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此番安排勝似強攻,無聲無息地將許多梁山好漢滲透到北京大名府中,各自占據有利位置埋伏下來。正月十五日夜晚,城中眾位好漢觀燈的觀燈、埋伏的埋伏;城外的八路梁山大軍也在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數裏外待命。二更時分,時遷在翠雲樓上放火為號,城內城外梁山好漢一齊動手,裏應外合。官軍顧東顧不了西,顧外顧不了內,被梁山眾將領帶軍殺得大敗。梁山好漢們打開大名府庫房糧倉,將糧米賑濟市民,將金銀寶物裝車運走,凱旋而回。
在此之前,梁山好漢曾兩次攻打北京城,雖然打了兩個勝仗,收了關勝、索超兩員大將,但是並未攻下城池,也沒能救出關押在大名府獄中的盧俊義、石秀。倘若仍用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強攻,可能還會重蹈舊轍。使用人員滲透的辦法,在對手毫無警覺的情況下,遍及全城要害位置,以便裏應外合。
滲,是一種“柔”,所謂“滴水穿石”就是“滲”的作用,以柔克剛。滲透的客觀影響力,似春風潤雨,雖細而無聲,卻強大而持久。
有剛無柔易折,有柔無剛易散,剛柔結合,才能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任何一個單位的一切事物都由人來決定,並且最終靠人去完成。所以,管理需要有章有製的硬性約束,也需要企業文化的柔性感染。
環境對人的成長既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又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三字經》中有一句“昔孟母,擇鄰處”,說的是孟子的母親重視優良環境對孩子成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孟子本人也強調環境滲透影響的重要作用。他以教齊語為例,一位齊語老師教孩童學齊語,同時有許多楚人打擾他們,縱使每天鞭打孩童,逼迫他們說齊語,也是學不成的。如果帶孩童在臨淄的鬧市裏住上幾年,縱使每天鞭打他們,逼迫其講楚語,也是辦不到的。
孔子的三千弟子為什麼能湧現出七十二位賢人,那是學風的熏陶滲透;少林寺為什麼出武林高手,河北吳橋為什麼出雜技人才,廣東梅縣為什麼出足球人才,蒙古族人為什麼善騎,維吾爾族人為什麼善舞,京劇中的梅派、譚派為什麼幾代人都是名角,環境的滲透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南北朝時的顏之推,寫了《顏氏家訓》20篇。他在《慕賢》篇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這“久而自”三個字,即是滲透的作用,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皆被收去,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量變就轉化為質變。
環境氣候的潛移默化作用有三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心理感應的滲透效應。群體心理氣氛能對群體成員產生極大的影響。健康、活躍、積極的群體心理氣氛滲透,將使其成員心情舒暢、情緒高昂、鬥誌旺盛,工作效率高;反之,會使其成員心情壓抑、情緒低沉、毫無鬥誌,工作上不是效率低,就是差錯多。
二是作風感應的滲透效應。作風,指道德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唐初貞觀盛世,國家有良好的風尚,到處都是君子之風,所以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三是學術感應的滲透效應。一個潛心研究蔚然成風的群體,其成員必定有積極的上進心、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的衝動。
企業占領市場時,如果競爭對手太強大,或是自己對市場情況的發展趨勢不明了,此時采取大張旗鼓廣告開路、長驅直入的辦法,收效不見得好。不妨學學梁山好漢對大名府的滲透,若不動聲色地滲透市場,倒可能以柔克剛。
裏應外合,伏兵製勝,此乃滲透市場一策。日本龜甲萬醬油株式會社為了打進自己還很不熟悉的美國市場,先采取與美國企業合營,用代銷的方式,取得了進入美國市場的突破口。通過這一滲透渠道,會社深入美國國內,了解美國人的習慣愛好,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然後在國內進行相應的研製開發,生產適應美國市場的新產品。5年後,該會社在美國設立的生產點和銷售點一個接一個地建立起來,市場迅速擴大。為了擴大市場,采取瞄準對手的薄弱環節處滲透,打進其中,內線埋伏,從中開花,則事半功倍。
繞開壁壘,潛入市場,此乃滲透市場二策。從戰略眼光來看,打入國際市場大有其利可圖。但是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複雜,障礙多,限製也很大。改變形式,施之以靈活多變的戰術,可以繞開壁壘。例如,有些國家限製整機進入市場,可以化整為零,以提供關鍵部件或以零部件進口後組裝的方式,打入市場。梁山泊好漢潛入大名府就是化整為零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