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不朽的傳說——木乃伊?(2 / 3)

裹屍的亞麻布使用量急劇增加,十一王朝後

期,一個大地產主巫阿的木乃伊,用了375平

方碼的亞麻包裹而成。新王國時期的主要革

新則是將大腦去掉。

二十一王朝(約公元前1070~前945年)

的那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就是幾個世紀來

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的技術得到不斷改進的

見證。沒有其他任何一個時期的屍體包紮技

術比這時更為嫻熟精細,也沒有其他任何一

個時期能將死者的麵目修複得比這時更惟妙

惟肖,甚至在來世可能會持續的不雅與失調

也被列為考慮對象:有個患有嚴重褥瘡的老

婦人,在對她的屍體進行防腐處理時,工匠

們做得天衣無縫——他們用一小塊一小塊的

新皮補在瘡的傷口上!

但不久以後,埃及人就另辟蹊徑,在二

十五王朝至三十王朝(公元前775~332年)時,

他們用熔化的鬆脂填充屍體,導致了屍體的

焦黑,同時也引出了“木乃伊”這一詞的真

正含義。托勒密王朝(約公元前332~前30年)

和羅馬統治時代(公元前30~公元395

年),墓葬工藝更趨粗糙,在屍體被處

理完之前丟胳膊少腿的情況是常見

的,埃及學家們經常發現有些在這個

時期埋葬的木乃伊並非是一個人原本

的肢體,而是由兩個或更多的人體上

拚湊出來的。

最晚從古王國時起,如果有人死

去,他的屍體將會被送到一個專門淨

化屍體的地方,埃及人叫做“衣部”。

屍體用蘇打水清洗過以後,就會被送

到填香料的地方,叫“窪拜特”(純潔之地)或“培爾一那非爾”(美麗之屋),這

都是熏屍匠們工作的地方。誰是主要完成屍體修製工作的人?這一點我們知道

得不多。但是,至少在整個二十一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社會成員才有資格

做安努比斯神的祭司。安努比斯神是豺頭人身,經常在墓壁繪畫中出現,監

視著木乃伊。在後王朝時期,熏屍匠們口頭上仍然崇拜安努比斯神,他們的

社會地位卻已敗壞到如此地步:他們被看做令人不快的家夥,當然技術高超

的工藝師除外。他們粗糙的工作,使許多後王朝時期木乃伊的形象慘不忍睹,

這大概正是人們對他們另眼相看的原因。

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曾於公元前450至公元前440年遊曆埃及,他留

下了一個詳盡的、大體確鑿的關於木

乃伊製作過程的描述。從他的手記和

現代埃及學家的著作中,人們知道了

一些大概情況。當屍體被送到熏屍匠

那兒時,第一項工作是保護麵部形

象,防止它太快幹燥,這要用熔化的

鬆脂塗在麵部。新王國伊始,屍體的

大腦也被掏掉:工人把鑿子從左邊鼻

孔塞進去,將篩骨弄碎,然後把工具

在顱腔中轉動搗碎腦髓,隨後用一個

很細很小的長柄勺從鼻孔裏伸進大腦

將腦漿舀出來,再用一些特殊材料(藥物和香料)填進空空的頭骨中去。埃及

人找不到什麼理由來保存這些取出的腦漿,隻好將它們統統丟掉。

然後,熏屍匠又取出體內四個主要的內髒:胃、腸、肝和肺。通常是在

肋下左側切一個小口來取出這些東西,先是胃、腸和肝,然後敲打胸膜讓肺

出來。取出這些內髒以後,他們洗淨胸腔、腹腔,根據希羅多德所記,是用

棕油做清洗液。

由於死人在來世也需要這些器官,所以不能丟掉。有時這些內髒被整齊

地包在鬆脂團裏放進木乃伊的腹中,更為普遍的方法是把這些東西分別裝在

有蓋的小罐裏存放在腹中。古王國時,這種小罐通常隻有很簡單的蓋;中王

國時就複雜一些了,有人頭形的罐蓋;十八王朝早期,又新推出了製造小罐

的工作,罐蓋上是四個神像——“何露斯的四個兒子”。他們都是內髒器官神

聖的守衛者:人頭神依姆塞待保護肝;狗頭或豺頭的都阿姆特福是胃的守護

