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了一塊三角形的地帶,領著50名民工開始挖掘。這塊地方位於已經發掘的
三位法老陵墓之間,麵積約一公頃,但工程極其浩繁、艱苦,他們必須用鎬、
鋤、簍等簡單工具,將幾十萬立方米的大小石塊和沙礫刨開、運走。卡特連
續挖了幾個季度,收獲不大。這時,卡納馮灰心了,準備打退堂鼓。1921年,
紐約博物館在鑒定收購到的幾件埃及文物時,意外地發現它們竟是圖坦哈蒙
木乃伊時的器皿,有的還是木乃伊安葬儀式上的用品,這些東西無疑是證明
圖坦哈蒙墓存在的鐵證。消息傳來,卡特不勝欣喜,堅信一定能找到圖坦哈
蒙墓,卡納馮也同意繼續承擔一季的挖掘費用。
1922年11月4日的清晨,卡特來到工地,見工人們與往日不同,正圍著
一圈在靜悄悄地觀看什麼。卡特快步上前,民工隊長興奮地報告說,當他們
拆除一座石屋的斷垣時,發現一條呈45度通往拉美西斯六世陵墓下麵的岩石
台階。在小心翼翼地挖掘和清理出16級台階後,露出了一座門,門上用膠泥
封著胡狼形的守墓神安努比斯女神圖案。憑著在埃及多年考古的經驗,卡特
確信它是王室的封印,一座新的王陵發現了。卡特讓民工們掩埋石級,急忙
回到盧克索,致電在倫敦的卡納馮:“我們終於在出穀裏找到一座重要的陵
墓,封印完好。恭候您的光臨。”
11月23日,卡納馮帶著女兒趕到帝王穀。在第一道門上,他們見到至少
有兩處開啟與封閉的痕跡。打開後,裏麵是一條堆滿碎石、長7.6米的甬道。
將亂石運走後,露出了與第一道門類似的第二道門。在舉行正式的開門儀式
時,卡特的心情又緊張,又激動。他攥著鐵杵,發顫地在門的左上角鑿開一
個小孔,點燃蠟燭,移近孔口,試探著是否有腐敗的毒氣泄出,然後把孔鑿
大,探首向內窺視。卡特在其所著的《圖坦哈蒙之墓》一書中如此描述當時
的情景:“起初,我什麼也看不見,洞裏一片漆黑,散發出的熱氣使燭光搖曳
不停。慢慢地我的眼睛適應了微弱的光線,裏麵的物體漸漸地顯現出來了:
有奇形怪狀的動物像,各種神靈的雕塑,閃閃發亮的金子……我驚得啞口無
言。卡納馮在一旁忍不住追問:‘你看到什麼沒有?’‘有,有,全是了不起
的東西!’我回答說。”
隨後,卡特把孔開大,鑽進室內。室不大,深36米,寬8米,高2.3
米,牆上塗著白泥灰,地上堆積著許多隨葬物。它似乎是一間倉庫,看樣
子盜賊並未光顧過。在手電筒
的照耀下,有的物品顯得怪模
怪樣,令人毛骨悚然。沿西牆
有一張閃爍光芒的金色躺椅,
它的四側和四個椅腳都雕刻著
怪獸圖像。門的右邊肅立著兩
尊真人般大小的塑像。像身塗
著黑色,下身穿金裙衣,手持
金杖和啞鈴式的金錘,腳穿金
涼鞋。兩像相對而立,威嚴如
衛士。這是兩座圖坦哈蒙法老的塑像。此外,室內還有許多鑲嵌精巧的箱、
匣、雪花石膏的花瓶、包金的戰車等等。卡特打著手電筒仔細搜索,在北
牆找到另一道用膠泥封印的石門。他撬掉幾塊石頭,鑽進去,發現是一條
狹窄的通道,它的盡頭有兩扇櫥門式的雙開門,門上了閂,但未加封印。這
是一個巨大的包金木“櫃”,“櫃”長5米,寬3.3米,高2.75米,它的頂
部幾乎碰到石室的天花板。門啟開後,照見一頂薄薄的亞麻布紗帷,上麵
掛有幾十枚鍍金的薔薇花飾。卡特輕輕掀起紗帷,露出了第二道門,門上
包著一層金箔,雕刻著古埃及文字。通過這道門,又見另一扇敞開的門。這
是一間正方形的屋子,中央高台上匍匐著安努比斯神。
1924年2月13日,卡特打開第四個木“櫃”,
