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祭司能夠為死者供奉食物。
整個古王國時候的建築師不斷設計出越來越大的禮拜堂,直到最初那種
單個房間變成一係列墓室充斥整個地上建築,這些墓室排列得像一個人的房
子,工匠要用浮雕裝飾內牆,這些浮雕主要是刻畫食物供品和死者坐在堆滿
麵包、肉和蔬菜的供桌前的情形,日常生活起居的描寫也隨處可見。這種特
寫為靈魂提供了一個熟悉而又富足的環境,使它能在其中安居樂業。在這些
結構複雜的墓室群中,工匠們雕刻了一個象征性的門,叫“假門”。假門通常
設在緊挨寢陵的後牆上,是供卡自由出入禮拜堂的暗道,這樣卡就可到禮拜
堂中去享用供品——別忘了,卡同人一樣,需要吃飯喝水的。卡雕像,即卡
的備用“身體”是放在一個稱為“塞爾達”的房間裏,建築師們總是不忘卡
需要行動自由,通常就在塞爾達和祭祀堂之間的牆上鑿一條小縫。
埃及人非常願意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深入岩石的墓穴,這些石穴墓大小相
差懸殊,大多數都有一個長長的禮拜堂。在正對門的中央龕籠中通常也有一
個卡雕像,一個很深的通道從禮拜堂一直往下伸進寢陵中。精雕細刻的石穴
墓附有很多飾有浮雕的房間,這些浮雕主要是一些宗教人像、神像和日常生
活圖景。
這樣的石穴墓最早出現在古王國時期,
後來成了新王國時墳墓設計的模型。在底爾
一埃爾一麥地那的墓地就有一些最好的行穴
墓,都有深深的地下通道延伸到蓋有拱頂、
飾有繪畫的寢陵,整個墓的外觀是個金字塔
尖頂式的祭祀堂的形狀。
通常說來,埃及人住在尼羅河東岸,但
都把墳墓修在尼羅河下遊西岸的沙漠地帶。
葬禮那天早上,死者將被放在一隻小太陽
船上駛向西天——死亡的國度,專職的哭
喪隊緊隨其後,捶胸頓足,拉扯頭發,向空
中、臉上拋灑塵土,還要在沉重的哀樂聲中
倒地痛哭。
仆人們抬著華美的花環、食物、供品,一
罐罐的水、酒和聖油,必需的祭祀器具也帶
來了,最重要的是:幾個有蓋的罐,通常這
幾個罐是裝在一個大盤子裏,一個裝有祭祀
用的小人像的箱子,這些小人像叫做“沙比
特”(或“沙窪比特”或“巫比特”),它們是
用來確保死者有一個輕鬆自在的來生:靈魂
應該仍然從事耕作或勞動,那麼他們就可以
求助於“沙比特”了(意為“答應有”)。“沙
比特”實質上是勞動者。為督促“沙比特”
幹活,富有經驗的埃及人就設一個“沙比特
總管”,總管的衣裙與“沙比特”不一樣,手
裏還握著鞭子。
從新王國開始,設計得更為精細的葬禮
出現了。《亡靈書》紙草卷問世。《亡靈書》
是大約二百節關於在來世要克服一切艱難的
說詞,和對各個神的讚美詩,以及使木乃伊
的那些護身符發揮魔力的咒語。《亡靈書》
紙草是放在一個木盒中,盒蓋上立著奧西
裏斯神像。
送葬隊伍到達尼羅河邊時,會乘坐一
隻精美的專供葬禮用的小船渡過河去。送
葬隊行程的終點是製作木乃伊的地方,在
尼羅河西岸靠近墓地處,木乃伊已一切準
備就緒,隻等入葬。取到木乃伊以後,司葬
工人就把它放到一把小滑撬上,拖進它最
終的歸屬之地——墳墓或“卡的家”。
在墓的入口處有個稱為“色門”的祭司
開始了傳統的“開口儀式”,據說這樣能恢
複木乃伊的知覺。“色門”祭司用幾個護身
符輕碰木乃伊,把一個才從牛身上宰下的
右蹄放到木乃伊嘴邊,這個儀式在卡雕像
麵前重複好幾次,使其能在木乃伊身上充
分發揮作用。
現在木乃伊萬事俱備,可以入棺了。棺
材外表和製作材料,在埃及文明三千年曆
史長河中不斷變化:各種矩形木製棺柩盛
行於古王國和中王國。後來工匠們在棺木
的左側畫上神聖的“何露斯之眼”,還有許
多祈神的禱告詞,這裏祭拜的神一般是奧
西裏斯、蓋博(地神)和努特女神(天神)。如
果死者很富有,他的木棺可以放進一個花