者;猿形的哈比對肺負責,鷹像的荷貝塞那神則是腸的衛士。

熏屍匠並不把所有易腐器官都取出來。由於埃及人將心看做是智慧的所

在,他們費盡心思,想法把心留在體內,新王國宗教銘文《亡靈書))就記載

了三個值班人輪流監守,防止必不可少的心髒被工人一時大意,取了出來。

接著,木乃伊製作就到了最重要的幹燥階段了——脫水,工匠們用臨時的材

料填入屍體中讓它保持原來的輪廓。在奢華富裕的貴族體內放的是成袋的蘇

打,而在平民百姓體內則放草、木屑粉或蘆葦之類的廉價品。完事後,屍體

就被放在窄小的、傾斜的、專供填塗香料用的桌子上放置四十天,屍體上又

噴上了吸濕蘇打。

四十天後,工匠們將完全脫水的屍體從桌上移下,取出屍體內那些臨時

填充的材料,但並不扔掉。再次清洗和幹燥屍體,才對屍體進行最後成形的

包紮。木乃伊最終的外觀取決於

熏屍匠們的技術好壞。如果在體

內填入太多的東西,就會導致不

雅觀的裂縫,這會危及整個身體

得到永生的希望。皮膚的柔軟性

在某種程度上也能保持得很不

錯,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蠟、

鬆脂和柏油的混合物,就是最好

的美容劑。用亞麻和形態逼真的石頭做成眼

珠填入空眼眶內,木乃伊就有了一雙生動的

眼睛了,最後在屍體上塗一層鬆脂防潮。在被

包裹之前,屍體從熏屍匠那兒轉交到化妝師,

化妝師在麵頰刷上一層胭脂紅,把一個編辮

的假發套在頭上,有時還給死者穿上他們最

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珠寶。這一切都做好

後,木乃伊就可以進入最後一道工序——包

裹。

這個過程通常要持續十五天,其中許多

日子是用來禱告的。埃及人將最終的包裹屍

體看成是充滿險惡的,於是他們就創造了一

個非常精細的儀式,要求包紮屍體的手每動

一下,都伴有一個莊嚴的禱告或神奇的符咒。

這時祭司們把護身符之類的咒文放在工匠和

亞麻繃帶之間。最關鍵的是把符咒放在心髒

上,這種護身符是做成聖甲蟲或人心的形狀。

這種甲蟲形或心形護身符通常是用綠色石頭

做成的,還刻著“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產生

危害主人的東西”之類的語句。另一種護身符通常放在木乃伊身體之上或被

包進裹屍布中,包括“何露斯之眼”、“小心髒形”和“何露斯之子”的形狀。

這些神聖的言詞一經念出,木乃伊的包紮一經完成,屍體就最終定形了,

熏屍匠的任務就完成了。在死者“會見他的卡”七十天之後,安努比斯神的

秘密守衛者就把木乃伊送還他的家人舉行葬禮。

墳墓與葬禮

完成了上麵所說的這一係列準備工作後,木乃伊就可以奔向墳墓了。所

有古埃及的墓葬建築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屍體必須放在地下寢陵中。地上

建築部分有著各種不同的式樣,例如前王朝的墓葬大多就是以選在低低的

石質小山下為特點的,這樣可以起到雙重保護作用:一則防止屍體的丟失;

二則為死者家屬供奉食物提供場所,

因而所有後來的墓葬建築就尋求一個

可以解決雙重難題的地點:如何保證

屍體的安全?又如何使靈魂得到並享

用供品?

第一王朝時低矮的泥磚擋土牆被

砌成矩形環繞在深穴開口處的四周,

這個深穴是通往寢陵的,工人將牆內

的空地用碎石或磚鋪滿,封住通往木

乃伊的道路,這種矩形的壁堡,恰如

現代埃及人住房前所見的圍牆一樣。

這樣的建築,依照阿拉伯語“圍牆”一

詞,叫做“馬斯塔巴”。古王國和中王國時期,馬

斯塔巴非常盛行,特別是在

北部埃及,許多馬斯塔巴都有兩套通道和寢陵,分別給妻子和丈夫。早期式

樣通常在東邊外牆下有兩個龕壁,隨著時代發展,建築師加深靠南邊兩個,

使它完全成為馬斯塔巴的地上建築部分,如同一個小禮拜堂,供死者親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