則,就會由早到晚都不開心。而且這種不愉快,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
現在讓我們來把“站在對方的立場”改為“替他想想”。其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相信大家都有同感,不是對這個應酬原則沒有了解,而是當你麵臨實際時你可能很快會把它忽略。所以,我們在應酬時就要常常有意識地運用它,讓它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麵。當你“替他想想”時,你的應酬方式已發生了改變,長久下去,你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諾瑞絲是一位鋼琴教師。她述說了她怎樣處理鋼琴教師和十幾歲女孩常常會發生的一些問題。貝貝蒂留著特長的指甲,任何人要彈好鋼琴,留了長指甲就會有妨礙。
諾瑞絲說:“我知道她的長指甲對她想彈好鋼琴的願望是一大障礙。在開始教她課之前,我們談話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提到她的指甲問題。我不想打擊她學鋼琴的願望,我也知道她以不失去指甲引以為自豪,並且花很多工夫照顧指甲,以使它看起來很吸引人。”
在上了第一堂課之後,我覺得時機已熟,就對她說:“貝貝蒂,你有很漂亮的手和美麗的指甲。如果你要把鋼琴彈得象你所想要的那麼好,那麼如果你能把指甲修短一點,你就會發現把鋼琴彈好真是太容易了。你好好地想一想,好不好?”
她做了一個鬼臉,表示她一定不會把指甲修短。但是,第二個星期貝貝蒂來上第二堂課時,出乎諾瑞絲的意料,她修短了她的指甲。
貝貝蒂很愛她的指甲,要命令她把指甲修短可以說是相當困難的,但諾瑞絲卻沒有直接這樣做,她隻不過這樣“替她想想”。
【智慧金言】
當你“站在對方的立場”或“替他想想”之時,對方也會用同樣方式來對待你的。
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
俗話說:“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所以說,凡事都要留有餘地,方可避免走向極端。特別在權衡進退得失時候,務必適可而止,見到做到,見好便收。
世事如浮雲,瞬息萬變。不過,世事的變化並非無章可循,而是物極必反,循環往複。人生變故,猶如環流,事盛則衰。生活既然如此,做人處世就應處處講究恰當的分寸。過猶不及,不及是大錯,中國人在這方麵表現出高超的處世藝術。俗話說:“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所以說,凡事都要留有餘地,方可避免走向極端。特別在權衡進退得失時候,務必適可而止,見到做到,見好便收。
宋江招安成功,心中夙願完成,走出了他忠義報國,建功立業的第一步。
宿太尉在梁山泊宣讀完招安聖旨,便帶宋江麵見天子。天子見到宋江,龍顏欣悅,賜酒接風。天子說:“卿等一路跋涉,軍馬驅馳,為寡人征虜破遼,早奏凱歌而回,屆時朕定會重加錄用,其餘將校,也定按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