崗石或方解石的容器裏,這類容器就是通
常所說的石棺。
埃及人開始製作木棺、石棺來配套使用是從中王國開始的,到新王國時
人形木棺就代替了各種矩形木棺,外麵還刻著從《亡靈書》上仿錄下來的象
形文字銘文的畫像。棺柩可以用亞麻和一種可能叫做條石的石粉混合灰漿製
成,這種材料很易成形,石棺也是從這個時候起被製成人形。到第三中間期
的二十一王朝時,人形木棺上除了死者的姓名和頭銜外,就少有文字了,但棺
木外都刻著大量的宗教性符號。後埃及時期和托勒密時代,石匠們製作出碩大
的石灰石或花崗石的石棺,許多也是人形的。
當木棺或石棺被封好放入地下寢陵時,仆役們就在墓中擺上陪葬品和宗
教條櫃用具,祭司們進行著最後的禱告,通往寢陵的通道鋪滿碎石,一切完
備之後,人們關上墳墓大門,封死。墓外,儀仗隊成員把注意力轉移到為他
們舉辦的宴會上,這算是對他們出席葬禮的一點報答。有酒肉禽蛋,在一些
更為華美的宴會上,出席者把花環套在脖子上。宴會之後,把杯盤碗碟全都
砸碎,連同剩下的食物一起埋在離墓口不遠的地方。
這時隻剩最後一項工作沒有完成了:所有製作木乃伊時的那些器具、臨
時包紮用的材料,都必須就近埋下。埃及完美主義的信仰要求屍體不折不扣
地完整,如果這麼多像屍體碎片或頭發之類的東西(裹屍布)粘到這些器具上
去扔掉,靈魂就無法在地下收回它們,那麼死者得到永生的希望就會像肥皂
泡一樣破滅。當死者的家人離開墓地時,他們的思緒,毫無疑問地集中到現
已長眠於地下的親人身上。想得最多的是由死者的命運反思他們自己未來又
會是什麼樣。
整個有生之年,埃及人就為死後的一切事情做著準備,這與中國傳統觀
念何等相似,隻不過中國人並沒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思罷了。埃及人修墳
造墓,積攢來世所用的供品,但若說埃及人是沉迷於死亡,那就過於單純甚
至幼稚了,其實應該說埃及人是醉心於完美。他們抱著這樣一種觀念:任何
事,無論是裝修廟宇、修築墳墓或牆垣,還是修一座金字塔,都必須事先仔
細地計劃,然後徹底地施行。他們對於屍體及周圍其他相關的事物加以如此
大的關注,就足以證明埃及人的這種觀念——不完整的東西就不好。
人們還認為死者既能行善,也能作惡,神奇的疾病往往被視為一個不友
好的幽靈的蓄意搗亂。然而,並沒有證據證明埃及人懼怕或逃避死亡,他們
經常為死去的家人求神拜佛,有時也要求作古的先輩們以生者的名義代為解
決一些世俗的問題。當然,在埃及曆史上常發生的盜墓現象也顯示了一些這
樣的社會因素,至少有人認為死者的靈魂沒有因果報應或給人以懲罰的能力。
而法老時期的銘文又確定表明埃及人對死亡的恐懼。一種常在墳墓出入口發
現的銘文,簡潔地表達了古人對生與死截然不同的感覺,這種銘文請求路人
記住墓主並召喚他們:“您啊!熱愛生命,痛恨死亡!”
一些類似的讓人稍覺反感的東西可以解釋為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但總的
說來,埃及人把死看成是生的中斷,來世則是對他們現實生活環境的精確複
製品。這樣,他們就可以容易地揣摩出一些關於來世的東西來。但還是有些
關於來世的東西埃及人理解不了卻又不得不帶著驚恐疑慮去細想,他們把來
世看成是充滿險惡的,甚至到了剝奪“卡”永生的地步。如果木乃伊或墓中
雕像被毀壞,如果死者的名字被遺忘,如果某些供品沒有奉上,如果卡祭司
忽略了他們的職責,都可能使卡終止,他用一個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力量去發揮
他的功力;更確切地說,他將麵對一個永恒的不見天日的世界——無形的埋
沒!這是埃及人最大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