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沉睡在帝王穀的年輕人——圖坦哈蒙陵墓?(1 / 3)

8.沉睡在帝王穀的年輕人——圖坦哈蒙陵墓

在埃及古城底比斯西南,有一條綿延數百裏的山穀。這條山穀險峻幽遠,

荒無人煙。幾千年來,這裏一直保持著遠古的寧靜,隻有風聲在山穀中回蕩。

有一天,這個山穀像是突然醒來了,熱鬧了許多。很多人從各地紛至遝來,

朝聖似的湧向山穀。山穀中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如此吸引人們的好奇心?原

來,在這裏發現了許多座法老的陵墓,大量珍貴文物和精美隨葬品使這條看

似平凡的山穀一下子聲名顯赫起來。其實,這條山穀早在古代就已經久負盛

名了,許多名噪一時的法老死後都安葬於此。由於這是法老安息的神聖之地,

在靈魂不滅觀念盛行的埃及是不容許常人前往的,所以千百年來除了偶有大

膽的盜墓者闖入外,人們對它隻是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它的盛名漸漸幻化

成一個神話,在現實中一點一點被人遺忘了。如今,神話又變成了現實,許

多法老的陵墓被發掘出來,得以重見天日。這就是聞名埃及的“帝王穀”。圖

坦哈蒙陵墓便是沉睡在此的眾多法老墓穴中的一座。為何這位年輕國王的陵

墓保存得如此完整?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圖坦哈蒙短命而亡?所謂的“法老

的詛咒”真的存在嗎?正是這些難解之謎促使著一批批探險家走進了這片曾

經十分神聖的“帝王穀”。

法老們沉睡的聖地

法老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這個山穀中呢?我們知道,隨著古埃及

國力的日漸衰退,興建豪華的金字塔已使統治者倍加吃力,加上盜墓活動的

猖獗,醒目的金字塔已成為盜墓賊的首選目標。最終,在十七王朝時期,金

字塔的建造戛然而止。爾後,一位在埃及曆史上頗有影響的法老圖特摩斯一

世打破了傳統文化的習慣——徹底拋棄了金字塔,選擇在山穀的峭壁上營建

自己的陵墓。這樣的決定,現代人看來也許無足輕重。但在當時,無疑是與

延續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傳統觀念決裂。

在埃及,有這樣一個傳統:法老死後,將他安葬的同時,還要在陵墓的

附近,再建成一座供奉法老“卡”的神廟。“卡”是人的一個靈魂,它和人的

軀體並存。人死後,要指望複活,隻有“卡”借助完好無損的遺體外形才能

實現。然而圖特摩斯一世選擇在帝王穀的山崖上建造陵墓,使得他的遺體和

供奉“卡”的神廟相距太遠,這對“卡”附著於肉身極為不利,嚴重影響了

他的複活。但為了防止盜墓,圖特摩斯一世不得不這樣做了。

因為在此之前的幾個王朝中,盜墓活動日趨頻繁。竊賊們不僅偷走大量

陪葬品,還撬開棺材,攫取木乃伊身上的寶物,嚴重破壞了遺體。圖特摩斯

一世在位之前五百年,有人潛入澤爾王妻子的墓室,在肢解王後的木乃伊時

被驚走,倉促中把木乃伊的一支手臂藏在墓室一個洞裏。當這支手臂1900年

被一位英國考古學家發現時,仍包裹得完整無損,上麵還戴著一支貴重的紫

水晶和綠鬆石的臂鐲。如此猖獗的盜墓,特別是對遺體的毀損,使在世的法

老深感恐慌和沮喪,認為這樣下去,複活幾無希望。

可見,圖特摩斯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圖特摩斯為自己選擇的山穀位

於首都底比斯對麵的山區地段。這個山穀麵向尼羅河,背靠群山,位置極佳:

山穀四周峰巒起伏,猶如天然屏障;穀地曲折蜿蜒、人跡罕至,是建造陵墓

的理想之地。自圖特摩斯建造了第一座陵墓後,十八到二十王朝的曆代諸王

紛紛在此營建墓地。這個普通的山穀因此成為眾多法老死後的棲身之地,被

尊稱為“帝王穀”。

修建帝王穀的陵墓時,要先在峭壁上開鑿一條坡度很陡的長甬道,然後

在岩壁裏開鑿墓室和修造其他建築。甬道中一般要設有一至二個厚厚的暗門,

以防竊賊輕易進入。甬道之後,是一個寬闊的前廳,前廳的四壁設有暗門,

但隻有一個暗門通向法老的墓室,目的在於迷惑竊賊。陵墓建成後,圖特摩

斯還將知道墓葬內部結構的一百多名工人統統殺掉,可見其為了防止盜墓真

是煞費苦心。

無論人們在建造陵墓時多麼嚴守機密,在防止盜墓上多麼絞盡腦汁,都

不可能徹底阻止盜墓行為的發生。許多盜墓賊與陵墓警衛、地方官吏沆瀣一

氣,貪婪地盜取了墓中那些極具誘惑力的陪葬品,並且毀壞了裏麵法老的屍

體。圖特摩斯的遺體在岩洞裏放了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雖

有嚴密的防護措施,他的木乃伊最終還是被人挖了出來。

這樣,從圖特摩斯一世開始時,法老們選擇安身於岩洞之中以保全遺體

的希望又破滅了。為了防止法老遺體被玷汙,人們不得不將其木乃伊從陵墓

中遷出,另擇安葬之地。起初,這一行動是秘密進行的。就在竊賊們夜間偷

運贓物的時候,另一夥神秘的人也在夜色的掩護下活動。他們像竊賊一樣,

在深夜中潛入穀地,費力地挖出一條通往法老陵墓的地道。他們是一些忠於

法老的虔誠的僧侶,在保護法老遺體的鬥爭中,他們無所依靠,隻有用“盜

墓”的手段來防範盜墓者,和組織嚴密的盜賊相比,他們的行動必須更加小

心、更加詭秘。他們一方麵要避開貪婪的盜墓者,以防遭到突然襲擊;另一

方麵,他們又要躲開陵墓的警衛,這倒不是害怕守墓的警衛,而是擔心他們

中有人走漏消息,竊賊們就會聞風而至。

後來,形勢發生了變化,僧侶們的防護措施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官方派

出軍隊封鎖了帝王穀,派人將法老巨大的靈柩遷出重新安葬。雅赫摩斯、阿

蒙霍特普一世、圖特摩斯二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許多法老的遺體都相繼從

帝王穀轉移到更為安全的地方。完成遷移後,又一批目擊者丟掉了腦袋,秘

密總算保住了,從帝王穀遷出的法老遺體平平安安地渡過了三千多年的漫長

歲月,不為人知。如果不是後來西方探險家的來臨,這些帝王穀中的法老遺

體不知何時才能發現。

同圖坦哈蒙法老相遇

1827年,意大利收藏家貝爾佐尼來到帝王穀,成功地挖掘出拉美西斯一

世、塞索斯一世、阿埃和門圖海克佩什的陵墓,這是近代帝王穀的第一次重

大發現。1844年,一支德國考古隊也來到帝王穀,勘探了整個墓區並仔細測

量了墓區的麵積。考古隊離開時,也認為這裏的古跡已經發掘完了,再也不

會找到新的東西。盡管如此,1902年,美國人西奧多·戴維斯還是組織了一

批人來到帝王穀挖掘。他們連續挖掘了12個冬天,戴維斯收獲甚大,他發現

了圖特摩斯四世、西普塔赫、霍連姆赫布等法老的陵墓,甚至還發現了埃及

曆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家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那吞的陵墓。至此為止,似

乎應該認為帝王穀已經被發掘殆盡,不會再有什麼了。

然而,不久之後的一次發現竟成為帝王穀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1914年,兩位英國人來到帝王穀,他們滿懷信心,認為帝王穀裏還會有重大

發現。兩個人中一個是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另一個是考古愛好者卡

納馮伯爵。

卡特出身貧寒,自幼從靠製圖和畫水彩畫謀生的父親那裏學得了一手繪

畫的本領。17歲時,他作為文物繪畫者來到埃及。1899年,他被任命為埃及

文物局的一名監察員。1908年,他結識了當時出資在埃及從事多項考古挖掘

的英國勳爵卡納馮。卡特向卡納馮提出資助尋找圖特哈蒙墓的要求,卡納馮

欣然同意。帝王穀幹旱無雨,終年酷熱,夏日猶如火爐。考古挖掘一般於10

月底開始至次年3月止,這一段時間稱為一個考古季節。1917年秋,卡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