見到一具長2.75米、高和寬都為1.5米的潔白
的石英岩棺。這時候,卡特才恍然大悟,原來四
個木“櫃”是石棺外麵的四個木套(木棺)。吊
起一噸重的棺蓋,又見一具圖坦哈蒙人麵形的貼
金木棺。圖坦哈蒙頭戴王冠,兩手執著權杖與鞭
子交叉在胸,臉部端莊、清秀、和藹。這是一件
華麗、高超的古代工藝珍品,在燈光照耀下,棺
麵嵌著的各種寶石和琉璃光彩奪目。移開棺蓋,
一塊薄如蟬翼的亞麻布罩著又一具圖坦哈蒙臉型
的木棺,它比第一具木棺更精美。再一次掀起木
棺蓋,卷起複蓋的亞麻布,人們驚奇地看到,它
竟是一口長1.8米、厚1.5公分、重達110
公斤的純金棺。棺的外形為圖坦哈蒙法
老,貌似死神奧西裏斯,兩手依然交叉在
胸。打開金棺蓋,終於顯露出圖坦哈蒙的
木乃伊,不過,他的頭部罩著金麵具,身
上裹著金鎧甲,金麵具按圖坦哈蒙生前
的臉型鑄成,頭戴“奈姆斯”王冠,額上
裝飾著法老的標誌鷹和眼鏡蛇,下頜蓄
著長須。就這樣,圖坦哈蒙法老安眠於有
4層木棺、1層石棺、3層內棺,共8層棺
廊之中。在墓室以東的一間石室內,卡特
找到了藏有圖坦哈蒙木乃伊內髒的小金
棺。木乃伊除了戴著金製麵具的頭部外,
全身都澆以一種黏稠的油膏,用以防腐。
因為年代久遠,油膏已發生氧化作用,嚴
重燒壞了木乃伊,這是發掘過程中唯一
遺憾的事。
卡特輕輕地摘下麵具,慢慢剝去木乃伊臉上的裹布。圖坦哈蒙的麵孔呈
現在人們麵前。這是一個青年人的麵孔,線條柔和,極富教養;這張臉恬靜
而安詳,宛如剛剛睡去。三千多年來,圖坦哈蒙第一次接觸到生人的目光。
人們滿懷虔誠之心端詳著圖坦哈蒙的臉龐,就像在參拜三千多年前的法老,
那種感覺十分複雜,難以用語言描述。曆史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既顯得近在
咫尺又好像遠不可及。昨天和今天已沒有時間界限,它們神奇地交融在一起。
金棺上年輕的法老的箴言格外醒目:我看見了昨天,我知道明天。卡特跨越
三千年時空,終於找到了法老。
疾病還是謀殺?
1925年11月11日,開羅大學解剖室內氣氛十分嚴肅,這裏正在進行一
次緊張的、史無前例的解剖手術,解剖的對象便是大名鼎鼎、轟動世界的圖
坦哈蒙木乃伊。此時此刻,他平靜地躺在手術台上,頭部的金麵具和身上的
金鎧甲已摘下,露出了亞麻布包紮的軀體。亞麻布由於長期的碳化,已變得
十分酥脆。解剖師不得不在它的外表塗上一層石蠟,等石蠟冷卻後,用鋒利
的手術刀小心地在外層中央切一道口,將繃帶一層層解開,每兩層繃帶之間
都發現了一些隨葬物,包括俄賽利斯和伊西絲神像、權杖、護符、腰刀、手
鐲、戒指等,計143件。剃得幹幹淨淨的木乃伊頭上戴著一頂鑲嵌珍珠的刺
繡小帽。用柔軟的貂皮刷子輕輕劇去腐爛的皮屑,顯露出圖坦哈蒙的真麵貌。
他的皮膚灼傷似的黝黑,兩眼微開,眼睫毛很長,鼻子由於受壓略呈扁平,
鼻孔內塞著編織物,上唇微微上翹,露出兩排大門牙,耳朵不大,耳垂上紮
有針眼,左麵頰有一處凹進,好像是一塊傷痕,頭骨內塞有填充物,腹部有
切口,內髒已由此取出。木乃伊的手、腳、生殖器分別包紮,兩手戴有13隻
手鐲,交叉狀置於胸前,右手放在左臂上,左手在右邊肋骨上。木乃伊的軀
體萎縮、纖弱,全長1.65米,估計生前身高1.7米以上。檢查骨骼表明,他
死於18歲至20歲之間。
由於圖坦哈蒙木乃伊已有腐爛現象,無法保存,遂於解剖後運回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