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叫人要經常咽津液,咽津液則自然納氣,氣跟著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但怎樣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氣了呢?
很少人提到這個問題。當氣由督脈上升到達頭頂,慢慢到舌頭牙齒縫,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來。
不要經常咽,等滿口時,舌頭翹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輕輕地、慢慢細細地咽,送下胃,自然氣下沉,自然到達丹田。女人則沉到胃(中宮)為止。神凝氣住,此即化了。
津液變甜了,佛法謂之甘露,甘露未來即氣未化,這是說的咽津納氣。試看滿堂人打坐,還有修行很久的人,幾人有這種清涼而帶甜的口水?太少了,年輕人容易,但甜的還沒有來,氣未化,老年人則口裏幹幹燥燥的。咽津納氣,久而久之,皮膚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潤了,有如溫玉。
咽津納氣如蒸餾水。精化氣,氣化神,乃至神還虛都是化學作用。煉精即身上後天之精變成先天之精;煉氣即是由轉河車,在此軌道上再蒸餾一番即是。
何謂蒸餾?水蒸餾後,最幹淨的蒸到鍋蓋上,由頂上一滴一滴地滴下來,幹幹淨淨的,一點雜質都沒有。故煉精化氣,即是將此後天之精蒸餾、提煉,化了,變成甜的津液下來,才是化了氣。然後此津液配合上各種荷爾蒙,在身中若再經過一段時間‘定’的醞釀,依天然規律,氣脈會再起變化,此類精氣所化的津液再變而為‘神’,即光明。
從科學知識,吾人知道,宇宙中時間空間有盡,光是無盡的,光也是遍滿虛空淨法界。再進一步,夜是黑光,晝是白光,超出地球外,與其他星球之間的光,又非現在所見的光。現在看到的光隻是太陽反射的光波,經過虛空中許多塵垢物質後所看到的光,不是光本身的體相。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進入任督二脈化為唾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
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唾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唾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隻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
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幹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幹的。隻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鍾能化滿滿一口清甜唾液。
計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氣脈初通,即365×9u003d3289,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說:百日築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這是個基數,前提是每一座都可以化生一口清且甜的唾液,如不清或者不甜,都不能計入三千五百座內。這個基數是對十六歲童身未破,身體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堅定的人的數字。
如果是大於十六歲十年左右,則365×10。如果大於十六歲二十年,則365×11。如果大於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類推。如果身體處於亞健康,則再加一倍。如果身體體弱多病,則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隻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泄一次精,當補9口真氣。每遺一次精,也要補9口真氣。每見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人見色心動真氣元氣則散。
每微動三回嗔心,就要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真氣所化的唾液加邪火就變成痰,沒有用了,所以人萬不可動嗔心。因為大動嗔心,傷元氣更大,要補一口到九口真氣。如以上加減,即能算出你要坐禪多少坐,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築基,才能氣脈初通,打開任督二脈或奇經八脈。
如果要氣脈大通,轉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蘊,就不是這樣算的了。這樣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礎,先行功德的。這個修道基礎,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應該完成的。連這個最本的基礎,都沒有完成,你現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於打通氣脈,是不是太急了?